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的神奇小子--李澤楷
2004-02-25 11:25:01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從前,人們提起李澤楷的時候,總是聯想到其父李嘉誠。1998年當李澤楷被《時代》評為全球50位數字精英之一時,父親的光環依舊圍繞著他。的確,當年李嘉誠率先向控制著香港經濟的英資公司挑戰,獨具慧眼地意識到房地產業必將主導香港經濟,靠著這種超前意識,這個從內地移居香港的塑膠廠小職員,成為了幾十年后香港財富的象征。
今天,作為香港經濟新生代的李澤楷,對父輩的繼承更多的只是追求成功的氣魄和胸懷。因為他僅僅以一夜之間飛漲的盈動股票,就使香港電訊英國老板目瞪口呆,十幾天便擊敗了新加坡的國有電信公司,從而帶領香港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網絡世界。李澤楷,終于跳出了父親的光環,尋覓到香港新的財富源泉。
“這只是變革的開始”
作為盈科數碼動力的創始人,年僅33歲的李澤楷只用了一年時間,就使該公司大出風頭,擊敗了新加坡國有電話公司--新加坡電信,以400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香港電訊。這筆令人乍舌的交易,使盈動的股票市值從300億美元飆升到 700億美元,并將公司業務由互聯網的風險投資擴展到了電信領域。然而,李澤楷并未沉浸在這一巨大的成功之中,或者說,他根本無暇品味他的得意之作。因為精明的李澤楷意識到,在完成這場亞洲最大的電訊收購案后,他同時也擁有了更多頗具實力的競爭對手。
并購之后的第二天早上七點鐘,當李澤楷出現在盈動大廈38層的走廊上時,他仍緊鎖雙眉,若有所思。3個小時之后,李澤楷即宣布,將同中國最大的計算機制造商--聯想集團,組建戰略聯盟,共同發展包括互聯網接駁儀器等在內的中國寬頻互聯網市場。當晚,在東方文華酒店的大舞廳里,李澤楷與他遠在倫敦的投資者們召開衛星電視會議,詳盡描述了如何把香港電訊的寬帶纜線網絡,應用于他所設想的互聯電視網絡。之后,李澤楷又通過盈動創業基金入股了多家網絡公司。
李澤楷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必須不斷前進,這只是又一場變革的開始。”香港的神話盈動當年的股票市值比上一年4月份創立之初大漲了1400%,投資額由6億美元猛增了30倍,成為除日本外亞洲地區網絡公司最重要的“孵化器”,并把互聯網的熱潮傳遍香港,成就了東方之珠的數字神話。
到200年初盈動還未獲得一分利潤,這使得許多投資者惴惴不安,他們懷疑這種“新經濟”是否切實可行。二月上旬,在新加坡電信著手購買香港電訊,并將成為亞洲地區的電信巨頭時,李澤楷清醒的認識到,香港電訊的寬帶網絡對自己的互聯網和互聯電視網極為有益,同時香港電訊有著1.4萬名雇員,幾百萬戶客和每年40億美元的利潤,這對于盈動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最為現實的收益。于是,李澤楷決定加入這場幾成定局的并購戰。
但是香港電訊的母公司英國大東電報局,對于盈動提出的置換股權的購買方式不感興趣,畢竟盈動沒有利潤可言,而新加坡電信方面卻可以出價60億美元現金。
48小時后,李澤楷通過配股籌集到10億美元,又神話般的贏得130億美元貸款。這一舉動極具冒險性,因為一旦李澤楷在這場數字并購戰中失敗,盈動股票很可能大幅縮水。“最緊張的一刻是我決定付給大東電報局多少現金的時候”李澤楷說,“那是無眠之夜”。
