2006公務員漲工資
2005-12-14 11:26:39 來源:中國人力資源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按照國際慣例,公務員的收入水平應略高于社會中等收入水平,同時不受通貨膨脹的影響。但在中國,也許不僅如此。
從人事部網站公布的資料顯示,從1985年以來,國家曾對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進行過8次調整和改革,高低工資差別從10.2倍下降到6.6倍,每次調整工資都有漲幅。
此外,各地陸續進行的車補、房補,使公務員實際收入又多一層。例如在廣州市的車改方案中,月補貼的發放標準為正處級2800元、副處級2000元、正科級650元、副科級550元、科員450元、工勤人員350元。
而在北京市去年開始的公車改革試點中,海淀區對公務員按級別發放交通補貼,處級干部每月1300元至1500元,這些經改革而來的津貼補助對公務員而言,都不是小數目。
工作穩定體面、壓力小、優厚的福利保障、工資不高卻有隱形收入,這是公務員職位最吸引人的地方。另外,做政府公務員也是一些熱衷政治的人走向仕途的必經之道。
待遇差別大
但不是所有的公務員都可享受如此優厚的待遇,對很多地方基層公務員而言,這樣的待遇簡直是天方夜譚。
中國公務員待遇雖延續過去“全國一盤棋”的工資體系,但現在實際比較混亂,實際收入差別很大。中央國家機關、省市、地縣公務員待遇不同,甚至同一職位不同地區、行業、部門之間差距可達幾倍。而導致這種差異的是各類津貼、補助和實物等隱形收入。發還是不發,發多少,與地區經濟、行業景氣與否、是否是實權部門存在緊密聯系。
在公務員報考熱潮中,報考最熱的往往是省市和中央國家機關的實權部門,錄取人數和報考人數比例甚至達到幾百比一。在本次中央國家機關近百萬人報考的97個部門中,多數的考生將目標集中在財政、商務、外交等熱門部門,其中有5個部門出現了千人競爭同一職位的情況。實際上,這不是工資標準的不同,而是工資之外的待遇有著天壤之別。
一位工作多年的公務員認為,在省市實權部門工作的,是所有公務員里享受最好待遇的群體,因為他們有更多機會、更容易以各種理由聚財、發補貼,而政策往往監管不到。有些單位有幾億資金的審批權,給哪個企業都由掌管的處室說了算,處長們甚至可以決定一家企業的生死,權力尋租的空間很大。
公務員在地區、部門之間同樣差別明顯。同樣是剛加入市公務員系統3年的13級科員,廣西南寧市某區檢察院反貪局干警趙菲(化名)和廣州市旅游局的科員程路(化名)實際收入明顯不同。程路目前工資單上收入是3300元,扣掉各種稅、險和公積金實際拿2450元,此外還有每月280元房補和4次過節費共4500元。
而趙菲雖在檢察院這樣的“肥水衙門”,但所在區域經濟不好,財政吃緊,前幾年都是欠薪,只發60%工資。“雖有政策,但財政沒錢也沒辦法”。
趙菲今年開始發全工資,工資補貼加起來1000多元;有房補政策,但財政仍然無錢發放;納入了醫保體系,每月醫?ɡ锬艽蛉霂资。因此算起來,趙菲和程路現金收入差別達一倍多。但幸運的是,趙菲趕上了單位最后一次福利分房,這是她做公務員以來最大一筆福利。
中央緊地方松
中央、國家機關的公務員與省市公務員相比,所受監管更多,所享待遇并非想象中好。同樣是局級干部,北京市公務員可以拿到8000元,而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只能按1993年暫行條例拿4000元。
由于國家沒有嚴格的規范,雖有各種加薪政策,但無錢兌現。經濟情況好的地區可以自行落實各種補貼,不好的地方只能欠公務員工資,中央對地方的財政返還制度也不是很嚴格。
3581讓收入更高
為了減小公務員地區、部門之間的收入差距,減少隱形收入對實際收入造成的差別,近兩年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方搞透明收入政策。
在京、滬的“陽光工資”被稱為3581工程,即科級、處級、局級和部級人員的月收入分別達到3000元、5000元、8000元和1萬元。北京市委辦公廳、市府辦公廳去年聯合下發了《關于清理整頓機關津貼、補貼、獎金,規范公務員收入的通知》,行政級別和工齡資歷等成了核定工資標準的最重要依據。
