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航人才 揚帆起航
2005-11-08 09:51:44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港航人才在人才市場上的需求表現一向并不“出挑”,但隨著2006屆校園招聘的即將展開,一些平日低調的港航企業為充實隊伍,也將出現在高校校園中。據了解,馬士基物流、東方海外、中國海外等一批大型港航、物流企業,正在醞釀新一輪的校園招聘計劃。
隨著今年的《上海市重點領域人才開發目錄》將“港航人才”列入六大類亟待開發的人才之中,港航人才漸漸受到了人們的關注。港航人才的熱度漸漸攀升,復合型港航人才緊缺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
軟人才、復合人才最缺
眼下,東方海外貨柜航運(中國)有限公司正在熱招集裝箱保養高級工程師、貨運操作主管、單證員、商務流程和系統主管、電子商務工程師等職位;中國遠洋船務有限公司也在招聘海運操作和貨物配載人員,這些職位同時面向應屆畢業生開放。
據了解,港航人才的專業性要求很高,求職者必須有港航領域的工作經驗,熟悉基本的業務流程,最好有相關專業背景,此外還需要較高的英語水平。
采訪中,不少企業的招聘負責人透露,航運、船舶等方面的工程技術人才還比較好找,最難找的就是“企業管理、航運管理、物流管理、國際貨運、國際經濟法等方面的‘軟’人才”,其中經濟管理人才最緊缺,法律人才更是鳳毛麟角。此外,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所需的港口與航道建設技術人才、計算機信息技術人才等也相對較少。
“復合型人才奇缺,綜合管理型人才少。能系統掌握管理、經濟、法律和金融等方面知識,并能從事組織管理、企業管理及具體運輸管理工作的綜合性管理人才千金難求。”這是港航企業的一致感受。
“從學生分配情況看也是這樣,行業管理、物流、經濟等專業的畢業生最搶手,”上海海事大學學生處副處長郝夕文告訴記者。
據了解,截至2004年,上海市港航從業人員約15萬,人才資源總量約2.9萬人,占從業人員總數的19.22%。按照到2020年全面建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目標,到2010年人才擁有量需達到29.9萬人,2020年達到35.8萬人,人才缺口驚人。目前,上海港航人才總量偏少、分布不均、拔尖人才奇缺、知識陳舊的弊病已成為該行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因此,此次新《目錄》中,管理、工程、經濟等共17類港航人才被列入新的人才開發行列,重點突出人才的國際性和復合性。
三類管理人才門檻高
某企業招聘負責人告訴記者,管理人才是港航企業最緊缺的,這類人才不僅必須是管理方面的高手,還要有堅實的港口航運業專業知識基礎,可以稱為“金字塔尖的人物”,哪怕請獵頭高薪求人,也未必找得到滿意的。
記者從人才市場了解到,其中行政管理、經營管理和航運管理三類管理人才的門檻最高,也最難招到人。
港航企業的行政管理人才,不僅要有能勝任一般行政崗位的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還必須系統掌握海內外港航管理法規和慣例,有較強的國際交往能力;有在海內外著名港航機構管理崗位上的工作經驗,還要有扎實的行政管理或港口航運相關專業的理論背景。
經營管理人才也是一樣,除市場開拓能力、創新能力外,還要有能勝任港口經營管理(經營綜合管理、港口商務、調度、碼頭管理、倉儲管理、理貨等)的能力;航運管理人才則要能勝任航運管理(航運綜合管理、船舶調度、船務和機務管理等)。
學歷教育、社會培訓雙管齊下
由于人才的專業性較強,企業對人才的專業背景較為看重,因此相關人才的培養顯得格外重要。
“幾乎我們學校的所有專業,都和港航密切相關,”上海海事大學學生處副處長郝夕文告訴記者。“機械、船舶、電子工程這些自不必說,即使是法律、財務、外語這些通用專業,我們都考慮到行業的特點,對課程進行了合理調整,讓學生更符合用人單位的需要。”
郝夕文告訴記者,學校每年輸出本科生大約2500名,但每年來學校要人的港航企業就多達三四百家,尤其以深圳、青島、上海等地的企業居多。學生就業基本不愁,一些企業甚至還要不到人。“從企業性質看,國有的港航企業正漸漸受到青睞。四五年前,學生都削尖腦袋往外資企業鉆,但隨著航運業快速發展,國企的薪酬待遇漸漸提高,中國遠洋、中國海外等大型國企更受學生歡迎。”
除了學歷教育外,港航人才的社會培訓步伐也毫不落后。2004年7月,由上海海事大學和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共同組建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港航人才培養基地”正式揭牌。組建后的港航人才培養基地計劃重點圍繞航道設計、港口建設、港口機械、港口引航、航運經營、航運信息、船舶駕駛、航運金融和海事法律這九大類緊缺人才,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培養和培訓。上海海事大學不僅依托本校原有的專業學科優勢和師資力量,還將聘請國際有關著名學者和專家對港航企業相關人員進行理論教學、業務講座、專題報告等專業知識的培訓。今年1月,人才培養基地成立了理事會,目前各類培訓的框架正在加緊建設。
據了解,上海的港航業目前已形成了工程、經濟、會計、審計、統計、文教、衛生、翻譯、船舶、政工、行政、法律等16門類的專業人才隊伍,綜合優勢在國內航運、港口行業中十分明顯。人才的行業特征非常明顯,工程技術人員、船舶運輸技術人員、經濟類人員、其他類人員這四類人員占專業技術人員總量90%以上。
行業人才前景看好
上海港是萬商云集、貨物集散之地,2004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完成3.79億噸,成為世界第二大貨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455.4萬標準箱,繼續保持世界第三。目前,上海共有從事沿海運輸的企業71家,內河運輸企業111家;共有從事國際船舶運輸企業36家,國際船舶代理企業48家,國際船舶管理企業11家,無船承運企業328家。此外,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洋山港及蘆洋大橋建設工程均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之中。
行業的發展,給人才帶來了機會。除前述三類管理人才外,港口工程人才、港口技術管理人才、港口機械操作人才、引航人才、航道工程人才、船舶駕駛輪機人才、港航安全質量管理人才、船舶代理人才、港航IT和信息服務人才、航運金融保險人才、海事法律人才、港航物流人才、港航中介人才、船舶檢驗人才等十幾個大類行情也將看漲。
港航人才的薪酬處于市場中位。以國際貨代人員為例,貨代人才的月薪一般在5000元左右,最低也在2000元以上。單證員的薪酬漲幅保持在每年10%左右,有些公司甚至達20%。貨代銷售人員的薪酬彈性較大,剛入行的銷售人員月薪不過兩三千元,經理級別月薪普遍在8000元左右,業績特別好的,上不封頂。
“隨著行業蓬勃發展,我們的招生分數線越來越高,現在是第二批本科院校中分數線最高的;在十幾個省、市,我們已經按照一本的標準招生,生源質量非常理想,”郝夕文不無興奮地告訴記者,“等到大小洋山港建成了,我們的學生將更有用武之地。”
在行業前景的召喚下,港航人才即將揚帆起航。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營養保健師:你身邊的“長今”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