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舒駿:讓思考喚醒行走的睡眠
2004-04-21 11:40:57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如果你不熟悉這個音樂人,你一定得聽這首《改變1995》。這是他5年前開始創作,至今才寫完的一首歌。
靈感來自睡眠
黃舒駿從小就有當偉人的夢想,從小學到大學得過無數獎杯,他有六七年的小提琴功底和一直出類拔萃的學習成績,直到上大學二年級他還想當學生領袖。這種出色造就了他做事時近乎偏執的投入與完美要求。接著,幾乎一夜之間,成長告訴他音樂才是最愛,于是他開始寫歌,放棄了過去擁有的一切。
聽的是“英式”、“愛爾蘭”、“U2”和“平克”,頭腦中卻很清醒自己應該選擇什么方式。每一首歌的創作都是“無限期作業”,不管時下流行什么,不管臺前什么人在旋轉,他寫的就是自己對外界的觀察和思考。用詞是輕松的黑色幽默,音樂是多年積累吸收后一點一點再流淌出來的清泉。
他說自己創作的靈感是“睡來的”,當進入睡眠狀態靈感就會繞在周圍,他常常會被朦朧中幾個音符“震醒”一躍而起伏案疾書。他喜歡一個人的狀態創作,徹底得連一只貓都不能在旁邊。用他的話說,“創作是一個人的事,我旁邊不能有人,甚至不能有任何活物。”他也曾氣跑了乖乖裝啞的女孩子,但是一寫起來什么都不重要了,一切嘈雜都是最大的影響。
物質在他這里完全與藝術無關,自己的風格是完全固定的。不會在任何流行風潮中迷路。來約歌的人都知道他這個脾氣,上來都“很配合”地要他寫一首“他的歌”來唱。如果跟上時髦成名的幾率就大,一首歌也就容易很快“流行”。但是他想的是“三年后、十年后”別人會不會記得某年某月前的某一首歌。
他自信至少多年后人們一回憶還會記得《改變1995》這首歌。當你不被流行左右,你就將成為另一種經典,經得起琢磨,經得起歲月。“創作就是精神嘔吐。”這是他對自己的總結。當所有的思考感悟沉淀到一定厚度,在睡夢中、恍惚中,觸到心里的痛處,就非“吐”不可。“吐”完了就解決了心中積壓的激情,到達了生命中新的車站。
唱片越賣越少,歌越寫越少
“唱片越賣越少”是他歌中的一句感嘆。一是嘆惜有才的創作人“江郎才盡”。二是嘆惜越來越豐富的娛樂形式讓人們有了除音樂之外的更多選擇。再就是受盜版沖擊的影響。他說現在臺灣也陷入了同樣的低谷,但是所有的外在壓力都與他個人化的創作無關。
他的朋友不多但是感情持久,他寫流行歌卻懷舊且固執自己的一切,他的日子“平淡無奇”但是隨時會被靈感叫醒,從夢中起來創作。他是活在自己世界的人,所以不在乎“唱片賣得少”的市場,所以他前四張專輯毫不含糊地銷量奇好。
他是個人的,獨行慣了,但是隨時會打開電腦接通一切最鮮活的資訊,“這些都是素材”,他必須保持敏銳的眼光,因為這是一個信息把所有人“爆炸”的時代。
“說70年代的人沒有思想,是因為他沒有更多的時間、空間去思考,被太豐富的資訊裝滿了頭腦。”他說現在的人反應重于思考,直覺大于思考過程。細想也是,我們每天都在看不完的信息中忘記了還要去想,忽略了大腦除記憶功能外的用處。
我們每天的頭腦都被迫新鮮著、時尚著,暈了。這時候應該抽空聽聽這個“最慢的創造者”用心用腦磨出來的歌。讓他的思考喚醒我們行走的睡眠。
靈感來自睡眠
黃舒駿從小就有當偉人的夢想,從小學到大學得過無數獎杯,他有六七年的小提琴功底和一直出類拔萃的學習成績,直到上大學二年級他還想當學生領袖。這種出色造就了他做事時近乎偏執的投入與完美要求。接著,幾乎一夜之間,成長告訴他音樂才是最愛,于是他開始寫歌,放棄了過去擁有的一切。
聽的是“英式”、“愛爾蘭”、“U2”和“平克”,頭腦中卻很清醒自己應該選擇什么方式。每一首歌的創作都是“無限期作業”,不管時下流行什么,不管臺前什么人在旋轉,他寫的就是自己對外界的觀察和思考。用詞是輕松的黑色幽默,音樂是多年積累吸收后一點一點再流淌出來的清泉。
他說自己創作的靈感是“睡來的”,當進入睡眠狀態靈感就會繞在周圍,他常常會被朦朧中幾個音符“震醒”一躍而起伏案疾書。他喜歡一個人的狀態創作,徹底得連一只貓都不能在旁邊。用他的話說,“創作是一個人的事,我旁邊不能有人,甚至不能有任何活物。”他也曾氣跑了乖乖裝啞的女孩子,但是一寫起來什么都不重要了,一切嘈雜都是最大的影響。
物質在他這里完全與藝術無關,自己的風格是完全固定的。不會在任何流行風潮中迷路。來約歌的人都知道他這個脾氣,上來都“很配合”地要他寫一首“他的歌”來唱。如果跟上時髦成名的幾率就大,一首歌也就容易很快“流行”。但是他想的是“三年后、十年后”別人會不會記得某年某月前的某一首歌。
他自信至少多年后人們一回憶還會記得《改變1995》這首歌。當你不被流行左右,你就將成為另一種經典,經得起琢磨,經得起歲月。“創作就是精神嘔吐。”這是他對自己的總結。當所有的思考感悟沉淀到一定厚度,在睡夢中、恍惚中,觸到心里的痛處,就非“吐”不可。“吐”完了就解決了心中積壓的激情,到達了生命中新的車站。
唱片越賣越少,歌越寫越少
“唱片越賣越少”是他歌中的一句感嘆。一是嘆惜有才的創作人“江郎才盡”。二是嘆惜越來越豐富的娛樂形式讓人們有了除音樂之外的更多選擇。再就是受盜版沖擊的影響。他說現在臺灣也陷入了同樣的低谷,但是所有的外在壓力都與他個人化的創作無關。
他的朋友不多但是感情持久,他寫流行歌卻懷舊且固執自己的一切,他的日子“平淡無奇”但是隨時會被靈感叫醒,從夢中起來創作。他是活在自己世界的人,所以不在乎“唱片賣得少”的市場,所以他前四張專輯毫不含糊地銷量奇好。
他是個人的,獨行慣了,但是隨時會打開電腦接通一切最鮮活的資訊,“這些都是素材”,他必須保持敏銳的眼光,因為這是一個信息把所有人“爆炸”的時代。
“說70年代的人沒有思想,是因為他沒有更多的時間、空間去思考,被太豐富的資訊裝滿了頭腦。”他說現在的人反應重于思考,直覺大于思考過程。細想也是,我們每天都在看不完的信息中忘記了還要去想,忽略了大腦除記憶功能外的用處。
我們每天的頭腦都被迫新鮮著、時尚著,暈了。這時候應該抽空聽聽這個“最慢的創造者”用心用腦磨出來的歌。讓他的思考喚醒我們行走的睡眠。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舒斯云:驗證人腦“新大陸”
- 下一篇:“神秘鞋王”再當首富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