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故事:留住最優秀的草
2005-07-23 18:02:09 來源: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有家大型工廠的老板,種田人出身。廠區有塊空地,老板覺得空著可惜,便留作自已閑暇種草,他從天南地北引來不同種類的草,種在地上。老板親自耕耘,就像他當年種莊稼那樣。
第一年,老板的辛勤勞動,換來了這樣的景象:一叢叢、一蓬蓬不同品種的草兒長起來了,有的葉兒纖長 ,有的葉兒短肥,有的桿兒向上挺立,有的桿兒匍匐在地,總之,給人的印象是雜亂無章,一片狼藉。對此,員工們打心眼里瞧不起老板,認為此人沒有品味,老土一個。老板似乎感覺到什么,以后逢節日閑暇之日,便召集手下大小頭目,到草地整溝挖墑,施肥澆水。大伙一同將那些長勢不旺,病怏怏亂蓬蓬的草除掉了,留下的那些生命力特別旺盛,出類拔萃的草,在草地繁衍生息。
第三年的早春,當田野里的野草剛剛綻芽,老板的草地已是芳草青綠,春意盎然了。大家這才明白,老板留下的是最優秀的草。就在這年的春上,一個考察團來老板的企業取經。老板閉口不談企業管理經營,卻把考察團引到他的草地上,大談起種草經驗來,弄得人家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老板說,我在這塊空地上引進了不同種類的草,讓草兒自由生長,不管它是名貴的還是普通的,誰在咱地盤上長得最好就留下,不好的則淘汰。我不光自己種,還讓屬下來種。結果,大家通過種草都明白一個道理……老板說到這兒賣起了關子,不說了。倒是考察團的團長接過話茬說:明白了,這個道理是,發現、留住、養好最優秀的草,這與用好人才同是一個理啊!
一語道破天機,在場的員工頓時恍然大悟。打這以后,老板的草地一年比一年生機勃發,老板的事業也像他的草地那樣,一年比一年興旺起來。
點睛:
管理學家湯姆·彼得斯曾說過:企業或事業唯一真正的資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開發人力資源以做好工作。既然人才資源是如此之重要,那么作為一個領導者就必須有是識人、選人、留人、育人、用人藝術。如何能在有效地“識人”并“選人”,有兩點是領導者應該掌握的。首先,領導者可以不知道下屬的短處,但不能不知道他的長處。只關注人才的短處,是很難發現企業所需的合適人才的,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也即這個道理了,一個人即使是“寸”也有“所長”的一面,領導者必須將其發掘出來并加上合理的運用,才算是藝術地“知人”和“選人”。其次,伯樂雖然在“選人”的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但畢竟個人精力有限,伯樂再盡心盡力,其相中的人也是有限的。因此,企業更需要的是制定出人才的機制。正如《基業長青》中提到的,領導者應是一位優秀的時鐘設計師,而不僅僅是報時者。企業領導者建立和完善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選人”機制,讓一匹匹千里馬自己亮相也是非常重要的。
被譽為“世界第一CEO”的韋爾奇對選人藝術也有其獨特的見解。他認為,挑選最好的人才是領導者最重要的職責,領導者的工作,就是每天把全世界各地最優秀的人才延攬過來。韋爾奇提出了著名的“活力曲線”:一個組織中,必有20%的人是最好的,70%的人是中間狀態的,10%的人是最差的。這是一個動態的曲線,即每個部分所包含的具體人一定是不斷變化的。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必須隨時掌握那 20%的動向,并制定相應的機制在70%的“中間者”中發掘出有特長的人才,從而使20%的優秀者不斷地得以補充與更新。可見,韋爾奇在選人藝術方面更為注重在制度的保證下,從公司內部發現優秀的員工。
所謂“世有伯樂而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用人之道,是一門復雜精細的領導藝術,需要領導者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總結。選人藝術保證了企業有才可用,而育人、用人藝術則可讓優秀員工盡其才,這兩個方面互為前提、互為保證,缺一不可。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用人藝術已經成為領導者磨練內功、改善經營、不斷增強內部活力和外部競爭力的重要課題。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缺陷管理”與團隊建設
- 下一篇:在招聘中如何真正做到“匹配”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