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也是人才" 中等職業教育觀念需改善
2005-07-06 09:32:39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新華網北京6月20日專電(記者張宗堂)近期教育部的一系列措施,凸顯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努力。
年初,教育部在2005年職業與成人教育年度工作會議上提出,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的規模要協調發展;4月,在江西新余召開的全國民辦中等職業教育工作經驗交流會上,教育部再次提出,要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形成農村教育、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并重的格局,在未來三年,相關部門將至少投入36億元用于發展職業教育;6月14日,教育部部長周濟在陜西舉行的全國縣級職教中心改革與發展座談會上明確提出,中等職業學校每年要擴招100萬人,兩到三年內,實現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大體相當。
近年來,為尋求高級技工,不少企業為之犯愁,蘇南、滬浙一帶的不少企業甚至不惜以20萬至30萬的年薪聘請國外退休的技師。無疑,加快發展中職教育,是教育部門針對這一狀況,而采取的應對之策。
但如何使讓中等職業教育得到良性發展,卻似乎并不會如想像中的容易。
“孩子考上大學,家長說話聲音都高,上了高職卻不敢吱聲,覺得臉上無光。”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章魯曾用這樣一句話,形象地闡述了觀念對人的影響。他說:“1965年我考大學,覺得即使考不上也還有其他出路,同樣可以獲得社會認可,遠沒有像現在這樣,覺得考不上大學就低人一等。”
職業雖無貴賤,但現實中,卻被人為地分成三六九等,于是,不同職業、不同崗位,被賦予了不同層次。客觀地說,技術工人目前還不能成為人們所認同的高層次人才,即便很多企業用高薪向高級技工伸出了橄欖枝。
而在職業教育較為發達的德國,除了政府的重視,全社會對技術工人的尊重,也成為很多人愿意在中學畢業后進入職業學校的重要原因。
江蘇常州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6歲的技工鄧建軍,在工作的17年里,沖擊紡織機械領域世界難題的技術創新之舉,被老外嘆服為“中國功夫”,他也成為全國首批七個“能工巧匠”之一。前不久,有記者問他“怎樣認識‘人才’?”,他的回答讓人印象深刻:“我感覺人才的含義很廣泛。科學家、企業家、政治家是人才,優秀工人也是人才,國家或單位都要重視。”
一方面是學生拼命往大學里擠,大學生的就業難卻與日俱增;一方面是職業學校縱使有較高的就業率,卻也無法得到人們的認同。錯位如此,改變職業教育是“二等教育”的印象,改變人們對技工的認識,讓人們從觀念上認為技工也是“人才”,恐怕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完)
本站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多謝合作!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