李澤楷一夜籌得巨款的神話事后為人津津樂道,也使大東電報局極其驚訝并為之所動。但游戲并未結束,曾于1993年以9.5億美元買下李澤楷創建的衛星電視的傳媒大王默多克,在最后一分鐘跑來,幫助新加坡電信抬高10億美元買價。對于默多克而言,他同李澤楷目的一樣,都是希望得到香港電訊的高速纜線網絡,他把寶押在了新加坡方面。默多克此時也許并未想到,十幾天后他將又與李澤楷會面,當然不是作為對手,而是合作伙伴,共同討論香港電訊和新聞集團屬下的衛星電視臺,聯合經營互聯網絡。
2000年2月29日,大東電報局宣布贏家--盈科數碼動力。消息傳出,整個香江沸騰了,盈科的勝出夯實了這樣一個事實:香港電訊最終沒有受控于一個外國的國有企業。創造這個神話的李澤楷被輿論稱為香港的救星。李澤楷終于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成功,靠的不是他那赫赫有名的父親--李嘉誠。
“憑自己的能力換得頭等艙”
童年時,父母給予了李澤楷王子般的生活,然而從內地移居香港、從勞工成長為巨富的李嘉誠,并沒有讓李澤楷忘掉家族的歷史。
當6歲的李澤楷隨父母坐上橫越太平洋的飛機時,父親帶他看過頭等艙那纖塵不染的白色桌布后,不顧母親的反對,硬把他趕到了擁塞的經濟艙。父親對他說:“孩子,你以后都得到后面去,在憑自己的能力換得頭等艙機票前,你不會再看到眼前的一切了。”
李澤楷在斯坦福大學讀書時,父親給他的錢只包括學費、房租費及少量生活費。于是,這位億萬富翁之子,也不得不去做麥當勞的收銀員和高爾夫球場的球童。李澤楷的一位好友回憶,有一次他拒絕出錢為李澤楷修吉普車,于是李澤楷通宵達旦學習有關汽車工程師的課程,“第二天”,他的好友說,“李澤楷穿著粘滿油污的白襯衣,對我笑著說‘我修好了’。”
畢業后,李澤楷任職于一家加拿大的投資銀行,在這段日子里,他實現了人生的第一次飛躍。
兩年后,李澤楷回港為家族事業服務。像其父一樣,李澤楷在員工中有著濃厚的人格魅力。他曾為其同事送去戰斗機模型作為生日禮物。一位從前的伙伴說:“接近李澤楷的人都依附于他,為他的領導才能、成功與自信所傾倒。”
1990年,李澤楷利用父親借給他的1.25億美元創建了衛星電視。在BBC和MTV的共同投資下,他的業務迅速擴展。這其中,李澤楷表現出與人合作的才能,這同他那喜好競爭的父親恰恰相反。“過去的世界,你必須擊倒對手才有立足之地,而現在若仍如此,則無立身之處了,因為市場已經成熟”李澤楷說,在e-biz世界,競爭者只是浩翰宇宙中散布其間的小星星,“應該互相協作,而不是彼此傾軋”。
三年后,不到26歲的李澤楷將衛星電視轉手給默多克,凈賺了8億美元,顯示出非凡的商業才能。
不久,李澤楷利用這些所得成立了盈科拓展集團,并在新加坡上市,然后買入以制造電子消費產品業務為主的德信佳集團,并于1999年5月,借德信佳殼上市。
2000年2月29日,成功收購上市已達8年之久的香港電訊,在香港股市由第六位升至第三位,超過和黃和長實,成為除日本軟件銀行公司外,亞洲規模最大的綜合互聯網公司。
父子成對手就在李澤楷完成他對香港電訊的競價之前,其父李嘉誠也開始進行因特網投資,投資的對象是。
盡管投資前景并不明朗,但李嘉誠的威名足以嚇跑那些業內參與者們,同時影響到盈動的股票市值。但隨著香港電訊并入麾下,李澤楷的資產已經可以與其父相提并論。“通過這筆交易,新公司將成為香港因特網服務的首要提供者,而他(李嘉誠)只是第二”,李澤楷說,“很顯然,如果我們能夠避免碰撞最好,但若不然,我們將競爭。”
