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好:抓住機會,做好準備
2004-05-08 11:35:32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曾有人這樣評價中國民營企業——“只會生不會長,只會老不會大”,20年來,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特點之一就是各領風騷三五年,淘汰率極高,像劉永好的新希望這樣伴隨著民營企業成長,屹立近20年不倒的民營集團實屬少見。難怪會被戲稱為民營企業的“不倒翁”。
“社會變革往往蘊涵著巨大的機會,機會帶來財富,我看到了這個機會,我做了準備。”這是劉永好于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對希望、新希望成功的歸因。
入世帶來沖擊
眾所周知,入世后對我國沖擊最大的行業要數農業和金融業,而這正是新希望的重點投資方面,那么入世后新希望集團的發展速度是會加快還是會減慢呢?
記:入世給你們帶來的最大好處是什么?
劉:入世對我們最大的好處莫過于游戲規則相同了,我們不再受到歧視。我們的市場競爭像是100米的賽跑一樣,要說以前,發令槍一開,國有企業先跑100步,外資企業要么先跑120步,要么先跑80步,這時才輪到我們民營企業來跑,規則就比較亂,而現在,要求大家都一樣了,發令槍一開,大家同時起步,我們可以更加公平地參與國際化競爭。
記:您認為加入WTO之后,民營企業所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劉: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人才問題,迫切需要建立一個懂國際慣例的人才隊伍,引進與國際接軌的、規范運作管理的高級人才;二是觀念問題,改變以前區域性思考問題的思維慣性,將問題置于全球化的角度來考慮,比如做農業就要考慮對周邊國家和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如何,我們的產品在國外是否有市場,國外的產品來了我們能否招架得住。從宏觀來講就是面對國民待遇原則,如何更好地迎接公開、公平、公正。
民營資本介入金融
劉永好對資本市場也并不陌生,在金融方面,劉永好的動作始于對中國民生銀行的股權投資。是什么使一向謹慎的劉永好開始接觸金融這個現代高風險行業的呢?
記:您為何要投資金融?
劉:眾所周知,“新希望”主管農用飼料業,這一行業隨著市場競爭加劇,農產品與飼料業都漸趨微利化,可以預見的是,飼料業可能會出現彩電、空調一樣的價格大戰,企業即使勝出也將面臨低利潤的命運。此時,清醒的頭腦對企業家來說至關重要,新希望的飼料廠布點已經基本結束,還是相對盈利的,考慮到如何運用手里的剩余資金,我覺得曾經壟斷的金融行業逐步放開的過程中,有許多特殊機會,誰抓住就會有較大發展。
記:您在投資金融業方面有何打算?
劉:金融領域正在出現一些新的機會,由國家完全地壟斷金融領域,顯然對國家不是最好的選擇,現在國家已經允許外資的金融機構逐步介入,有一個時間表,對我們中國的這些金融機構來說怎么辦?是繼續維持這種純國有的體制還是逐步讓民營企業介入里面去,提高混合所有制的比例格局,從而更加市場化,更有競爭力地迎接挑戰,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問題,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投資,現在看起來,先期投資的民生銀行發展得相當不錯,由于有民營機制的進入,使決策更加合理,更加跟市場接軌,透明度也比較高,并且加入WTO迎接挑戰的適應性更強,壞賬率更低。所以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國家不妨開得口子更大一些。
巨額資金投向房產
如果按照《福布斯》對劉永好83億的估價計算,新希望明年在用于房地產的投資將占用他全部資產的40%。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消息。
記:幾年前您開始向房地產業擴張,有消息稱新希望要向房地產方面轉型,請問您將在房地產方面有何動作?
劉:在房地產上,我們要成立新希望房地產公司,預計明年我們將在房地產業投資25—30個億,比今年增加50%,做一些大的發展。因為這是一次新的機會。這是新希望集團的新的希望。
加入WTO以后,住房會有很好的市場,今年在上海、大連、成都等城市的開發量超過了60萬平方米,明年將會有100萬平方米。今年的房地產開發有在上海浦東投資3個億打造的世紀公園旁邊的世紀全景臺,是占地近10萬平方米的高層住宅區;在大連投資5個億建造15萬平方米的住宅剛剛完工70%就已經銷售過半,成為大連銷售最好的住宅小區;在成都投資12個億的錦官新城占地418畝,已經成為名牌樓盤。今年到明年還要有四個樓盤投入建造,包括成都二環以內占地2000畝的南方新城高級住宅區;上海有一個占地上千畝的住宅區;大連還會有后續發展。
迎接WTO,就要走出國門,我們曾到歐洲、美國、日本考察,美國著名的房地產設計公司已經與我們達成協議成立中美建筑設計公司。另外,還與日本幾家大公司合作將日本精細裝修及合理利用土地的技術引進中國。
將多元化進行到底?
從劉永好的舉措不難看出新希望多元化經營的策略,但目前,許多大型企業在獲利擴張后都陸續進行著“歸核運動”,把多余的產業屏除,將企業的資源都整合到企業優勢項目當中去。新希望還要將多元化進行到底嗎?
記:有媒體稱您說過要把“多元化進行到底”,您說過這樣的話嗎?您怎樣看待多元化和專業化發展?
