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如何對信息部門放心?
2005-08-08 16:37:33 來源:AMT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大多數CEO對IT部門的感情是復雜而矛盾的,一方面感覺到信息化越來越重要,業務的發展離不開IT部門的支持;一方面對IT部門又不是很放心,因為他們大多數不是出身IT,對IT部門的管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以下是CEO常常感到困惑的問題:
問題:IT運行成本和變化成本越來越高,IT部門是否上了一些對企業無價值的系統,是否充分利用了已有系統的價值?
隨著IT應用不斷深入,龐大的企業IT系統日積月累,各種隱患漸漸顯露。IT系統變得越來越復雜,運行成本越來越昂貴。一個不容樂觀的信息是,各項獨立調查表明:變化成本已經成為IT基礎設施總體擁有成本中增長最快的部分。
對企業來說,不行業、不同管理體制、不同經營類型和方式、同一企業的不同階段,對信息技術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異性。企業自身對各種產品很難在短時間內得以充分的了解。而對IT服務提供商來說,IT應用軟件產品的類型和功能多種多樣,而且同樣的產品在名稱上不一定一致。因此,企業的系統很難實現真正的“量體裁衣”,花費巨資的系統很可能對企業毫無價值。
其次,很多企業沒有充分利用了已有系統的價值。被譽為“ERP流程之父”的奧林·。湯普森(Olin Thompson)認為應用折舊吞噬了系統的價值。他通過對一家需要上馬新系統的企業調查發現:新系統30%的需求,已有系統已經實現;新系統20%的需求,已有系統也能夠實現,但是一直沒有執行;另外20%的需求,升級供應商的新系統能夠實現。
問題:IT規劃對企業越來越重要,IT部門是否有能力做好規劃?
根據我國有關方面調查,在20世紀中國的兩次管理信息化熱潮中,我國企業在應用MRPII系統方面投資80億元人民幣,但是應用成功率不到10%,達到預期目標的更寥寥無幾。此外,還有一大批企業組織開發適用于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統,幾乎無一成功,開發者稱之為MIS“泥潭”。企業在IT應用上的巨額投資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經濟學家們稱之為“生產率悖論”,而眾多的企業則認為他們在IT應用方面的投資掉進了“黑洞”。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關鍵的是企業沒有進行合理的IT規劃。
現在企業的信息系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數據分散,形同碎片,信息孤島難以形成企業級別的商業智能。究其根源,企業信息化建設盲目性大,計劃性淡薄,在企業中地位不高。據英國經濟情報社、IBM咨詢和埃森哲咨詢所做的一項聯合調查表明,西方國家96%的大公司和75%的中小企業都制定了自己的IT規劃,而國內企業做了IT規劃的還少之又少,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企業IT應用的水平與西方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企業如果不進行IT規劃,將會產生以下一些不良后果:遺留系統繁多,信息孤島林立,信息共享困難系統集成工作量大,導致反復投資系統維護費用高、收益低、風險大軟硬件更新換代頻率高,投資回報率低系統不適應新的業務而停滯不用,造成浪費信息化建設無章可循,可能導致失敗
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周期長,投資大,不確定性強,只有進行IT規劃才能夠從總體上把握信息化建設的進程。IT部門是否有能力做好IT規劃?
問題:信息化建設的任務和責任越來越重大,IT部門是否有能力支持業務現在和未來的發展?
根據某專業機構去年對企業高層領導的一份調查顯示,目前有15%的企業對信息化十分重視,81%的企業對信息化比較重視,企業對信息化的重視程度明顯增加。數據表明,企業領導層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倚重于IT的發展,以獲得企業整體的競爭優勢。可見,企業目前對于IT的關注程度正不斷上升,CIO和CEO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未來公司頂尖技術優勢的建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任務和責任越來越重。
但是,目前一些企業的IT部門只是簡單的“計算機部門”,仍然還徘徊在企業的邊緣,IT部門只有3、5名熟悉電腦技術的員工,僅僅負責企業內的計算機裝配和網絡維護。這樣團隊遠遠不能滿足現代信息化建設的需求。現代信息化建設需要一支既懂管理又懂IT技術的高素質專業化的IT團隊,用合理的IT規劃管理和先進的IT技術,把企業的信息系統和業務結合起來,做到IT支持和推動業務發展。
問題:IT部門規模大了,成本就高;規模小了,可能影響到發展。IT部門究竟是作為成本中心還是利潤中心?
