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出口須從"數量規模型"轉向"質量品牌型"
2005-09-13 08:46:11 來源:新華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長期以來,我國鞋業、皮具業出口主要靠“價格”和“數量”取勝。在12日于廣州舉行的“中國鞋業皮具發展高峰論壇上”,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表示,這種“數量規模型”的出口方式,使中國鞋業制造處在世界產業鏈的低端,利潤微薄,同時容易遭受貿易壁壘的沖擊,應當向“質量品
牌型”轉變,提高技術含量,創立自主品牌已經是當務之急。
皮革制品業是我國輕工業中重要的傳統產業之一。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的鞋類皮具行業得到了迅速發展,目前年生產近80億雙,占全球產量一半左右,其中皮面皮鞋約占總產量的35%左右;皮具箱包產量10億個,占全球產量的50%以上。其中,廣東省是全國最主要的鞋類生產和出口基地。2004年廣東鞋類生產近40億雙,出口近25億雙。
與此同時,由于研發力量不足、品牌效應匱乏、盲目開打“價格戰”,許多中國企業陷入了“出口數量上升、經濟效益下降”的怪圈,在走向國際市場時直接遭遇關稅和技術兩重貿易壁壘。據統計,2004年中國鞋出口單價從1998年的5.79美元下滑到了3.27美元;今年7月,歐盟開始對中國出口的部分皮面皮鞋開始反傾銷調查,涉及金額6.7億美元,中國1200多家企業和上百萬工人受到影響。
在論壇上,有關專家指出,中國鞋類產品科技含量低、科研能力低下、科研人才匱乏、出口市場過于集中是導致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院長楊承杰說,提高產品質量使我國真正成為鞋業強國的根本。鞋類產品除了要符合國家標準外,還應注重舒適性、美觀性、安全性、功能性,國內企業應當在這些方面投入更多的研發力量;此外,鞋同服裝一樣具備美學要素,中國企業應當發揮創造性,將中國文化、中國元素注入設計之中。
此外,中國鞋類企業還應注重品牌建設。中國皮革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張淑華說,根據該協會的規劃,在未來10至15年內,中國企業要力創3至5個國際名牌,政府部門應制定相應政策,支持企業創建品牌,企業要瞄準國際先進水平,不斷提高制造能力、設計能力、管理能力和營銷能力,實施國際品牌戰略不是一、兩家企業的事,而應該是全行業的大事。
廣東省鞋業廠商會會長丘小廣說,廣東作為中國鞋產品制造的重鎮,一些企業面臨著重新開拓市場、轉變經營模式的巨大壓力,歷史形成的為國際知名品牌進行“貼牌”生產、賺取加工費用的運營模式在日益突出的國際貿易壁壘下弊端逐步顯現,一些企業為了爭搶出口市場不惜互相殺價,因此已經有一定規模和經濟基礎的企業應該嘗試打造自主品牌并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走品牌發展之路。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