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責備不如激勵
2005-08-08 15:12:1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臺灣作家柏楊接受央視采訪在談到雜文的作用時,說了這樣一段話,“我覺得我寫那些雜文實在是沒有意義”、“假定有意義的話,意義也比較小。有時候寫雜文的時候,比較會講極端的話,雜文的破壞性太厲害了,而建設性比較少,我現在雖然是寫雜文形式,我想我盡量就是能把普通散文變成一個雜文!
一個以寫作雜文著稱的作家能夠說出這樣的話,初聞令人意外,但仔細想想,又有很深刻的道理。成功的教育工作者曾經談過這樣的體會,對一個有缺點的人,靠批評、抱怨是難以讓其改變的,因為改變不是發自內心,而是來自于外在壓力,不會持久和深入。將這種現象放大,對于各個群體都是如此。一個社會有問題,固然需要批判,但僅有批判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指出方向,告訴人們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否則只停留在發牢騷、責備甚至謾罵的層面上,不但不會解決問題,反倒會使問題增加,或者成為問題的一部分。
其實,一個社會的成績和問題往往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那些雜文家說的問題雖然說得很準確很深刻,但用責備的方式很少能夠讓事情有所改變。如柏楊先生的代表作《丑陋的中國人》可謂入木三分,對被保守觀念禁錮的中國人進行了辛辣的嘲諷,這篇文章在當時華人世界引起了很大轟動。但沒有人,也沒有哪個組織、群體認為自己就是那個丑陋的人,所以幾十年過去了,中國人的丑陋并沒有因為這本著作有多大的改變。
相對于批評、責備而言,激勵的建設作用就要大得多。在我們的生活中,常有一些人,他們對社會、對人生、對周圍的事兒有著太多的不滿意,因而終日怨言滿腹,動輒去指責和抨擊。誠然,生活并不完美,需要不斷完善,但是,過分地苛求,悲觀地責難會有什么用呢?事情會因此而改變嗎?當然不會。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作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不應只作一個冷眼旁觀者,既要在思想上認識到,更應在行動上去做到,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來,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來,推動我們的社會按著正確的軌跡發展。
當然,我們倡導激勵,并不是說排斥不同意見和聲音,在一個健康的社會中,激勵和責備的聲音同等重要。如果認真聽一聽戴爾?突、拿破侖。希爾,以及許許多多名氣并不大的激勵者的聲音,我們就會發現同一件事,用不同的態度去對待它,結果會完全不一樣。這就是柏楊先生所倡導的建設性的意義。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管理不是獨裁:信心最重要
- 下一篇:在招聘中如何真正做到“匹配”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