劉:我們所說的多元化是一種“有限多元”,是在立足農產業的基礎上和管理框架結構允許的情況下發展的多元。在規范市場條件下的企業,要把自己熟悉的行業做好、做精、做專、做大,這是必然的、符合潮流的,但是在轉型期的地區和國家會有一些新的機會,這些機會是可以帶來巨大財富的。我們有能力去把握一些新的機會,發展有限多元。我們會繼續以農業為主,加大農業投資,在化工業、金融方面也有些自由投資,像媒體、紡織、汽車,我們不會去涉及。
“社會變革往往蘊涵著巨大的機會,機會帶來財富,我看到了這個機會,我做了準備。”這是劉永好于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對希望、新希望成功的歸因。
入世帶來沖擊
眾所周知,入世后對我國沖擊最大的行業要數農業和金融業,而這正是新希望的重點投資方面,那么入世后新希望集團的發展速度是會加快還是會減慢呢?
記:入世給你們帶來的最大好處是什么?
劉:入世對我們最大的好處莫過于游戲規則相同了,我們不再受到歧視。我們的市場競爭像是100米的賽跑一樣,要說以前,發令槍一開,國有企業先跑100步,外資企業要么先跑120步,要么先跑80步,這時才輪到我們民營企業來跑,規則就比較亂,而現在,要求大家都一樣了,發令槍一開,大家同時起步,我們可以更加公平地參與國際化競爭。
記:您認為加入WTO之后,民營企業所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劉: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人才問題,迫切需要建立一個懂國際慣例的人才隊伍,引進與國際接軌的、規范運作管理的高級人才;二是觀念問題,改變以前區域性思考問題的思維慣性,將問題置于全球化的角度來考慮,比如做農業就要考慮對周邊國家和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如何,我們的產品在國外是否有市場,國外的產品來了我們能否招架得住。從宏觀來講就是面對國民待遇原則,如何更好地迎接公開、公平、公正。
民營資本介入金融
劉永好對資本市場也并不陌生,在金融方面,劉永好的動作始于對中國民生銀行的股權投資。是什么使一向謹慎的劉永好開始接觸金融這個現代高風險行業的呢?
記:您為何要投資金融?
劉:眾所周知,“新希望”主管農用飼料業,這一行業隨著市場競爭加劇,農產品與飼料業都漸趨微利化,可以預見的是,飼料業可能會出現彩電、空調一樣的價格大戰,企業即使勝出也將面臨低利潤的命運。此時,清醒的頭腦對企業家來說至關重要,新希望的飼料廠布點已經基本結束,還是相對盈利的,考慮到如何運用手里的剩余資金,我覺得曾經壟斷的金融行業逐步放開的過程中,有許多特殊機會,誰抓住就會有較大發展。
記:您在投資金融業方面有何打算?
劉:金融領域正在出現一些新的機會,由國家完全地壟斷金融領域,顯然對國家不是最好的選擇,現在國家已經允許外資的金融機構逐步介入,有一個時間表,對我們中國的這些金融機構來說怎么辦?是繼續維持這種純國有的體制還是逐步讓民營企業介入里面去,提高混合所有制的比例格局,從而更加市場化,更有競爭力地迎接挑戰,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問題,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投資,現在看起來,先期投資的民生銀行發展得相當不錯,由于有民營機制的進入,使決策更加合理,更加跟市場接軌,透明度也比較高,并且加入WTO迎接挑戰的適應性更強,壞賬率更低。所以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國家不妨開得口子更大一些。
巨額資金投向房產
如果按照《福布斯》對劉永好83億的估價計算,新希望明年在用于房地產的投資將占用他全部資產的40%。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消息。
記:幾年前您開始向房地產業擴張,有消息稱新希望要向房地產方面轉型,請問您將在房地產方面有何動作?
劉:在房地產上,我們要成立新希望房地產公司,預計明年我們將在房地產業投資25—30個億,比今年增加50%,做一些大的發展。因為這是一次新的機會。這是新希望集團的新的希望。
加入WTO以后,住房會有很好的市場,今年在上海、大連、成都等城市的開發量超過了60萬平方米,明年將會有100萬平方米。今年的房地產開發有在上海浦東投資3個億打造的世紀公園旁邊的世紀全景臺,是占地近10萬平方米的高層住宅區;在大連投資5個億建造15萬平方米的住宅剛剛完工70%就已經銷售過半,成為大連銷售最好的住宅小區;在成都投資12個億的錦官新城占地418畝,已經成為名牌樓盤。今年到明年還要有四個樓盤投入建造,包括成都二環以內占地2000畝的南方新城高級住宅區;上海有一個占地上千畝的住宅區;大連還會有后續發展。
迎接WTO,就要走出國門,我們曾到歐洲、美國、日本考察,美國著名的房地產設計公司已經與我們達成協議成立中美建筑設計公司。另外,還與日本幾家大公司合作將日本精細裝修及合理利用土地的技術引進中國。
將多元化進行到底?
從劉永好的舉措不難看出新希望多元化經營的策略,但目前,許多大型企業在獲利擴張后都陸續進行著“歸核運動”,把多余的產業屏除,將企業的資源都整合到企業優勢項目當中去。新希望還要將多元化進行到底嗎?
記:有媒體稱您說過要把“多元化進行到底”,您說過這樣的話嗎?您怎樣看待多元化和專業化發展?
劉:我們所說的多元化是一種“有限多元”,是在立足農產業的基礎上和管理框架結構允許的情況下發展的多元。在規范市場條件下的企業,要把自己熟悉的行業做好、做精、做專、做大,這是必然的、符合潮流的,但是在轉型期的地區和國家會有一些新的機會,這些機會是可以帶來巨大財富的。我們有能力去把握一些新的機會,發展有限多元。我們會繼續以農業為主,加大農業投資,在化工業、金融方面也有些自由投資,像媒體、紡織、汽車,我們不會去涉及。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劉勁:藏區走出的“周恩來”
- 下一篇:“神秘鞋王”再當首富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