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章制度扼殺企業?
2005-10-20 17:09:00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規章制度扼殺企業”或“繁文縟節毀滅公司”的抱怨在歐洲和北美國家的企業領導人中相當普遍。在這些地區,現在已形成一種堅定的信念:自由市場本身是一件好事,必須受到堅決保護。按此推理,任何限制自由市場的事物從本質上來說是有害的。換句話說,無論何種法規,對企業都是有害的。
按這種觀點,法規只是官僚制度毫無理由地把自己強加于企業之上。但是,有時法規的出發點是好的。
連亞當·斯密(Adam Smith)都不得不承認,某些法規可能是必要的。他于1776年撰寫的《國富論》(Wealth of Nations)被視為自由市場的福音。但他贊成保留《航海條例》,因為他覺得英國商船隊需要保護。《航海條例》禁止外國注冊船舶在英國港口卸貨;廢除該條例會讓英國航運公司受到外國競爭者的削價競爭。
許多法規旨在保護企業,而不是打壓企業。打擊腐敗的法律法規、對同業聯盟和壟斷的限制、乃至要求公司公平誠實地對待客戶和員工的法規,都是為了確保公平競爭,防止違背道德的行為。
這些法規不僅是為了保護客戶、員工和社會,也是為了保護企業自身。然而,最終結果未必符合監管部門的初衷,企業很容易感到確實被淹沒在官僚制度的大海里。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既然法規不會消失,公司應當如何管理它呢?
方法之一是,嘗試把法規看成一種積極的力量。這對許多處境艱難的公司來說顯然十分困難,而且要在思維方面經歷一次真正的改變,但這是可能的。公司遵守法規體系而不是抵觸它,有時能獲得競爭優勢。至少,及時達到合規的成本再高,也還是低于不合規會受到的處罰。如果你合規,而你的競爭對手不合規,你的競爭能力應該會更強。
重申上文觀點,許多法規的確有積極意圖。聰明的公司意識到這一點,并努力尋找這種積極因素,使其對公司產生好的影響。今年生效的“歐盟信息和咨詢指令”(European Union’s information and consultation directive)要求公司就包括工資、工作條件和戰略決定等各種問題正式征詢員工意見。
對許多公司來說,征詢員工意見的過程,需要管理層進行文化變革。但觀察人士指出,該法規所規定的,都是管理良好的公司已經在做的事情。征詢員工意見日益被視為一種良好的管理方式,歐盟指令不過是在遵循最佳實踐。
甚至連《薩班斯-奧克斯利法》(Sarbanes-Oxley Act)都有其積極因素。這一引入各種會計規章的法律在安然(Enron)、世通(WorldCom)等公司引人注目的財務丑聞披露后出臺。美國咨詢師漢克·伯爾納(Hank Boerner)寫道,成功遵守《薩班斯-奧克斯利法》的公司,未來將成為“責任制的典范和強大的競爭對手”。
他以奇基塔品牌(Chiquita Brands)審計委員會主席羅德里克·西爾斯(Roderick Hills) 為例。西爾斯先生在公開場合稱,大公司在該法的條款中看到了競爭優勢。“只要公司把它當作一種管理工具,就能通過合規努力實現可觀價值,”西爾斯先生說。
法規是強大的商業力量,任何試圖忽視它的人,都無法獲得克努特王(King Canute)那樣扭轉乾坤的成功。選擇對抗法規的人很可能會被它扼殺。而通過適應法規、理解它的意圖和尋找積極因素,把威脅轉化為機遇是有可能的。(王雅蘭)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儒家德治思想缺陷解讀
- 下一篇:在招聘中如何真正做到“匹配”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