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零售業管理與經營啟示(一)
2004-11-20 11:10:58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本文旨在通過分析香港零售業的業態布局、管理、經營策略,為內地零售業合理、健康發展提供一些借鑒。
香港,有獨特的政治地位、地理優勢,70年代經濟騰飛,80年代內地的改革開放更促進了香港經濟的發展,現已成為世界第八大貿易中心,最繁忙的貨運港,世界第五大銀行中心、第五大外匯交易市場,亞洲第二大股票市場,更有世界購物天堂之美譽,零售業發揮了巨大作用,提高了香港居民的生活質量,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本文旨在通過分析香港零售業的業態布局、管理、經營策略,為內地零售業合理、健康發展提供一些借鑒。
一、香港零售業的特征
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批發及零售業統計組資料,香港1996年零售額約為2100億港元,1997年約為2300億,占GDP的20%(人均GDP$2.45萬;人口660萬),在經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汽車、衣物類、百貨、耐用品(家用電器)、珠寶、食品、煙酒等,銷售額以汽車、衣物、食品為主。香港大的零售機構較少,主要形式為超市、專賣、連鎖。與1996年同期比較,1997年1至11月零售業總銷售額和銷貨數量分別上升6%和2%。總體來講,1995年1月至1997年7月,零售價格指數、零售額呈上升趨勢。7月以后受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有所下跌,11月零售額為184億港元,比1996年同期下跌3%。分析表明,香港零售業呈以下特征:發展穩定,形式以連鎖、超市為主;經營成本高,其中租金占很大比重(在百佳、惠康等每種商品的上柜費為7萬元);經營面積小;專項經營多;市場競爭充分。現對其作如下探析。
二、香港零售業的地區競爭力
(一)政府政策
香港是自由港,回歸前后一貫奉行自由經濟和開放政策,對經濟實行最小干預、最大支持的方針,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適者生存,使零售業能合理、健康發展。
同時,香港作為WTO(世貿組織)的成員,政府一貫奉行低稅制,降低了進口產品價格,香港財政政策規定:有限公司的營業利潤為16.5%,非有限公司的營業利潤為15%。低稅率降低了產品的經營成本。《經濟學人》最新的《全球生活指數調查》表明,香港多類商品的價格都物超所值,購買商品的平均費用比各地平均售價低14%,有的商品價格較各城市平均售價低20%。同時,香港政府規定,不合格產品(含服務)嚴禁進入消費領域,否則,一旦查出,即關閉該零售機構,因而有效地規范了市場秩序,1998年1月香港零售業銳減、后得到房屋業主的大力協助,主動降租,2月18日政府財政報告公布進一步降低稅收刺激經濟,都表明香港具有健康的運作體系。這一切使商品(含服務)具備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為世界購物天堂地位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二)巨大的消費力及先進的通訊、公共設施
香港零售業的發展有賴于巨大的消費力。香港貿易發展局的統計資料表明香港每年接待約3000萬游客,他們為香港零售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加之香港市民的年均收入更是超過10萬港元,居民的消費能力強大,使零售業發展成為可能。試舉一例,當內地將去麥當勞、肯德基當作“瀟灑走一回”時,在香港則已成為其快節奏生活方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時,香港擁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先進的通訊網絡及其它基本設施(網上購物已成為現實),這既方便了居民購物,又為銷售商合理組織商流、降低成本提供了保障。
(三)成熟的市場經濟形成合理的格局
香港零售業的布局不是政府規劃的,它是經過長期的市場經濟的發展、多次的經濟沖擊而形成的,所以零售業的布局呈百花齊放、錯落有致的局面,百貨業走大而全、高檔消費的路(例如SOGO),連鎖、專賣或超市都進行了科學的選址、準確的市場定位,并具有相當規模(例如Bossini有70家,G2000有72家),能實行規模經濟,實行真正的連鎖。連鎖統一核算、統一管理、統一配送、統一價格、統一標識,一切以適合消費者需要為中心,以效益為目標,所以極大地提高了零售業的競爭力。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女鞋經營:要從長遠利益出發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