此通知的核心精神是統一全市所有公務人員的收入標準,增加一些“清水衙門”如團委、信訪局等機關工作人員的工資;取消那些“富得流油”的部門如稅務、工商、法院等單位自行設置的各類獎金、補貼。
但這個政策在實際操作中造成一種后果,即橫觀是“劫富濟貧”(各部門之間),縱觀是“劫貧濟富”(本單位內部)。同單位級別、職務不同,收入差距拉得很大,而最終能否將所有收入“陽光化”,杜絕灰色收入,仍是一個未知數。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戴園晨和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所長毛壽龍,在一次關于“陽光工資”的媒體對話中均認為,“陽光工資”是變相給公務員漲工資,不僅將隱形收入合法地陽光化了,還不能杜絕非陽光部分的繼續攫取。
一些基層公務員認為,3581使內部的差距明顯拉大,形成內部某種不和的氣氛。李麗對陽光工資深表不滿,此政策在北京實行后,她的收入減少了一點,處級以上干部的收入則上升了很多。而實際上,她從事的工作并沒有變化。
從另一個角度看,“陽光工資”實際形成了給公務員整體加薪的結果,使公務員與別的行業收入差距繼續拉大,因而社會各界對此頗有怨言。在就業壓力下,作為政務管理者的公務員自己給全體公務員加薪必然激發社會矛盾,加大社會階層之間不公平的裂痕。
毛壽龍認為,此工程擴大了公務員與其他人的收入差距。讓公務員高高在上,既有權力,又有地位,還有職務消費,把過去的非法所得也變成合法所得。
目前,公務員的福利待遇有擴大化的趨勢,如帶薪讀書,學費政府買單,到民營企業工作可以“帶薪三年”,出國培訓等。中央、國家公務員增加了通訊補助等。廣州人事局表示,公務員讀書進修,政府可資助30%—50%的學費。
而最近公務員討論的新詞是“職務消費”,意即職務涉及范圍的消費,如車子、辦公用品、交際應酬、培訓等的支出都以補助形式發放到個人,公車改革后增加幾百到幾千元的車補即是其中之一。據悉,2006年,公務員法正式生效,公務員又將迎來一次漲薪。
現身說法:
在北京市某局的科員李麗(化名),大學畢業取得公務員資格后,直接進入了北京市經濟委員會。作為優秀畢業生,她選擇做一名公務員曾讓同學很詫異。因為在當時,解決北京市戶口、幾百元的薪水、刻板的工作內容對大學畢業生的吸引力并不大。
在經委做宣傳工作,壓力不大,過鐘點一樣的生活,剛工作時每月領五六百元工資,住單位宿舍、享受公費醫療。和同學幾千元的月薪相比,她算低收入者。
可后來的“甜頭”讓她逐漸感覺到了做公務員的好處。幾次漲薪使月工資接近3000元,全年發13個月工資;一年發4次過節費,每次1000元;時不時單位的“小金庫”還會發點錢,全年收入5萬左右;基本生活開銷幾乎不用花自己的工資。
過年時,區縣管轄的企業單位排著隊往辦公室送東西,“蔬菜水果吃不完都爛掉了,光紅酒、點心就往宿舍搬了3次。”李麗只是普通科員,處長們是否有現金外快她不清楚,但她知道,光是實物收入就經常碰到。“一過節,看哪個辦公室來孝敬的人多,就知道誰最有實權了!
工作這幾年間,李麗參加了公費培訓,不少個人消費也報銷了。雖說已經過了福利分房的年頭,但據內部消息稱,單位還會有經濟適用房政策,因此她很悠哉地等著。
“吃穿住用行不用花自己一分錢,可以拿票據在本單位甚至到下級部門、企業去報銷!崩铥愓f。
劉博士1997年到2004年在國家經貿委工作,剛進去時的工資只有700元,享受福利分房、公費醫療。到2004年從公務員系統出來時,劉已經是副處級待遇,工資加獎金、補貼加起來是2000多元。“各個部委工資不一樣,但差別也只在幾百到一千元之間!
他不贊同外界傳言的公務員待遇優厚,他認為,工資都是按國家政策發,所謂灰色收入、隱形收入也只是個別現象,部委監管很嚴格,實際收入要比地方省市透明得多。他戲言:“我也想來點灰色收入,可根本就沒機會,比地方省市難多了”。如今他到了部委下面的研究所,掙得比以前多,問離開的原因,他答:“醒悟了呀,國家公務員太窮了。”
同樣哭窮的還有在商務部工作了兩年的馬小姐,2000多的工資,其他福利類似。所不同的是,她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有機會到國外做外交工作,增長見識,這是她最看重的地方。同時,作為女性,她不想從事太累,壓力太大的工作,“工資雖然不多,但在部委中算中等以上水平了,處長們和我們差不多!