在許多企業中,業務上不去,業務部門會把問題推諉到IT部門,認為是IT部門沒有替業務部門提供支持。而當業務部門風光無限時,IT部門的人員卻因為前臺沒有自己的位置而感到失落。IT達到一定規模后,必須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因為沒有IT支撐,業務部門不可能運轉。業務做得好,一定是其IT部門運轉比較有效。但這里有個問題,IT部門規模大了,成本就高,規模小了,可能影響到發展。那么IT部門應該采用多大的規模呢?IT部門應該是作為成本中心還是利潤中心?
給IT部門一個恰當的定位是決定其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充分與否的重要條件。如果作為成本中心,IT部門要清楚自己是后臺,是成本中心,是花錢的,是配合支持的部門。擺好這個位置,IT部門可以做好投入產出的比較。讓上級和同伴感受到,IT的投入會給企業帶來長遠利益,以引起其他部門對IT部門的重視,相互配合工作。擺好位置對鼓舞士氣非常重要,千萬不能讓員工把自己看成是IT設備產品的維修員。要努力體現出信息中心的附加值。
過去三年企業最關注的就是成本,IT部門是信息化的中心,更多的是一個成本中心。關注成本能很好地增加利潤,但卻削弱了IT部門的領導才能,并且助長了筒倉行為、競爭議程,甚至導致IT部門缺乏創新思路及關鍵對話。在成本約束下,IT部門顯得缺乏動力,毫無激情,甚至茫然不知所措,不可能很好地處理發展、改革和創新所遇到的挑戰。它們的IT戰略計劃卻過度保守,刻意躲避風險,時常優柔寡斷,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顯得底氣不足。然而,現在對許多企業來說,成本已不再是重點,發展和創新才是新的焦點,對成本的關注已是強弩之末。在這些企業里,IT部門必須培養領導才能,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能更好地積極引領企業朝著新的方向前進。
從發展的趨勢來看,當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度上升一定高度時,組織架構就會有所調整,會把IT部門作為利潤中心,希望通過信息化投資獲取更大的利益。絕大部分重視信息化的企業正逐漸把IT部門由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轉變。
問題: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是自營還是外包?
隨著企業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企業的信息化工程越來越龐大,必須要由一支人數眾多的專業的IT團隊負責企業的信息化工作。企業的IT部門如果要包攬這所有的工作并不是不可能,但是也許會付出極大的代價。這時,外包出現了。IT部門要改變過去“包打天下”的傳統IT管理理念,要在通過IT為業務部門從提高效率到提高效益的轉變過程中,重新科學地考慮IT系統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準確定位和深層價值。那么,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應該是自營還是外包呢?這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企業的IT戰略以及IT部門的能力。
“包打天下”的做法現在已經很難適應時代的需要,因為市場經濟不是以規模為核心而是以效益為核心的。換句話說,在整個IT系統的建設過程中,企業所追求的原則是“多、快、好、省”。在這一原則下,去考慮是企業自己做合算,還是通過外包、托管等多種方式合算?但是外包并不是對所有企業都是最佳選擇。企業在探索加快IT建設的效率和質量時,也要注意不要用片面和絕對化的思維方式去看待新事物,必須注意企業核心業務的重要性和可控性。外包服務的發展也不能簡單地取代IT部門在銀行的地位和作用,外包的前提是不能喪失主權。比如包括日本、美國、英國等國家的中央銀行,無一例外都在強化他們的IT部門的作用。日本中央銀行就有一個專門的信息系統服務局,人數有300多人,他們負責運行維護支付清算系統的IT隊伍有1200人之多。別的國家中央銀行也有類似的情況,一些國外的大型商業銀行也是如此,如花旗銀行就有一支好幾千人的IT服務隊伍。
另外,如果IT部門在企業屬于強勢部門,IT部門擁有優秀的IT規劃建設能力,在企業中有較強的話語權,則企業的信息化外包則相對較少;如果IT部門屬于弱勢部門,本身的IT開發能力較弱,則信息化外包的可能性較大。
如果CEO能對IT部門進行評估,了解IT部門的真實情況,也許這些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但CEO常常沒有做這方面評估得經驗。在這里我們將幫助CEO建立一個實用的評估框架,來解決問題。(張麗鋒、劉珺)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年齡管理:挖掘老員工的財富
- 下一篇:企業怎么做培訓規劃?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