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該如何挑戰“技工荒”
2004-06-09 09:12:15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最近的兩則新聞十分耐人尋味。一是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上月對外發布的上海市全日制職位工資指導價位顯示,被稱為“銀領”人才的高級技師的年收入已高出很多白領工種的收入。二是江蘇高級技師人才招聘會上傳出信息:長三角“技工荒”勝過“電荒”。
美國、德國、日本在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期后,高職教育均進入了穩定期,招生比例一般高達40%左右。1997年,美國高職生為547.04萬;1999年,日本高職生數為169.7萬。反觀我國高等教育的現狀,普通高校不斷擴大招生規模,中等與高等職業學院的增長速度則要低得多,有的地方甚至還有所下降。
技術與技藝
專家認為,中國人歷來是很重視技藝的,素有身懷絕技走天下之說。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撲面而來的知識經濟,人們在追求管理型人才的氛圍中迷失了自我,很多人不屑于接受職業教育。再者,社會的分配機制不健全、不合理,使得懷有技能技藝的人才沒有相應的社會地位,致使他們失去了繼續接受職業教育的信心。
目前我國7000萬技術工人中,高級以上技工僅占5%,與發達國家的20%至40%的比例相差甚遠。產業工人隊伍素質偏低,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單強博士告訴記者,中國的企業其實并不缺乏設計理念,而是缺制造手段,特別是能在設計圖紙的基礎上加以再創造的高級工藝師或技師,更是鳳毛麟角。技術與技藝是有差別的。同樣的東西為什么別人做得比我們精細,誤差比我們小,各個部件的配合更加合理,這就是技藝的高低使然。
“灰領”與“銀領”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前不久推出了從今年起的3年內培養50萬新技師的宏大計劃。地處長三角“技工荒”中心的無錫已計劃把高級技師列入高層次人才,每月享受國家津貼。國家教育部部長周濟近日更是提議,把一般被人們稱為“灰領”的高級技師改稱作“銀領”。這一切其實都表明,高等職業教育已走到了經濟發展的前臺。
以蘇州工業園區為例,現共有外商投資企業1300多家,其中大型跨國公司300多家。預計今明兩年,園區人力需求將達5萬人,其中至少10%是高級技工。而作為蘇州工業園區從新加坡引進的三大軟件之一,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多年來為園區輸送了大量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在5屆1214名畢業生中,82%在園區工作,一次就業率為97.1%。但這遠遠滿足不了園區企業的需要。
不能否認的是,“銀領”人才目前的待遇仍然偏低。目前,一些企業開始在關鍵崗位、工序為“銀領”設立首席職位,增添與三總師并列的總操作師等,這使眾多“銀領”看到了曙光。
“先會后懂”與“定單教育”
那么,接受過普通教育的大學生難道就不能滿足這些制造企業的需要嗎?
是的,這是因為教學的方法與手段存在很大差別。在標榜創造了“高技能+高工資的魔術經濟”的日本,高等職業教育學校的總數占日本高等院校總數的86.3%,在校生占日本大學生數的34.5%。技術工人和技師因其卓越的技能而享有高薪。學生“學以致用”,由于契合了不同企業的需求,所以工作非常好找。而只接受過普通高等教育的學生如果從事與前者一樣的工作,則企業的培養成本將大大增加。
記者近日來到蘇州工業園區技術學院,親身感受了“教育工廠”模式的魅力。作為職業教育最發達的三大國家之一,新加坡一直在世界上享有盛譽。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就是完全克隆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的教學方式,他們的教師在上崗前都必須到新加坡或歐美國家接受明天科技的專門培訓。在學校內,除了先進的氣動、數控等實驗室外,還有許多以企業命名的實驗室,比如博世西門子、艾默生、諾基亞、飛利浦、用友物流等,都有與工廠實際環境相接近的設備和流水線,這就是著名的“定單式教育”。蘇州許多外企都委托該學院定向培養高級人才,盡管學制為三年,可第三學年時,大部分學生就已開始到這些企業邊實習,邊做工。在學院的日常教學中,老師們處處強調項目導入,先會后懂,教育實訓一體。首先必須學會動手做,然后再慢慢弄懂其所以然。據介紹,蘇州工業園區的外企普遍對這些動手能力強、個性不張揚、并且具有良好團隊精神的年輕技工予以高度評價。
一些專家預言,就像上世紀八十年代深圳大學院系設置接軌香港在內地教育界引起震動一樣,高等職業教育的崛起,必將再次引起教育界的反思。長三角理應在這場變革中先走一步。 本報記者 王文堅 ”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