其實,處于地縣一級最基層的公務員干活最辛苦,而待遇最差。面對大量的人報考公務員,南寧市下屬縣的公務員廖女士很詫異。她所有收入加起來才1000多元,而幾年前因為財政沒錢,還發不了這么多。沒有任何灰色收入,每天很忙,雜事多,經常加班,還要時常下到鄉鎮農村駐扎考察。
從人事部網站公布的資料顯示,從1985年以來,國家曾對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進行過8次調整和改革,高低工資差別從10.2倍下降到6.6倍,每次調整工資都有漲幅。
此外,各地陸續進行的車補、房補,使公務員實際收入又多一層。例如在廣州市的車改方案中,月補貼的發放標準為正處級2800元、副處級2000元、正科級650元、副科級550元、科員450元、工勤人員350元。
而在北京市去年開始的公車改革試點中,海淀區對公務員按級別發放交通補貼,處級干部每月1300元至1500元,這些經改革而來的津貼補助對公務員而言,都不是小數目。
工作穩定體面、壓力小、優厚的福利保障、工資不高卻有隱形收入,這是公務員職位最吸引人的地方。另外,做政府公務員也是一些熱衷政治的人走向仕途的必經之道。
待遇差別大
但不是所有的公務員都可享受如此優厚的待遇,對很多地方基層公務員而言,這樣的待遇簡直是天方夜譚。
中國公務員待遇雖延續過去“全國一盤棋”的工資體系,但現在實際比較混亂,實際收入差別很大。中央國家機關、省市、地縣公務員待遇不同,甚至同一職位不同地區、行業、部門之間差距可達幾倍。而導致這種差異的是各類津貼、補助和實物等隱形收入。發還是不發,發多少,與地區經濟、行業景氣與否、是否是實權部門存在緊密聯系。
在公務員報考熱潮中,報考最熱的往往是省市和中央國家機關的實權部門,錄取人數和報考人數比例甚至達到幾百比一。在本次中央國家機關近百萬人報考的97個部門中,多數的考生將目標集中在財政、商務、外交等熱門部門,其中有5個部門出現了千人競爭同一職位的情況。實際上,這不是工資標準的不同,而是工資之外的待遇有著天壤之別。
一位工作多年的公務員認為,在省市實權部門工作的,是所有公務員里享受最好待遇的群體,因為他們有更多機會、更容易以各種理由聚財、發補貼,而政策往往監管不到。有些單位有幾億資金的審批權,給哪個企業都由掌管的處室說了算,處長們甚至可以決定一家企業的生死,權力尋租的空間很大。
公務員在地區、部門之間同樣差別明顯。同樣是剛加入市公務員系統3年的13級科員,廣西南寧市某區檢察院反貪局干警趙菲(化名)和廣州市旅游局的科員程路(化名)實際收入明顯不同。程路目前工資單上收入是3300元,扣掉各種稅、險和公積金實際拿2450元,此外還有每月280元房補和4次過節費共4500元。
而趙菲雖在檢察院這樣的“肥水衙門”,但所在區域經濟不好,財政吃緊,前幾年都是欠薪,只發60%工資。“雖有政策,但財政沒錢也沒辦法”。
趙菲今年開始發全工資,工資補貼加起來1000多元;有房補政策,但財政仍然無錢發放;納入了醫保體系,每月醫?ɡ锬艽蛉霂资。因此算起來,趙菲和程路現金收入差別達一倍多。但幸運的是,趙菲趕上了單位最后一次福利分房,這是她做公務員以來最大一筆福利。
中央緊地方松
中央、國家機關的公務員與省市公務員相比,所受監管更多,所享待遇并非想象中好。同樣是局級干部,北京市公務員可以拿到8000元,而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只能按1993年暫行條例拿4000元。
由于國家沒有嚴格的規范,雖有各種加薪政策,但無錢兌現。經濟情況好的地區可以自行落實各種補貼,不好的地方只能欠公務員工資,中央對地方的財政返還制度也不是很嚴格。
3581讓收入更高
為了減小公務員地區、部門之間的收入差距,減少隱形收入對實際收入造成的差別,近兩年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方搞透明收入政策。
在京、滬的“陽光工資”被稱為3581工程,即科級、處級、局級和部級人員的月收入分別達到3000元、5000元、8000元和1萬元。北京市委辦公廳、市府辦公廳去年聯合下發了《關于清理整頓機關津貼、補貼、獎金,規范公務員收入的通知》,行政級別和工齡資歷等成了核定工資標準的最重要依據。
此通知的核心精神是統一全市所有公務人員的收入標準,增加一些“清水衙門”如團委、信訪局等機關工作人員的工資;取消那些“富得流油”的部門如稅務、工商、法院等單位自行設置的各類獎金、補貼。
