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發展空間廣闊 上海白領向私企涌動
2004-06-17 08:54:46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大幅度擴容的私營企業,不僅成為上海企業所有制結構變化的巨大推動力,也成為上海白領擇業的新選擇。和國企、外企相比,私企的比較優勢在哪里?私企能提供更大的發展舞臺嗎?在吸引白領方面,私企還有哪些不足?
私營經濟快速發展
上海的私營經濟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2年以前,是本市民營經濟起步階段。從1988年滬上第一家私營企業正式注冊登記,到1991年底,上海私營企業僅有2288戶。
第二階段:1992年,在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精神鼓舞下,本市民營經濟得到了蓬勃發展,一些有規模的私營企業逐步成長起來,出現了一批較有實力的企業集團,私營企業的戶數也從1991年底的2288戶發展到了1997年的69421戶,平均年凈增1.1萬戶。
第三階段:黨的十五大召開以來,是上海私營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在十六大及十六屆三中全會后,上海私營經濟發展更是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上海市私營經濟研究會與原上海市計委聯合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早在兩年前,上海私營經濟占總體經濟的比重就已達到20%。而一位參與調查的學者甚至認為,實際上的數字可能超過40%。
據統計,2003年上海私營企業從業人員數達318.08萬人,同比增長26.9%,比1998年增長2.4倍,比1993年增長26.3倍,越來越多的上海白領正步入為私企“打工”的行列。據市工商管理部門統計,目前上海私營企業的從業人員已經接近全市企事業單位從業人員的三分之一。
從行業的角度看,目前上海私營企業所處的行業主要集中在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制造業與社會服務業。在從事社會服務業的私營企業中,從事信息咨詢等新型現代服務業態的私營企業迅速增加。其中從事信息咨詢、中介服務的私營企業增長最快,市場策劃、保險代理、物流等新型現代服務業態的私營企業也呈良好的發展勢頭。另外,高科技私營企業發展迅速,企業數量不斷增長,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從業人員更是大幅度增加。
私企的比較優勢在哪里
雖然說,國企經過改革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但不少老國企改得并不到位!捌骄髁x”色彩迄今還在它們的血脈中流淌。例如,公司管理人員與普通員工收入相差不大,因此很多國企的白領人士都對自己的薪酬不滿。此外,國企的福利政策仍留有過去的烙痕,恒久不變的“面孔”,缺乏彈性激勵機制。
這些“弊病”在私營企業里基本上能得到較好的糾正。許多私營企業老板到國企挖人,只要是他看中的對象,開口就給股份、分紅,這和私企在薪資方面的靈活性是很有關系的。
外企,曾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地方:不菲的薪金、舒適的辦公環境、高效的工作方式。而現在許多在外企工作多年的“老白領”都離開了外企,利用在外企學到的管理經驗和建立的關系網絡創業或到私企重新打造一片新天地。上海創信市場調查公司所做的一份最新調查顯示:近年來,一大批海歸和高科技人才紛紛加入了上海的私企。
原為美國一家投資公司副總裁的顧女士去年年初跳槽到國內一家私營企業。跳槽后,職位沒變,薪金還略有下降。在那家企業,有外企工作經歷的只有她一個人,這樣的選擇當時讓很多朋友大跌眼鏡。而僅僅一年時間,如今顧女士所在的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當中竟有50%是從外企跳過來的。
一位外企的人事經理認為:從近兩年的薪酬增幅看,外資企業不如私營企業,尤其是高科技的私營企業。許多年輕人大學畢業后都愿意先到大型的跨國公司工作一段時間,學習到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經驗之后,再去私營企業發展。
許多高科技私營企業由于膨脹過快,高層缺乏管理經驗,特別歡迎有外企管理經驗和掌握技術的人才加盟。所以,在外企的中上層,有一種潮流是向私營企業流動。
私企提供更大的發展舞臺
寬廣的發展空間、優厚的薪金待遇和日趨規范化的管理,是私營企業吸引白領的關鍵所在。人才市場的薪資調查表明,在部分行業,私營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的收入水準已和外資企業不相上下,并遠遠超過了國企。
2002年,在上海紫江集團的6000名員工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占了三分之一,其中碩士、博士就有300多名。紫江集團的副總裁胡兵女士曾說:“我們有很多員工是從國有企業來的,特別是早期引進的大部分人更是這樣,我們的用人機制與他們原來的企業完全不同。如果你的能力跟不上企業的發展,馬上就面臨淘汰,這對員工的成長是一種促進!
除了在工作中提供發展機會,現在不少私營企業也能夠提供很多培訓機會。同樣是在紫江集團,這樣的培訓有很多方式:如有很多海外考察和培訓機會,公司也會有針對性地組織一些技術管理方面的專業培訓,也有外商派技術人員到上海來培訓員工。
私企需改變治理結構
家族式管理仍是私營企業最典型的傳統企業管理模式。上海的私營經濟中,雖然有限責任公司比例較高,但家族式管理制度仍占實際支配地位。這類管理模式比較適合經營內容單一的小型和部分中型企業。但其可能導致決策隨意性大、不規范管理和言路不暢的弊端,并不適合企業進一步擴大規模的要求。
上海大學國際工商與管理學院李懷勇副教授認為:優秀企業的人才年流動率應在15%左右。但私營企業的人才流動比率遠高于這一水平,有的甚至超過了50%。其主要原因是:企業內部治理帶有濃厚的家族化、親緣化、專制化的色彩,即使是優秀人才也難有施展才華的空間,容易導致人才流失。因此,在私營企業中出現了一種奇特的現象:一方面,到處高薪招聘人才;另一方面,內部大量人才流失。
李懷勇副教授指出:一些發展較快的私營企業盡管具備了現代企業制度的形式,但企業主(老板)仍然保持著對企業的控制權。私企家族化的傾向使作為職業經理階層的白領人士很難真正介入企業管理,這一狀況勢必影響企業的管理效率。
此外,專家認為,目前私企還沒有被白領人士完全認可,企業的不穩定性是一個主要因素。客觀地說,一些私營企業在某些方面不如國企更有保障,比如在一般企業應該享有的社會保險,在一些中小型甚至大型私營企業都沒有。這無形中為人才的引進設置了一道“坎”。因為對于白領人士來說,發展空間雖很重要,基本保障也必不可少。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上海各行各業渴望“獅子型”領軍人才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