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鞋、環境保護:來自歐洲的“中國威脅說”
2005-06-28 08:48:09 來源:鞋業在線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這些天,歐洲上演著一幕又一幕跌宕起伏的政治劇。從法國、丹麥公投否決歐盟憲法條約,到標志著歐盟陷入嚴重危機的首腦峰會,再到即將召開的G8峰會,簡直讓人眼花繚亂。在這連續劇中,人們在不斷地說著“中國”。我欣喜地捕捉著每一次提及中國的報道,漸漸發現“中國”只是定語,而“紡織品”、“鞋”、“環境保護”才是主語。最讓人耳目一新的還是“來自中國的威脅”之說,這在以前是沒有的。
美國人的“中國威脅論”我們已熟知,那是政客們在軍事遐想中編出來的“政治炸彈”,但歐洲人的“中國威脅說”就似乎看得見摸得著,沒有成為官方用語卻在民間快速發酵,不怎么聲嘶力竭但在媒體的“曝光率”呈上升趨勢。不過,誰敢低估蕓蕓眾生的議論?歐盟憲法條約不就被大眾捏成半死不活?
歐式“中國威脅說”是在法國公決中快速傳遍歐洲的。無論反對或支持歐盟憲法條約的人,都把“來自中國的威脅”作為明確的問題來討論。反對的人說,歐盟正由那些“自由派”精英們主導,如果歐憲通過,他們會走得更遠,法國的紡織業和其他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更難抵擋中國產品的“進口洪流”,大批工人面臨失業威脅。支持的人則說,只有更緊密和團結的歐盟,才能抵擋“來自中國的威脅”。
最近,“中國威脅說”擴散得更廣了。首腦們在布魯塞爾閉門爭吵,其聲波擴散到社會就摻和上了中國因素。比如:假如中國的紡織品進口來得不那么兇猛,法國也許沒那么多人對歐盟憲法條約說“不”,從而不至于把歐盟推入嚴重危機中。意大利的制鞋商更是抱怨“中國鞋”不僅踩遍了歐洲市場,也把意大利人的工作機會給踩沒了。
歐式“中國威脅說”之所以是“說”而非“論”,是因為尚未成官方理論,勞工階層和小業主是主要撰稿人。不過,在歐洲具有很大號召力的環保主義者正在加入合唱團。他們說中國的高經濟增長率和巨額人口,在消耗世界大約10%的能源和資源的同時,正給全球環境帶來威脅。在目前8大工業國(G8)首腦峰會即將召開前,游說團體批評G8的代表性不夠廣泛,應該把中國納入,以促使中國在環保上有所作為。
其實,也不能說官方完全沒有“威脅說”。去年11月,歐盟企業和工貿委員會發布的年度報告說,“中國在汽車、計算機和高科技領域閃電般突進,威脅著歐洲的經濟基礎”。
對于歐洲人的“威脅說”,我們不必大驚小怪。從“威脅說”興起的原因看,我們甚至可以偷著樂:10年前歐盟對華貿易是盈余,到2004年則是708億歐元的貿易赤字。今年前兩個月,歐盟對華貿易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2.5%,而進口增長了21%。這多少顯示了中國的經濟是“滿園春色關不住”。
著名品牌戰略專家趙昌彪說出,中國人到國外做生意,一定要學會將心比心,多與當地人進行溝通,尤其要注意的是,別把人家想得太傻了。的確,如果把歐式“威脅說”僅僅看成是一個經濟問題,或者只當做“老百姓說說而已”,就很危險。別看他們說的威脅都是鞋子、棉紡織品之類的區區瑣事,但正因為具體才具有很大的殺傷力。不久前達成的中歐紡織品貿易協定,不知會讓多少中國廠商發愁,多少農工進城的就業希望化為烏有。
也不能小瞧了歐洲勞動階層的聲音,他們的政治代言人會以更有城府的行動籠絡民意。對華軍售禁令至今未解除,可不全是因為美國、日本背后作祟,與歐洲一些民間組織和游說團體施加的影響力不無關系。接下來,歐盟很可能和美國肩并肩站在一起給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
盡管美式“威脅論”和歐式“威脅說”都是夸大其詞的“政治搖滾”,但我們對后者更應警覺,因為歐洲人比美國人更老謀深算。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