但這個政策在實際操作中造成一種后果,即橫觀是“劫富濟貧”(各部門之間),縱觀是“劫貧濟富”(本單位內部)。同單位級別、職務不同,收入差距拉得很大,而最終能否將所有收入“陽光化”,杜絕灰色收入,仍是一個未知數。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戴園晨和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所長毛壽龍,在一次關于“陽光工資”的媒體對話中均認為,“陽光工資”是變相給公務員漲工資,不僅將隱形收入合法地陽光化了,還不能杜絕非陽光部分的繼續攫取。
一些基層公務員認為,3581使內部的差距明顯拉大,形成內部某種不和的氣氛。李麗對陽光工資深表不滿,此政策在北京實行后,她的收入減少了一點,處級以上干部的收入則上升了很多。而實際上,她從事的工作并沒有變化。
從另一個角度看,“陽光工資”實際形成了給公務員整體加薪的結果,使公務員與別的行業收入差距繼續拉大,因而社會各界對此頗有怨言。在就業壓力下,作為政務管理者的公務員自己給全體公務員加薪必然激發社會矛盾,加大社會階層之間不公平的裂痕。
毛壽龍認為,此工程擴大了公務員與其他人的收入差距。讓公務員高高在上,既有權力,又有地位,還有職務消費,把過去的非法所得也變成合法所得。
目前,公務員的福利待遇有擴大化的趨勢,如帶薪讀書,學費政府買單,到民營企業工作可以“帶薪三年”,出國培訓等。中央、國家公務員增加了通訊補助等。廣州人事局表示,公務員讀書進修,政府可資助30%—50%的學費。
而最近公務員討論的新詞是“職務消費”,意即職務涉及范圍的消費,如車子、辦公用品、交際應酬、培訓等的支出都以補助形式發放到個人,公車改革后增加幾百到幾千元的車補即是其中之一。據悉,2006年,公務員法正式生效,公務員又將迎來一次漲薪。
現身說法:
在北京市某局的科員李麗(化名),大學畢業取得公務員資格后,直接進入了北京市經濟委員會。作為優秀畢業生,她選擇做一名公務員曾讓同學很詫異。因為在當時,解決北京市戶口、幾百元的薪水、刻板的工作內容對大學畢業生的吸引力并不大。
在經委做宣傳工作,壓力不大,過鐘點一樣的生活,剛工作時每月領五六百元工資,住單位宿舍、享受公費醫療。和同學幾千元的月薪相比,她算低收入者。
可后來的“甜頭”讓她逐漸感覺到了做公務員的好處。幾次漲薪使月工資接近3000元,全年發13個月工資;一年發4次過節費,每次1000元;時不時單位的“小金庫”還會發點錢,全年收入5萬左右;基本生活開銷幾乎不用花自己的工資。
過年時,區縣管轄的企業單位排著隊往辦公室送東西,“蔬菜水果吃不完都爛掉了,光紅酒、點心就往宿舍搬了3次。”李麗只是普通科員,處長們是否有現金外快她不清楚,但她知道,光是實物收入就經常碰到。“一過節,看哪個辦公室來孝敬的人多,就知道誰最有實權了!
工作這幾年間,李麗參加了公費培訓,不少個人消費也報銷了。雖說已經過了福利分房的年頭,但據內部消息稱,單位還會有經濟適用房政策,因此她很悠哉地等著。
“吃穿住用行不用花自己一分錢,可以拿票據在本單位甚至到下級部門、企業去報銷!崩铥愓f。
劉博士1997年到2004年在國家經貿委工作,剛進去時的工資只有700元,享受福利分房、公費醫療。到2004年從公務員系統出來時,劉已經是副處級待遇,工資加獎金、補貼加起來是2000多元。“各個部委工資不一樣,但差別也只在幾百到一千元之間!
他不贊同外界傳言的公務員待遇優厚,他認為,工資都是按國家政策發,所謂灰色收入、隱形收入也只是個別現象,部委監管很嚴格,實際收入要比地方省市透明得多。他戲言:“我也想來點灰色收入,可根本就沒機會,比地方省市難多了”。如今他到了部委下面的研究所,掙得比以前多,問離開的原因,他答:“醒悟了呀,國家公務員太窮了。”
同樣哭窮的還有在商務部工作了兩年的馬小姐,2000多的工資,其他福利類似。所不同的是,她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有機會到國外做外交工作,增長見識,這是她最看重的地方。同時,作為女性,她不想從事太累,壓力太大的工作,“工資雖然不多,但在部委中算中等以上水平了,處長們和我們差不多!
其實,處于地縣一級最基層的公務員干活最辛苦,而待遇最差。面對大量的人報考公務員,南寧市下屬縣的公務員廖女士很詫異。她所有收入加起來才1000多元,而幾年前因為財政沒錢,還發不了這么多。沒有任何灰色收入,每天很忙,雜事多,經常加班,還要時常下到鄉鎮農村駐扎考察。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MBA求職心理底線月薪5000元
- 下一篇: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費該由誰來支付?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