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六千還啃老后續 看80一代的“精神成人”
2005-10-05 14:34:06 來源:半島都市報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上海女孩周晴工作兩年多了,月薪已漲到6000元,但是父母依然每月往她的卡里打上少則5000元多則上萬元的補貼“零用錢”,雖然并不完全同意父母的這種做法,但面對這種“寵愛”,她無法拒絕,也只能“照單全收”。(《上海青年報》9月26日)
關于“啃老”,一般的描述往往是,已經成年的年輕人因為既缺乏職業技能,又不愿意從事辛苦工作,無法獨立生活,寄生于父母。而周晴的情況顯然與此不大相同:大學畢業、城市白領、月薪6000元,這表明,她完全不缺乏獨立的謀生能力和職業技能,但是,偏偏她還是成了“啃老”一族(雖然有“被迫”的成分),這說明什么?
我想,這起碼說明一點,年輕人“啃老”與否,主要并不是個物質性的謀生能力或者知識高低程度的問題,而是一個人格心理成熟度,或者說精神狀態是否成人的問題。這意味著,一個沒有什么學歷、每月只掙幾百元卻在獨自謀生養家糊口的農民工可能是精神成人的,相反,一個月薪數千元,但仍無法拒絕父母補貼的城市白領,倒未必是成人的。因此,嚴格意義上的“啃老”族,從本質上講,并不只是生活消費上的父母依賴,更是人格心智上的人身依附。
所謂“精神成人”,從心理學上講,實際上指的就是一個人如何由生命“個體”成長為價值“主體”的過程。一個人要想實現精神成人,絕不可能冀望于外在的施舍或賜予,唯有通過不斷發掘自己的內在價值潛能,否則,一個人不管他的生理年齡多大,坐擁多少薪水、物質財富,一旦喪失這種“求諸己”的人格價值取向、精神坐標,那么他就很難走出“精神哺乳期”,成為一個總也長不大的精神侏儒。
當然,精神成人,除了個人的價值自覺之外,也還需要一個健康的外在環境來配合,畢竟,任何成長——身體的也好、精神的也罷,都是在特定環境下進行的,環境的優劣——家庭的、社會的,直接影響著發育、成長的好壞。因此,面對6000元月薪依然“啃老”的成長畸形,僅僅責怪孩子是遠遠不夠的,那些失去價值溝通能力,只會用錢表達愛意的父母,缺乏人文情懷只認考試能力、就業率的教育環境,以及消費主義支配下的將人的一切價值都物化的社會環境,都應該對此負責,為此反省。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國企外企私企精英們為金錢賣命工作的殘酷生活
- 下一篇:女白領的四大隱憂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