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習慣能值多少錢?
2004-09-23 15:01:47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何謂習慣?
習慣是一種定型的行為,是長時期逐漸養成的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的方式。歸根到底,是一種條件反射。教育家認為,行為一旦變成了習慣,就會成為人的一種需要。
不實用的購物習慣
你有沒有注意過自己買回來的物品中,有很多是“無用之物”。 Lisa在大病一場后,決定聽從醫生的建議增加健身時間和費用預算。半年前,她和先生特意趕到一家健身會所了解健身年卡的消費規則;經過一番比較與討價還價,他們倆以原價的65%購得兩張全時段健身卡,總共花費了6500元。此后一段時間,他們選擇周末結伴健身,但堅持不到兩、三個月,Lisa鍛煉的興致就沒了。 仔細算一下,Lisa夫婦一共才去健身會所鍛煉9次,若按單次消費的價格120元/人計算,僅需支付2169元。但他們卻為9次健身,花費了6500元,而Lisa的月薪也不過是4200元。
與Lisa的購物經歷相同,兩年前,Alex與Neil從市中心搬遷到市郊后,決定買一部跑步機。有了這個想法后,他們逛了好幾家體育用品商店,花了大約12000多元買了一部跑步機,雖說價格不便宜,但他們比起市中心健身會所的年卡還是一項劃算的“長期投資”。剛買來不久,Alex與Neil經常“搶著”使用機器,但才過一個月,倆人的跑步興趣便淡下來了。現在,每個月他們使用這部機器的頻率不會超過5次,而且鍛煉熱情也從跑步轉移到打羽毛球上了。
或許,這只是Lisa、Alex與Neil買過的眾多“無用物”其中之一的例子罷了。大部分東西,都是買了之后,只用過一段很短時間后,就再用不上了。事實上,這些東西都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他們之所以買這么多的“不實惠的無用之物”,都是得了一種“寧可多買”的購物習慣。而改變、控制這種習慣的有效措施是,在買東西之前徹底想清楚:“我是真的需要買這個東西,還是為了瞬間的滿足感?”另外一個辦法是延遲大筆購物的時間,或許過一段時間后,你會發現自己并不是真的需要這些東西。
追求表面奢華的習慣
在大多數人認為,成功就意味著開新型豪華汽車,持銀行金卡,戴名表,穿名牌衣服、鞋子,住豪華房子。我們都羨慕擁有這一切的人,認為他們的生活肯定比我們好。可你哪里知道,那些拿著外在美好生活裝飾物到處擺譜的人,實際上,他們不過是在租用一種自己根本負擔不起的生活方式。
Ruby夫婦倆是一對典型的“月光族”。Ruby和她老公都在外資公司工作,公婆還擁有一家服裝公司,因此,他們雖說每月收入高達2、3萬,但來得快花得也快。Ruby懷孕了,老公及四位老人不允許她獨自駕車上下班,而老公已擁有一輛本田車,聽說車子不經常使用挺容易出故障的,夫妻倆便決定將Ruby的Polo車賣掉。這輛Polo車買來不到一年,Ruby消耗的公里數剛過6800公里,但轉手賣掉的價格只有新車的70%,還不包括上牌的一系列費用。從買來到賣出的不到一年間,Ruby就損失了5萬多元。
前不久,這對小夫妻路過一家汽車銷售公司,被一輛進口新款寶馬車吸引,最后,在年終清倉折扣的誘惑下買入這輛新車,總共花費了84萬元。現在,Ruby老公將他自己那輛本田車冷落在車庫里。但每個月的停車費、每年的維修保養費還是省不了,算算每個月的養車費竟高達3、4千。
在國內,像Ruby夫婦這么愛車、買車的人不多。個人理財顧問認為,任何商品的總成本,除包括購買和運轉兩大直接成本外,還包括“機會成本”。這個機會成本是指你可以用這筆錢做其它的用途。還是以Ruby夫婦為例,他們將84萬元用于買車,就無法得到儲蓄或投資的收益。 Ruby夫婦可以用這84萬元買一套住房,三四年后,房子的價格會上漲,而他們的汽車價值卻在急劇下降。做汽車生意的朋友告訴我,一輛車出問題大多發生在新車出廠后的5000公里到10000公里之內,因此,買入開過12--18個月的二手汽車可能是最劃算的,它仍然和新的差不多好,但價格卻便宜得多。就二手車的價格看,即便是轉手賣掉一輛剛上路不久的新車,也必然會掉價30%或者更多。
事事難以預料,Ruby老公因年少氣盛與他的臺灣主管發生了爭吵,最終恨恨地離開了公司。在失業的過程中,他發現自己不僅失去了富足生活的物質招牌,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身份;過去他將大部分時間用來上班、應酬、掙錢、付帳單和裝點表面生活,那些“成功”都是為了“秀”給別人看,而丟掉了工作便沒有了保持良好形象的必要了!
