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國體育強勢品牌 2005中國體育品牌“風云再起”
2005-08-10 08:35:17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中國體育事業目前正處在一個產業化轉型的重要歷史時期,打造名揚世界的強勢品牌,已成為眾多上足了“理性與激情發條”的中國企業所推崇的發展戰略。是誰在積極應變?是誰在激烈的競爭中遙遙領先?是誰提升了體育新經濟的價值?……這些懸念將在“2005中國體育品牌風云榜暨領袖年會”上找到答案。據悉, “2005中國體育品牌風云榜暨領袖年會”活動之“2005中國體育品牌風云榜”獲獎品牌和企業家將于2005年12月在北京揭曉,同時領袖年會也將在2005年12月正式開幕。屆時,來自全國數百名領袖級的新老企業家將與政府官員、著名經濟學家、著名體育營銷專家、國內外強勢媒體匯聚北京,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據本次活動聯合主辦方《中國財富》和搜狐網介紹,通過強強聯手,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評選活動。活動主辦方將對入圍企業的資產規模、市場份額、品牌美譽度、內部管理、創新能力、質量體系等方面,運用社會調查、網上投票、專家評審、實地巡訪等方式,綜合專家、消費者意見最終形成“2005中國體育品牌風云榜”。
本次活動全案執行的金王國際體育管理有限公司肖景勻先生表示,讓強者更強的“2005中國體育品牌風云榜暨領袖年會”活動是順應和推動中國體育品牌發展,使之與國際體育產業在更高的層面進行交流與合作的一次積極嘗試。
我們期望通過這次在中國體育產業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體育品牌評選活動,即從宏觀上把握中國體育產業變革方向,也從微觀上剖析中國體育品牌成長及企業年度領袖的成功歷程,從而打造2005年度中國體育品牌自己的“風向標”。
打造中國體育強勢品牌刻不容緩
力求從宏觀上把握中國體育品牌建設和產業變革的基本方向,也從微觀上剖析中國體育品牌年度業界領袖及其企業成長經歷的“2005中國體育品牌風云榜暨領袖年會”活動自啟動以來,在業界產生了極大的反響,本刊記者就本次活動的有關情況和強勢品牌的塑造等問題采訪了“風云榜”活動組委會的秘書長肖景勻先生。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舉辦“2005中國體育品牌風云榜”活動的初衷嗎?
肖景勻:我想說,中國體育品牌的塑造刻不容緩。眾所周知,擺在中國體育用品業面前的共同課題是如何打造品牌,并通過精耕細作把品牌做大做強。品牌之道既是生存之道,產品有市場生命周期,而品牌則沒有,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品牌比產品更重要。本土企業如不能強力提升其品牌的核心競爭力,中國的企業勢必成為世界知名品牌的“加工廠”。強化企業品牌意識,進一步拓展品牌的內涵和外延價值就是我們舉辦“2005中國體育品牌風云榜”活動的初衷,這一點在與各界專家學者和有關人士的交流探討中達成了廣泛的共識。同時,此次活動也將是對整個行業的一次梳理,意在正本清源,名牌塑造作為一個系統工程,有各界人士,特別是消費者的積極參與是非常重要的。
記者:請問如何保證此次風云榜活動的公正性?
肖景勻:搜狐網、《中國財富》雜志兩大強勢媒體聯手國務院經濟研究專家、著名體育科研開發、體育營銷、品牌營銷等三十多位專家組成的評審團,將按規程進行嚴格的操作,還有網上的公眾投票活動及全國多家媒體的跟蹤報道,使本次活動始終置于公眾和輿論的監督之下。為保證本次活動的公正性和嚴肅性,組委會規定凡填寫登記表的企業在評選活動過程中不得參與本次評選活動的任何商業贊助行為,本次評選活動也不收取參選單位的參評費用。同時對參評企業的資格也做出了規定,參評企業的資產總額需在人民幣4000萬元以上。
記者:有一些專家稱,今后幾年面對國外企業巨頭的擠壓,國內體育用品企業的“生死保衛戰”即將打響,您是如何看待這一說法的?