于是亞洲的商業規則迅速發生變化。香港的富翁們從前追隨李嘉誠的一舉一動,現在則成群地隨著李澤楷進入到全新的網絡世界。在這里,以資歷與金錢為基礎的舊的規則似乎不再起什么作用了。
對于因特網經濟存在的泡沫,李澤楷并不擔心,他只是為亞洲人還沒有了解這一新經濟而擔憂,因為這將被美國的網絡經濟遠遠甩在后面。于是他不敢沉浸在從前的巨大成功之中,而是繼續不斷的努力,入股其它公司并與人聯手合作,組建戰略聯盟。這不僅包括過去的敵手--默多克,還有他的父親--李嘉誠。
“現在是走出去的時候了,不要徘徊、不要滿足于舊有的模式。”李澤楷說,“如果有了設想,就要努力去實現。”
李澤楷個人資料
職業:商人
年齡:32歲
籍貫:香港
學歷:美國電腦工程學士
個人魅力:他不是接班人,而是創業者。“小超人”稱號是他在作為全球華人首富的父親李嘉誠的重壓之下贏得的尊嚴。盈科數碼動力的收購戰使他羽翼更豐,他的理想是未來要超越日本軟庫(Softbank),成為亞洲區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出身豪門的他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速度,頭腦敏捷,有人甚至戲言李澤楷一天賺了他老子一輩子掙的錢……
工作經歷:10年前,在加拿大某投資公司集團工作了兩年之后,22歲的他回香港工作。第一項大投資是四億美元創建了今天的香港衛視。兩年后就將其轉讓給世界傳媒大王默多克,成交價為八億,賺了一倍的錢。利用這筆資金,李創立了自己的盈科集團,并借殼在新加坡上市海裕亞洲,改名為盈科拓展,業務包括地產、酒店以及保險。之后,立刻展開與Intel合作,成立PCC亞太網路服務公司,著手準備香港新硅谷“數碼港”計劃。他在1999年做了兩件轟動商界的大事:一、取得香港“數碼港”資訊園區開發權;二、是“數碼港”借殼上市,股價一天狂升二十三倍,一天就賺了三百多億,轟動全球的金融業。2000年他收購香港電訊一戰而勝,成為新經濟時代的財富象征。
今天,作為香港經濟新生代的李澤楷,對父輩的繼承更多的只是追求成功的氣魄和胸懷。因為他僅僅以一夜之間飛漲的盈動股票,就使香港電訊英國老板目瞪口呆,十幾天便擊敗了新加坡的國有電信公司,從而帶領香港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網絡世界。李澤楷,終于跳出了父親的光環,尋覓到香港新的財富源泉。
“這只是變革的開始”
作為盈科數碼動力的創始人,年僅33歲的李澤楷只用了一年時間,就使該公司大出風頭,擊敗了新加坡國有電話公司--新加坡電信,以400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香港電訊。這筆令人乍舌的交易,使盈動的股票市值從300億美元飆升到 700億美元,并將公司業務由互聯網的風險投資擴展到了電信領域。然而,李澤楷并未沉浸在這一巨大的成功之中,或者說,他根本無暇品味他的得意之作。因為精明的李澤楷意識到,在完成這場亞洲最大的電訊收購案后,他同時也擁有了更多頗具實力的競爭對手。
并購之后的第二天早上七點鐘,當李澤楷出現在盈動大廈38層的走廊上時,他仍緊鎖雙眉,若有所思。3個小時之后,李澤楷即宣布,將同中國最大的計算機制造商--聯想集團,組建戰略聯盟,共同發展包括互聯網接駁儀器等在內的中國寬頻互聯網市場。當晚,在東方文華酒店的大舞廳里,李澤楷與他遠在倫敦的投資者們召開衛星電視會議,詳盡描述了如何把香港電訊的寬帶纜線網絡,應用于他所設想的互聯電視網絡。之后,李澤楷又通過盈動創業基金入股了多家網絡公司。
