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的完美決策
2004-03-01 11:15:55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無數證據表明,決策絕對是商業成功的最為關鍵的要素。然而,在所有的高層管理職責中,決策仍然是被理解得最淺的,最常出現處理不當的一項。
追本溯源
為了更好地理解企業的決策活動,我們學習了心理學、生理學、組織行為學和商業思想領域的成果。我們試圖尋找具有這些領域的共性的、同時符合我們個人觀察和經驗的結論。經過調查,我們有兩項發現:決策程序沒有進步,需要做出的經常性決策的數量和復雜性超過了人類的認知能力。
誤區一:缺乏程序性
過去30年來,經理人所承受的責任的復雜性和挑戰性明顯加劇,然而決策程序和工具卻鮮有改進。盡管我們經常聽到"決策程序"和"基于標準的決策",但在大部分公司里,這些詞語只是個傳說。大多數人仍然憑借自己的經驗和直覺做出決策。
盡管有些商界人士樂于甚至鼓吹按直覺行事,但其實這樣的決策方式很冒險,最終會導致企業的衰敗。即使企業里有一兩個"直覺準確"的人,用這種方法來進行決策仍無法提高企業的整體決策能力。沒有決策程序,就很難學習決策然后加以運用。其結果就是,企業每次面臨同樣的問題卻做出不同的決策。
誤區二:人類能力的局限性
今天我們要求經理人做的決策的難度已經大大超出了人類天生的決策能力。"信息時代"的更準確的叫法也許應該是"數據時代"。決策者面臨比以前多得多的數據,而這些數據的相關性、準確性和時效性如何呢?即使數據是"有效"的,我們又能吸收和匯總多少呢?
即使我們努力想要做出客觀的決策,我們一次也只能關注幾項信息,由于我們不可避免地要疏忽一些信息,我們必然遺漏了一些可選方案。事實上,我們看到的只是我們想看到的。人腦會系統地選擇那些與決策者個人經歷和個人動機相一致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可能對要做的決策來說并不是最有用的。
最近Paul Lawrence和Notin Nohria出版了一本名叫《驅動:人的本性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的書,書中指出人類原始的求生本能極大地影響著我們的決策?quot;為了生存和發展,你必須比別人強。在資源有限的世界里,要生存,就得不斷努力,勝過你的同伴。"想一想,有多少決策是基于個人短期利益,或出于爭奪或維護個人在組織內部的領地而做出的?經理人無一例外地受到這種天生驅動力的影響,而這種驅使力與明智的商業判斷是相背離的。
有人或許會說,進行一項決策雖然困難,但還是能夠圓滿完成的。然而不幸的是,通常決策都不是孤立的。典型的情況是,我們必須同時對幾十個,甚至幾百個方案做決策,我們得要搞清楚所有這些方案的價值、風險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影響。結果相關數據和關聯成倍增加,遠遠超出我們的理解限度。
缺乏決策程序,再加上我們能力有限,在復雜局面下大量信息自然被濾去,被限制(見圖一),導致做出脫離實際的、偏差的決策。
完美決策法
當決策超出人的能力范圍時,經理人應該怎么辦呢?為了克服障礙,企業必須應用一套被稱為"完美決策法(Decision Excellence)"的決策程序 -- 一套可以反復使用的,能夠幫助決策者超越一般人的認知界限的決策辦法。很多跨國企業都通過將完美決策法的5個關鍵要素與他們的企業文化相融合,取得了矚目的成就。
1. 上下一致
形成決策能力的第一步是提供組織內部的支持。變革過程必須由一個強有力的小組領導,并以高度協調的方式進行。沒有來自高層的支持,任何決策的改進嘗試都注定會失敗。
2. 制定決策程序
在注重流程的公司里,每件工作都有一個流程,決策也不應例外。應該組成一個項目小組,負責制定決策的宏觀流程并形成文件。流程應包括戰略和計劃制定、方案產生、方案評估和優選、資源優化、溝通和執行的要素。接著制定研發,IT、業務發展、資金使用和程序改進等的近似的流程,形成文件。
3. 制定決策標準
在決策前明確決策標準將大大降低決策者的"感知偏好"的影響。根據需要做出的決策建立決策標準,并確定每條標準的重要程度。
4. 收集數據并使其直觀化
這里技術要發揮作用了。用來收集和處理數據以支持決策程序的軟件非常重要,但軟件只解決一半問題。準確清晰地看,才能準確清晰地想,所以將數據直觀化的方法至關重要。近年來,數據直觀化技術有了很大進步。一些先進的工具能夠把硬性數據(數字)和軟性數據(觀點/判斷)結合在一張記分卡上,從而幫助我們克服認知的局限性。
5. 成立"應用研討會"
就像學習任何一種技能或發展任何一項能力一樣, "完美決策法" 必須通過應用才能掌握,否則會很快被遺忘。一定要在組織內部大力提倡決策程序和工具的應用,使每個人都能看到。當知道數據和決策會得到回顧和質疑時,人們會更好地遵從決策程序,并表現得更誠實。
僅僅意識到決策作為一種技能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已經使全球眾多企業提高了業務。這些企業應用"完美決策法"的原則把決策水平提升到新水準,出于兩個原因:一是建立了一套適用于整個公司內部的決策程序,二是提供決策工具,幫助經理人克服"感知偏好"和超越自身局限。因而與競爭對手相比,這些公司的前景更燦爛。
追本溯源
為了更好地理解企業的決策活動,我們學習了心理學、生理學、組織行為學和商業思想領域的成果。我們試圖尋找具有這些領域的共性的、同時符合我們個人觀察和經驗的結論。經過調查,我們有兩項發現:決策程序沒有進步,需要做出的經常性決策的數量和復雜性超過了人類的認知能力。
誤區一:缺乏程序性
過去30年來,經理人所承受的責任的復雜性和挑戰性明顯加劇,然而決策程序和工具卻鮮有改進。盡管我們經常聽到"決策程序"和"基于標準的決策",但在大部分公司里,這些詞語只是個傳說。大多數人仍然憑借自己的經驗和直覺做出決策。
盡管有些商界人士樂于甚至鼓吹按直覺行事,但其實這樣的決策方式很冒險,最終會導致企業的衰敗。即使企業里有一兩個"直覺準確"的人,用這種方法來進行決策仍無法提高企業的整體決策能力。沒有決策程序,就很難學習決策然后加以運用。其結果就是,企業每次面臨同樣的問題卻做出不同的決策。
誤區二:人類能力的局限性
今天我們要求經理人做的決策的難度已經大大超出了人類天生的決策能力。"信息時代"的更準確的叫法也許應該是"數據時代"。決策者面臨比以前多得多的數據,而這些數據的相關性、準確性和時效性如何呢?即使數據是"有效"的,我們又能吸收和匯總多少呢?
