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畢業當起新農民 人才浪費還是觀念超前
2005-05-09 10:12:54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從“復旦畢業生賣雞蛋”看青年的人生選擇
◆本報記者任湘怡
一位復旦大學計算機系的學生,畢業時選擇回老家農村“賣雞蛋”。這個超越世俗眼光的選擇,2年半以來,給自己和周圍的人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這個選擇,在當事人看來,是“效率最大化”;而客觀上,則給古老的傳統農業帶來現代化的氣息。
顧澄勇的故事,在青年們擇業時,或許能提供一些新的啟發。
鄉村里的都市面孔
如果在上海市區的街頭,顧澄勇可能很快就“淹沒”在人群中;可是在南匯六灶鎮,他的模樣,卻像一滴油倒在水里,涇渭分明。
顧澄勇戴著眼鏡,皮膚白皙,與人見面先握手。不過,他穿的褲子,卻東一道西一道都是灰塵。他不好意思地撣灰,解釋說:鄉下就是這樣,到處都是灰。
顧澄勇剛從養雞場里回來。一個雞棚9000只雞,在架子上此起彼伏的點頭啄米,發出長長短短的“咕咕”聲。顧澄勇很喜歡這份熱鬧,在雞棚逗留的時間長了,幾乎忘記禽類特有的腥臭。他從雞籠外撿起一枚雞蛋,笑瞇瞇地說,這是剛生不久的,還溫著。
顧澄勇在“南匯匯綠蛋品有限公司”工作,這是本市禽蛋生產養殖的一家龍頭企業。公司名頭很大,可是位于農村,養雞、加工雞蛋,是一家不折不扣的農業企業。而顧澄勇,南匯長大,考上了復旦大學計算機系,原本是當地人心目中的“模范孩子”。2002年他大學畢業,選擇回南匯,在一般人看來,就意外地成了“大學畢業生賣雞蛋”。
科技力量改造農業
在分裝雞蛋的車間里,機聲隆隆,流水作業正忙。先是“上料”,工人們從籮筐里撿出雞蛋,“機器手”伸出“吸管”,把蛋“銜”起來,排列整齊,送上“檢驗臺”。
雞蛋在燈光照射下,呈現透明的亮紅色。“機器會記憶數據,臟的、破殼的、不新鮮的雞蛋被做上標記,自動分離到另一個出口。”顧澄勇解釋。
雞蛋上了流水線,一路滾動,宛如跳舞。檢驗后,就進入最后一道“分級”工序。分級其實是稱重,不同重量的雞蛋分別從4條通道輸出。
這套分級檢測設備,3年前剛引進時曾引起工人們的非議。中國人習俗,雞蛋論斤賣,不論個頭大小。后來才逐漸有客戶要求“標準化”雞蛋,對重量、大小提出要求。“工人們都是本地雇的農民。早先分揀雞蛋,完全是手工,憑眼力判斷。”顧澄勇說。流水線開動,工人們不知道如何操作,動作比手工還慢。
“他們拒絕使用,說‘洋玩意’不如‘土辦法’。”顧澄勇教了幾星期,大家慢慢才適應,而效率也逐漸凸現出來。設備引進前,公司賣雞蛋年銷售額3000多萬,去年增長到8000多萬。“今年恐怕要超過一個億了。”顧澄勇滿足地笑了。
這套設備是顧澄勇和父親參加農展會時發現的。父親顧明強是蛋品公司的股東之一。父子倆向市農業委員會提出:希望作為科研項目,引進這套設備。當時顧澄勇還是大二學生,可是他懂計算機,會英語,整個蛋品公司找不出第二個這樣的人。于是,翻譯資料,去荷蘭參加培訓,都由他承擔。“如果沒有我,恐怕困難會大得多。”顧澄勇想了想說。
這套設備,是顧澄勇用科技力量改造傳統農業的第一次嘗試。這次嘗試,也直接影響到他畢業時對人生道路的選擇。
發揮長處空間最大
和同學們一樣,從大三開始,顧澄勇就到各個電腦公司實習。而休息天,他依舊回農村幫忙。
奔波在城市和鄉村之間,顧澄勇覺得很迷惑:在公司里上班,窗外鋼筋水泥;而在農村,稻田間飄來泥土青草的氣息;電腦公司里的人西裝革履;而農村的鄰居,黑皮膚深皺紋。
“父親所在的公司面臨拓展,需要像我這樣讀過大學的人。”顧澄勇說。他從小喜歡干農活,六七歲的時候經常在秧田里睡覺,枕一塘泥水看藍天白云。讀中學時,別的同學忙著看書考試,他總是不會錯過幫母親插秧。
“我總是覺得,大公司里滿是人,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而在農村,或許很難找到第二個像我這樣的。”按他的話說就是:“起點低的地方,能給我更多發揮空間。”他放棄了一家電腦公司的聘書,打算回鄉“賣雞蛋”。
可是世俗不能接受這個決定。父母堅決反對母親甚至放出狠話:如果你堅持要回農村,我就沒有你這個兒子。“那個時候我才知道,這個決定,不光是我一個人的事情,是整個家族的事情。對父母來說,當時是面上無光。”顧澄勇對父母下了“軍令狀”:給我3年時間,如果不能做出一點成績,我再回市區找工作。
