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報道]濱城街頭擦鞋人
在北海的一些早餐店或大排檔,只要你是穿皮鞋的,一落座,就會有人過來問你需不需要擦鞋。他們風里來雨里去,成為街頭一道別致的風景
不知曾幾何時,在濱城的街頭多了那些手提小籃子,裝置著擦鞋工具的擦鞋者,他們穿梭于城市的每個角落,為了每天的生計而奔波。除了自身的勞累,他們還得坦然面對世人的白眼。但他們仍然堅定地用自己的勞動獲取那份微薄的收入。
苦——擦鞋也要分地盤
在市人民劇場門外的空地上,可稱得上是我市擦皮鞋者最為集中的地方,這里不但聚集了許多外來擦皮鞋者,而且他們大部分是同一地方來的人,有些還是同一個家族的人,其他外來者很難插進里面覓活。擦鞋工小蘇告訴記者,這一地盤一般是浙江人及安徽人占領,分兩個地盤,浙江人在劇場門口的正面,而安徽人則在劇場門口的北面,其它地方的人員如想到其中攬活,一般都要受到他們的排斥或為難。小蘇說,剛開始,他到北海時聽說是浙江人在此地擺攤擦鞋,認為有老鄉在此可能容易立足,于是便試圖去那兒擦鞋,沒想到那兒的擦鞋者全是一個家族的,非但得不到他們的幫助,還受到了他們的漫罵和排斥,不得已,小蘇只好過上了風里來雨里去的擦鞋游擊隊生活。不但每天倍受日曬雨淋,還得提心吊膽,唯恐被別人驅趕。
酸——害怕家人不理解
經常在人民劇場一帶從事擦鞋工作的林姨向記者訴苦道,她是從浙江來的,因自已文化低,沒有其它謀生專長,故只能從事這種簡單的工作。她說自已是農村人,對擦鞋這種工作并未覺得有多么辛苦,但讓她心酸的是兒子或家人的不理解。她的兒子在我市一小學讀書,有一天老師來家訪,說其兒子在學校的成績及各方面的表現都不錯,只是當老師或同學問及其家長從事何種職業時,他要么低頭沉默,要么就走到一邊去,不理睬別人,致使他與同學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遠。為了弄清情況老師才親自登門家訪。林姨聽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想不到自已辛辛苦苦地工作,換來的卻是兒子的不理解!在兒子看來,她給別人擦鞋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讓他在老師、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據林姨說,這種情況在她們這些擦鞋工中很普遍,由于害怕家人的不理解,很多人對家里人稱是在外地從事小商販工作,而很少有敢說真話的。
甜——勞動賺錢有理想
雖然擦鞋工的大多數時間是辛苦的,但他們中的許多人同樣很樂觀。擦鞋工小紅就是其中一員。小紅來自浙江,今年剛20出頭,記者見到這么一個年輕女子竟敢從事這種拋頭露面的臟活,不禁覺得稀奇。可小紅對自已從事的工作并沒有什么低微的感覺。小紅認為靠自已的辛勤勞動賺來的錢,心里花得踏實,擦鞋工雖說是臟了點,但收入比起不少行業的服務員還高,每個月有1000多塊錢的收入,自已也是很滿足的了。而且她有個理想,就是等賺到一些錢后,就自已開一間擦鞋店,當老板請工人。想到這一點,自已擦鞋的動力就更大了!她認為她的理想一定能夠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