即使我們努力想要做出客觀的決策,我們一次也只能關注幾項信息,由于我們不可避免地要疏忽一些信息,我們必然遺漏了一些可選方案。事實上,我們看到的只是我們想看到的。人腦會系統地選擇那些與決策者個人經歷和個人動機相一致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可能對要做的決策來說并不是最有用的。
最近Paul Lawrence和Notin Nohria出版了一本名叫《驅動:人的本性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的書,書中指出人類原始的求生本能極大地影響著我們的決策?quot;為了生存和發展,你必須比別人強。在資源有限的世界里,要生存,就得不斷努力,勝過你的同伴。"想一想,有多少決策是基于個人短期利益,或出于爭奪或維護個人在組織內部的領地而做出的?經理人無一例外地受到這種天生驅動力的影響,而這種驅使力與明智的商業判斷是相背離的。
有人或許會說,進行一項決策雖然困難,但還是能夠圓滿完成的。然而不幸的是,通常決策都不是孤立的。典型的情況是,我們必須同時對幾十個,甚至幾百個方案做決策,我們得要搞清楚所有這些方案的價值、風險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影響。結果相關數據和關聯成倍增加,遠遠超出我們的理解限度。
缺乏決策程序,再加上我們能力有限,在復雜局面下大量信息自然被濾去,被限制(見圖一),導致做出脫離實際的、偏差的決策。
完美決策法
當決策超出人的能力范圍時,經理人應該怎么辦呢?為了克服障礙,企業必須應用一套被稱為"完美決策法(Decision Excellence)"的決策程序 -- 一套可以反復使用的,能夠幫助決策者超越一般人的認知界限的決策辦法。很多跨國企業都通過將完美決策法的5個關鍵要素與他們的企業文化相融合,取得了矚目的成就。
1. 上下一致
形成決策能力的第一步是提供組織內部的支持。變革過程必須由一個強有力的小組領導,并以高度協調的方式進行。沒有來自高層的支持,任何決策的改進嘗試都注定會失敗。
2. 制定決策程序
在注重流程的公司里,每件工作都有一個流程,決策也不應例外。應該組成一個項目小組,負責制定決策的宏觀流程并形成文件。流程應包括戰略和計劃制定、方案產生、方案評估和優選、資源優化、溝通和執行的要素。接著制定研發,IT、業務發展、資金使用和程序改進等的近似的流程,形成文件。
3. 制定決策標準
在決策前明確決策標準將大大降低決策者的"感知偏好"的影響。根據需要做出的決策建立決策標準,并確定每條標準的重要程度。
4. 收集數據并使其直觀化
這里技術要發揮作用了。用來收集和處理數據以支持決策程序的軟件非常重要,但軟件只解決一半問題。準確清晰地看,才能準確清晰地想,所以將數據直觀化的方法至關重要。近年來,數據直觀化技術有了很大進步。一些先進的工具能夠把硬性數據(數字)和軟性數據(觀點/判斷)結合在一張記分卡上,從而幫助我們克服認知的局限性。
5. 成立"應用研討會"
就像學習任何一種技能或發展任何一項能力一樣, "完美決策法" 必須通過應用才能掌握,否則會很快被遺忘。一定要在組織內部大力提倡決策程序和工具的應用,使每個人都能看到。當知道數據和決策會得到回顧和質疑時,人們會更好地遵從決策程序,并表現得更誠實。
僅僅意識到決策作為一種技能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已經使全球眾多企業提高了業務。這些企業應用"完美決策法"的原則把決策水平提升到新水準,出于兩個原因:一是建立了一套適用于整個公司內部的決策程序,二是提供決策工具,幫助經理人克服"感知偏好"和超越自身局限。因而與競爭對手相比,這些公司的前景更燦爛。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如何在企業改制過程中留住人才?
- 下一篇:企業怎么做培訓規劃?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