李澤楷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必須不斷前進,這只是又一場變革的開始。”香港的神話盈動當年的股票市值比上一年4月份創立之初大漲了1400%,投資額由6億美元猛增了30倍,成為除日本外亞洲地區網絡公司最重要的“孵化器”,并把互聯網的熱潮傳遍香港,成就了東方之珠的數字神話。
到200年初盈動還未獲得一分利潤,這使得許多投資者惴惴不安,他們懷疑這種“新經濟”是否切實可行。二月上旬,在新加坡電信著手購買香港電訊,并將成為亞洲地區的電信巨頭時,李澤楷清醒的認識到,香港電訊的寬帶網絡對自己的互聯網和互聯電視網極為有益,同時香港電訊有著1.4萬名雇員,幾百萬戶客和每年40億美元的利潤,這對于盈動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最為現實的收益。于是,李澤楷決定加入這場幾成定局的并購戰。
但是香港電訊的母公司英國大東電報局,對于盈動提出的置換股權的購買方式不感興趣,畢竟盈動沒有利潤可言,而新加坡電信方面卻可以出價60億美元現金。
48小時后,李澤楷通過配股籌集到10億美元,又神話般的贏得130億美元貸款。這一舉動極具冒險性,因為一旦李澤楷在這場數字并購戰中失敗,盈動股票很可能大幅縮水。“最緊張的一刻是我決定付給大東電報局多少現金的時候”李澤楷說,“那是無眠之夜”。
李澤楷一夜籌得巨款的神話事后為人津津樂道,也使大東電報局極其驚訝并為之所動。但游戲并未結束,曾于1993年以9.5億美元買下李澤楷創建的衛星電視的傳媒大王默多克,在最后一分鐘跑來,幫助新加坡電信抬高10億美元買價。對于默多克而言,他同李澤楷目的一樣,都是希望得到香港電訊的高速纜線網絡,他把寶押在了新加坡方面。默多克此時也許并未想到,十幾天后他將又與李澤楷會面,當然不是作為對手,而是合作伙伴,共同討論香港電訊和新聞集團屬下的衛星電視臺,聯合經營互聯網絡。
2000年2月29日,大東電報局宣布贏家--盈科數碼動力。消息傳出,整個香江沸騰了,盈科的勝出夯實了這樣一個事實:香港電訊最終沒有受控于一個外國的國有企業。創造這個神話的李澤楷被輿論稱為香港的救星。李澤楷終于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成功,靠的不是他那赫赫有名的父親--李嘉誠。
“憑自己的能力換得頭等艙”
童年時,父母給予了李澤楷王子般的生活,然而從內地移居香港、從勞工成長為巨富的李嘉誠,并沒有讓李澤楷忘掉家族的歷史。
當6歲的李澤楷隨父母坐上橫越太平洋的飛機時,父親帶他看過頭等艙那纖塵不染的白色桌布后,不顧母親的反對,硬把他趕到了擁塞的經濟艙。父親對他說:“孩子,你以后都得到后面去,在憑自己的能力換得頭等艙機票前,你不會再看到眼前的一切了。”
李澤楷在斯坦福大學讀書時,父親給他的錢只包括學費、房租費及少量生活費。于是,這位億萬富翁之子,也不得不去做麥當勞的收銀員和高爾夫球場的球童。李澤楷的一位好友回憶,有一次他拒絕出錢為李澤楷修吉普車,于是李澤楷通宵達旦學習有關汽車工程師的課程,“第二天”,他的好友說,“李澤楷穿著粘滿油污的白襯衣,對我笑著說‘我修好了’。”
畢業后,李澤楷任職于一家加拿大的投資銀行,在這段日子里,他實現了人生的第一次飛躍。
兩年后,李澤楷回港為家族事業服務。像其父一樣,李澤楷在員工中有著濃厚的人格魅力。他曾為其同事送去戰斗機模型作為生日禮物。一位從前的伙伴說:“接近李澤楷的人都依附于他,為他的領導才能、成功與自信所傾倒。”