輕視小錢的習慣
很多時候,人們喜歡用小錢博大錢,林強就是這樣:一周只不過花50元,但博到的獎金可就是100萬、500萬元! 俗話說:窮人買彩票,富人買股票。但林強卻有買彩票的習慣,雖然他還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部門經理。林強每周總要抽出50元購買“天天彩、雙色球”;自第一次購買至今已有五年多了,他的理論是:只要將這個習慣保持十年,必定有一次中大獎的可能。但至今,他最大的中獎額也僅為1000元,不過中獎的次數倒有3次。 我們不妨為林強算筆帳:一年52周,每周花費50元;五年,總共花彩票上的費用是13000元;扣除他三次的中獎額,他在彩票上的“沉沒成本”正好是1萬元。
在大多數富翁看來,玩彩票就像賭博,玩者根本無法知道總的數目,所以也無法知道中彩的可能性或期望值。比如說,共有450萬張彩票,你買了一張,你贏的機會是450萬分之一,而你期望的是100萬元人民幣。按照風險與回報率看,大多數彩票游戲是玩家必輸的游戲。 假設林強將他每月買彩票的錢用于投資,購買的是年收益率5%的基金,采用的是定期定額固定投資法,并將每年的分紅轉為再投資,這樣,五年來他可得的投資本金及收益總共為1.5萬元;若按10%的復利計算,五年的本息和是1.746萬元,十年則高達4.558萬元。這就是輕視小錢所付出的昂貴代價!
不理性的用錢習慣
如果你現在有足夠的錢去付清住房抵押貸款,你會怎樣做? 大多數人會提前還清貸款,然后享受沒有還款壓力的良好感覺。這是一個用錢的習慣問題,而不是經濟學家所說的金融話題。這怪你的父母,你所有的關于金錢的態度、習慣源于你的父母。
Joy在一家美資500強公司任物流主管,月收入不菲,但她的用錢習慣非常傳統。每個月的收入扣除基本生活費用后,她將余錢存入銀行;每逢春節,她總要取出所有的儲蓄存折,然后一筆一筆地計算,看看自己積累了多少錢?Joy非常喜歡數錢時的感覺,這讓她感到安全與滿足。小時候,她總在年終時看到勞作一年的父母計算工分,然后從村會計那里領錢。
2002年,Joy準備在市中心買一套住房。買房的總價與她的積蓄有一定的距離,Joy便聽從售樓小姐的建議采用抵押貸款的方式買房。至今,Joy還擁有十多萬元的抵押貸款,雖然銀行存款額顯示她完全有能力還清這部分借款,但喜歡占有實實在在金錢的習慣讓她放棄了提前還款的念頭。
個人理財顧問對Joy的習慣感到惋惜,不妨讓我們看看,Joy為她的習慣付出了多少代價。若按現行的住房商業貸款利率計算,她的借款年利率為5.04%,但她近十萬元存款的一年期儲蓄利率為稅后1.584%,兩者的利差為3.456%。你可以這樣想象,銀行在前臺收了Joy的儲蓄額,經過銀行內部的幾道流程后,在后臺又將這筆錢“借給”了Joy;就像把左口袋的錢挪到右口袋,但Joy卻讓銀行白白賺了3.456%的利差。十萬元的借款,一年損失就是3456元,十年就是34560元,還沒有計算這部分錢的利息!
記得有哲人說,我們真正的敵人就是自己。很多習慣之所以不易糾正,因為這是多年積累、逐步養成的;即便現在有意識重新建立好的習慣,卻是困難重重!很多時候,我們知道什么是好,但具體做起來遇到障礙的原因是難以與“多年的習慣”抗衡。因為我們處在習慣中,大多數人便不知習慣的好壞,也從來沒有算計過哪些習慣能為我們的生活加分,又有哪些習慣讓我們不斷地“壞帳”。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哪種培訓適合你
- 下一篇:在香港用這3種方式找工作,非永居也能月薪17萬!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