無人理解難免寂寞
去蛋品公司報到,顧澄勇特意穿上新西裝。這套西裝,是父母為兒子的第一份工作準備的,原指望兒子穿著風風光光走進現代化高樓。可是第一天上班,顧澄勇穿著西裝去的卻是雞棚。一天下來,新衣服被糟蹋得不成樣子,皮鞋上也是一抹一道手指印。本就滿心不快的母親又是一頓訓罵。
“我想,我還是穿回茄克、毛衣,工作更方便一點。”顧澄勇說。而且他發現,養雞的農民看見“西裝客”,話比平時少了一半。
顧澄勇的3年計劃,包括開發一至兩套農業方面的實用軟件。“南匯的桃子、西瓜很有名,可是品牌太雜。為何不培養一個統一的品牌?”讀了幾年大學,顧澄勇看到了普通農民沒有意識到的問題。他打算從品牌入手,開發一套“農產品網上身份查詢系統”。
顧澄勇請了幾個同學幫忙,花了半年時間,才開發出整套軟件。“IT業,一年就是一個時代,我現在只對農業熟悉,在計算機的知識方面,已經跟不上那些同學。”查詢系統開發出來了,他也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和昔日同窗的距離,正在擴大。
“可是我不后悔,因為我現在的知識和閱歷,是他們在辦公室學不到的。”顧澄勇說。
身份查詢系統2003年7月啟用,2003年12月,蛋品公司的雞蛋銷量同期增加2.5倍,相當于半年內多賺100多萬。與蛋品公司掛鉤的養殖戶,每戶都增加凈收益一萬多元。去年,顧澄勇又設想單賣“頭窩雞蛋”。這個點子,為公司帶來35萬元的利潤。
“當初打算看我笑話的那些人,現在都對我刮目相看了。”畢竟是年輕人,顧澄勇高興起來時,說話也手舞足蹈。
“中國的農業企業,需要小顧這樣,讀過大學,有現代知識的人才。”研究農業問題50多年的專家朱頌華分析。可是,農業是個薄利行業,農村中稍微能干一點的人,都流入城市發展,更別提城市里長大的人,是否愿意來農村創業。
顧澄勇最近設想,把蛋清、蛋黃分裝到不同的容器,像牛奶一樣賣。他的理由是,國外已經出現這樣的產品,而且國內市場已有客戶提出要求。可是這個點子,公司沒有采用。“他們覺得太超前了吧。”顧澄勇無奈地笑。雖然父親擁有公司35%的股份,可是在觀念差異的時候,這個“背景”似乎作用不大。
前不久,顧澄勇去一家農業企業,推銷網絡身份查詢系統。對方一口回絕:我的產品現在供不應求,不需要這套玩意。顧澄勇很氣憤:“農業企業,最大的問題就是只管種,不管賣,更不知道培育市場、品牌,甚至理念。”
目前,顧澄勇所在的蛋品公司,只有他一個大學生。“有的時候,我覺得,我說的一些事情,大家是不明白的。”他說,“我希望,能有一個團隊,大家風風火火一起做事。”
哪條道路未來最廣
“現在,我同學收入平均六七千元,最高的月薪3萬元,我只有3000元。”顧澄勇有時不服氣,想起母親當初反對時說的話:你走這條路,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回報卻不如別人。
不過,更多的時候,他會想到這句話:年輕人剛踏入社會時一馬當先,二三年后覺得寸步難行。“我那些同學,好像棱角都磨得差不多了。我受的挫折少,還是意氣風發。而且我覺得,將來會越來越好。”顧澄勇想不通,傳統行業里有這么多機會,為什么一定要擠到“人滿為患”的新興行業里,去競爭得頭破血流。
農婦潘玉安在養雞場里工作了6年,看著顧澄勇走農業這條路。她的兒子今年大學畢業,學的也是計算機系。潘玉安把顧澄勇的事情告訴兒子。兒子開始不理解,覺得這是個傻瓜,可是依舊好奇。“過了這幾年,我兒子很佩服他。”潘玉安說。佩服歸佩服,潘玉安的兒子還是選擇傳統的道路?D?D進一家軟件公司。
兩個小伙子,將來誰更有出息?潘玉安想了想說:“是顧澄勇吧,因為他的空間更大。”
“五?一”期間,顧澄勇結婚。他把家安在南匯,還打算勸在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讀書的妻子也回鄉下工作,一家人都當大學生新農民。
●曾反對顧澄勇回農村的顧母,終于肯定了兒子的成績
●顧澄勇在人才緊缺的農村,發現了廣闊的舞臺
本站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多謝合作!
在線咨詢
姓名
電話
留言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職業咨詢案例:"海歸"優勢何在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