1990年,李澤楷利用父親借給他的1.25億美元創建了衛星電視。在BBC和MTV的共同投資下,他的業務迅速擴展。這其中,李澤楷表現出與人合作的才能,這同他那喜好競爭的父親恰恰相反。“過去的世界,你必須擊倒對手才有立足之地,而現在若仍如此,則無立身之處了,因為市場已經成熟”李澤楷說,在e-biz世界,競爭者只是浩翰宇宙中散布其間的小星星,“應該互相協作,而不是彼此傾軋”。
三年后,不到26歲的李澤楷將衛星電視轉手給默多克,凈賺了8億美元,顯示出非凡的商業才能。
不久,李澤楷利用這些所得成立了盈科拓展集團,并在新加坡上市,然后買入以制造電子消費產品業務為主的德信佳集團,并于1999年5月,借德信佳殼上市。
2000年2月29日,成功收購上市已達8年之久的香港電訊,在香港股市由第六位升至第三位,超過和黃和長實,成為除日本軟件銀行公司外,亞洲規模最大的綜合互聯網公司。
父子成對手就在李澤楷完成他對香港電訊的競價之前,其父李嘉誠也開始進行因特網投資,投資的對象是。
盡管投資前景并不明朗,但李嘉誠的威名足以嚇跑那些業內參與者們,同時影響到盈動的股票市值。但隨著香港電訊并入麾下,李澤楷的資產已經可以與其父相提并論。“通過這筆交易,新公司將成為香港因特網服務的首要提供者,而他(李嘉誠)只是第二”,李澤楷說,“很顯然,如果我們能夠避免碰撞最好,但若不然,我們將競爭。”
于是亞洲的商業規則迅速發生變化。香港的富翁們從前追隨李嘉誠的一舉一動,現在則成群地隨著李澤楷進入到全新的網絡世界。在這里,以資歷與金錢為基礎的舊的規則似乎不再起什么作用了。
對于因特網經濟存在的泡沫,李澤楷并不擔心,他只是為亞洲人還沒有了解這一新經濟而擔憂,因為這將被美國的網絡經濟遠遠甩在后面。于是他不敢沉浸在從前的巨大成功之中,而是繼續不斷的努力,入股其它公司并與人聯手合作,組建戰略聯盟。這不僅包括過去的敵手--默多克,還有他的父親--李嘉誠。
“現在是走出去的時候了,不要徘徊、不要滿足于舊有的模式。”李澤楷說,“如果有了設想,就要努力去實現。”
李澤楷個人資料
職業:商人
年齡:32歲
籍貫:香港
學歷:美國電腦工程學士
個人魅力:他不是接班人,而是創業者。“小超人”稱號是他在作為全球華人首富的父親李嘉誠的重壓之下贏得的尊嚴。盈科數碼動力的收購戰使他羽翼更豐,他的理想是未來要超越日本軟庫(Softbank),成為亞洲區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出身豪門的他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速度,頭腦敏捷,有人甚至戲言李澤楷一天賺了他老子一輩子掙的錢……
工作經歷:10年前,在加拿大某投資公司集團工作了兩年之后,22歲的他回香港工作。第一項大投資是四億美元創建了今天的香港衛視。兩年后就將其轉讓給世界傳媒大王默多克,成交價為八億,賺了一倍的錢。利用這筆資金,李創立了自己的盈科集團,并借殼在新加坡上市海裕亞洲,改名為盈科拓展,業務包括地產、酒店以及保險。之后,立刻展開與Intel合作,成立PCC亞太網路服務公司,著手準備香港新硅谷“數碼港”計劃。他在1999年做了兩件轟動商界的大事:一、取得香港“數碼港”資訊園區開發權;二、是“數碼港”借殼上市,股價一天狂升二十三倍,一天就賺了三百多億,轟動全球的金融業。2000年他收購香港電訊一戰而勝,成為新經濟時代的財富象征。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新浪CEO茅道臨:做個有節奏的工作狂
- 下一篇:“神秘鞋王”再當首富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