肖景勻:嚴格地說,中國所有的體育用品企業還很幼稚,而其中沒有自己叫得響的強勢品牌更是其“命門”。
我國體育用品業起步較晚,經營水平低下,遠未形成能經的起市場競爭考驗的優秀品牌。有數據顯示,一方面我國體育用品出口平均價值不及國際品牌的1/10。而另一方面,隨著我國關稅的不斷降低,體育用品的進口額將會急劇增加。大部份無自主開發能力,只是依靠勞動力價格優勢的企業將被清洗出局,可以說今后幾年隨著國產體育用品的價格競爭優勢的逐步喪失,業界的洗牌將很快到來。國內企業急需構建一個以名牌戰略為核心,以品牌塑造、品牌延伸和品牌服務為執行力的科學體系。不急不行,急功近利更不行,正視差距,從一點一滴做起,在產品的質量、管理以及精準的營銷與宣傳推廣上多下功夫。
記者:作為業內資深人士,您如何看待體育營銷的未來發展?
肖景勻:我認為體育營銷的關鍵是互動性和系統性,它是一個復雜的市場經營活動體系。這就要求要與目標消費者形成良好的互動交流,體育營銷并不是簡單的贊助行為,實際上體育贊助是企業在向公眾推銷一種健康向上、挑戰自我的生活方式和態度。體育營銷必須納入企業整體發展戰略里面進行綜合的評估和規劃,同時理順體育與消費者、體育與行業的關系又顯得至關重要。我非常同意一位業內專家的觀點,即體育營銷未來發展趨勢將是綜合性的體育賽事營銷會讓位于更精準的體育賽事營銷。同時對企業整合營銷能力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專業的體育營銷機構將應運而生。
記者:據我所知,在業內被傳為美談的中國體育史上第一個“黃金大獎賽”--2003全國競走錦標賽是您的力作,您能談談“黃金大獎賽”的情況嗎?
肖景勻:那是2003年4月在揚州“2003全國競走錦標賽”上,我們對獲勝者頒發的不是獎金而是一公斤黃金。這也是中國體育史上第一個以黃金作為比賽獎品的賽事,當一公斤純金錠送到運動員手中時,確實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一篇“不發獎金發黃金”的文章更是引起了海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據說還驚動了國際田聯。我們以后每年將增加一公斤黃金的獎勵,2005年將是三公斤。嚴格的說,全國競走錦標賽的影響力確實無法與其他熱門賽事相比,但作為賽事的策劃和推廣者,不能因噎廢食,有時候冷門和熱門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這就需要在賽事的整合營銷上多下功夫,這也是體育營銷的魅力所在。
記者:您作為體育營銷方面的專業人士,對許多國內體育用品企業的品牌代言人多由體育明星擔當這一現象,請談談看法?
肖景勻:體育品牌代言人多由體育明星擔任這一做法本無可厚非。在國外體育明星為運動產品做廣告的收入已占其總收入的55%。最成功的當屬耐克和阿迪達斯,明星代言人與其品牌的融合度已達到相當高的水準。在國內安踏品牌也有過不俗的表現。但必須注意到,國內的一些企業卻把電視廣告加明星代言人的宣傳推廣模式當成制勝的不二法寶,并進行簡單的復制,殊不知此種方法也有著較大的風險,它忽略了體育明星在個人行為和運動成績上的不確定性。我倒是非常贊同中央電視臺體育部副主任岑傳理先生的觀點,既在電視廣告加明星代言人基礎上重視和加大對體育賽事的投入。我認為這將使體育營銷在內容和表現形式上顯得更加豐滿,使品牌對消費者的信息傳播和情感訴求更具有親和力和穿透力。隨著體育營銷實踐的不斷發展和深化,我想本土企業應更多地在贊助的形式上加強產品與運動員、觀眾之間的感情共通性。所以,體育營銷的表現與傳播途徑及相關的配套活動上要不斷的創新。真正實現體育、品牌、市場三者的有機結合,才能取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