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貿易讓位國家利益
2005-09-28 11:58:46 來源:《中國財經報》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目前可以得出這樣的初步判斷:中歐紡織品問題得到階段性解決,中美紡織品問題尚未定論。我們不準備太多地去預測這一摩擦的未來發展態勢,但至少應該深刻認識摩擦背后的深層次原因.中美歐紡織品貿易摩擦可以從三個層次上加以觀察。
第一層 紡織品貿易層面
據美國海關統計,2003和2004兩年中,中國出口美國的七類紡織品增長非常平穩,但今年一季度七類紡織品出口出現了大幅度增長的情況。增長超過10倍的就有三大類,其他類的增長幅度平均起來也要達到約5倍左右。這一統計數據和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大體相似。
那么,造成這種高速增長的原因是什么呢?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回答了這樣的問題:如果按照十年前烏拉圭回合達成的協議,發達國家忠誠履行他們的承諾,分階段地放開配額,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遺憾的是,發達國家并沒有這樣做,他們把最緊俏的、大家最關心的、發展中國家最有出口潛力的那些配額保留到最后一刻,美國保留了90%,歐盟保留了70%。以至于到新舊體制轉換的時候,給外界的印象是,中國紡織品出口激增。因此,僅就紡織品層面來看,不存在美歐提出實施“特保”的現實必要條件。
第二層 國家間整體經貿層面
中美貿易順差一直是近幾年來兩國經貿領域關注的重點。今年一季度,中美兩國貿易順差214億美元,是否美國因為對中逆差過大而訴諸于紡織品服裝貿易來解決呢?一季度,被限7類紡織品服裝總金額約6.05億美元,占我國對美紡織品服裝總出口額的12.68%,占總貿易出口金額的2.87%?梢钥闯,紡織品貿易在中美兩國經貿總量中比重很小,如果僅僅訴諸這樣小比重的產品貿易來調整整個經貿領域的局面,顯得過于不切實際。所以從整個經貿領域來看,美國也沒有充足的理由向中方提起特保調查。
第三層 國家間政治層面
中美和中歐之間最大的政治問題是什么?從美歐角度來看,就是如何認識中國的崛起以及中國崛起到底對他們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多方都在試圖趨利避害,試圖從中國的崛起中得到利益,而不是動搖自己的國際地位和現有利益。總之中國崛起這個問題沒有被解釋清楚,來自各方的疑慮、不合作甚至對抗都不會停止。這次紡織品服裝貿易問題,從國家政治層面上講,仍然與這一問題有關。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美國等發達國家擔心,他們不能確定中國未來的影響,于是他們對中國增長的戒心在增強,希望用規則束縛中國。
國家利益是首要目標
應該看到,雖然自由貿易原則具有高效率,但是當一國貿易超過國界,成為國際貿易形態的時候,單純的經濟學解釋就顯得不盡人意了。當國家作為交易主體的時候,國家利益成為交易的首要目標,而不是效率。與此同時,現實世界中又存在著政府這一利益集團,當政府進行政策制定的時候,同樣會考慮自身的“政府利益”。因此,自由貿易原則不是解釋任何經濟行為最優的萬能鑰匙,而是存在局限性的。國家利益在國際關系中有著非同一般的重要性,國家作為國際關系中的主體和基本單位是不容置疑的。
正如前文提到,美歐與中國間最大的政治問題就是中國崛起問題。而在對中國的態度上,美歐自身的態度也是矛盾的。一方面它們需要從中國的崛起中獲利,另一方面也在“提防”中國的崛起。在重要時期、重要問題上,它們很可能放棄獲得經濟利益,也要確保達到牽制中國的目的。
美國:兩個利益集團
就美國方面而言,其國內存在兩個利益集團:一個是“消費者陣營”;另一個是“紡織品制造商陣營”。“消費者陣營”舉雙手贊成取消配額,因為取消配額使紡織品價格大幅降低,從而給進口商、分銷商和零售商留出更多的利潤空間,也給普通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實惠。“消費者陣營”一直在游說美國國會和美國政府,但該陣營游說美國國會和美國政府的能力比制造商差一些。主要原因是紡織品進口商、分銷商和零售商的力量過于分散,很難形成合力;而普通消費者一般沒有采取行動的能力和意愿。
而“紡織品制造商陣營”則勢力強大。這一陣營主要包括美國制造業貿易行動聯盟(AMTAC)、美國紡織組織協會(NCTO)、美國紡織協會(NTA)、美國棉花協會(NCC)等組織。作為貿易保護主義的代表,紡織品制造商視“后配額時代”為“洪水猛獸”。因為他們知道,失去配額保護傘之后,憑其實力很難與中國同行競爭。所以,配額取消后,他們全力以赴游說政府決策者,希望進行“沒有配額的配額”。該陣營游說美國國會和美國政府的本領比“消費者陣營”大。他們更集中,更有組織性,結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共同體,在游說國會和白宮方面更舍得投入。
歐盟:微妙的政治因素
就歐盟而言,雖然有著不同于美國的理由,但是實質卻是一致的。正如歐洲政策中心主任弗雷塞·卡梅倫指出的那樣,紡織品貿易對中國固然重要,但對歐盟國家來說算不上什么重要的產業。那么為何歐盟在此問題上大動干戈?某種意義上說,當初歐盟對中國紡織品啟動“特!闭{查,只是為了法國公投的需要。法國一些政要急于要找到一個承擔經濟不景氣和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替罪羊”,中國紡織品的沖擊便成了一個很好的靶子。而由于法國在歐盟中的領導地位和影響力,因此歐盟委員會也希望通過在紡織品問題上的強硬姿態,以“示好”法國政府和民眾。實際上,由于本身并無多少紡織業的英國對中國紡織品問題并不在意,身為英國人的曼德爾森在4月初時,還以“數據不充分”為由,拒絕對中國紡織品發動“特保調查”。直到5月初時,曼德爾森還明確反對某些國家的“保護主義要求”。但隨著后來法國公投日期的臨近和法國人說“不”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曼德爾森的態度也日漸強硬。
應對之道:哪有事,哪解決
總的來看,中美歐紡織品問題備受關注,必須上升到國家層面給與思考和應對。國家應對策略因該遵循“綜合考慮,專項應對”的原則———
第一,面對類似問題,我們不能僅僅就紡織品問題考慮紡織品問題。應該以此為信號,把一個問題放在大的政治經濟貿易綜合背景下考慮,以避免被表象所迷惑與誤導;也有利于我們通過對類似問題的深入研究了解美歐提出刁難問題的思路、方式、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第二,在具體實施應對方案的時候,盡量做到哪有事,哪解決,盡可能保持小問題不要擴大化,經濟問題不要政治化。比如紡織品問題,雖然我們知道美歐的這次發難的多種原因,但是,從中國政治經濟的大局出發,還是應該就紡織品貿易問題達成一致,而不要形成升級的貿易戰,影響其它領域的貿易產品,同時也為我們制定與執行對外政策留有更大的空間。
另外,在專項應對的過程中,國家行為的標準是從全局出發,以國家的整體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往往會形成“一城一地得失”的情況,所以在采取應對措施時一定要考慮國家專項配套措施的支持,比如關稅措施。不論是進口還是出口,當我國企業因外在原因面臨不平的競爭時,國家作為創造與維持公平競爭秩序的主體,應該采取相應的國家政策給予支持。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