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精英專訪】1971年,8歲的李寧從廣西開始了自己的體操生涯,43年過去了,這位曾經的“體操王子”、如今的企業老總伴隨著體操世錦賽的舉辦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南寧。在接受早報記者專訪時,李寧毫不避諱地說,當時做出放棄贊助體操隊的決定,盡管內心十分不舍,但他知道這是正確的一步;仨约20年從商路時,李寧說:“我們生意也不是很大,還談不上更多的分享,我們還在探索中!币韵聻椴稍L實錄。
談李寧公司:
從贊助體操國家隊
到放眼基層
記者:李寧公司8月決定暫停對體操隊的贊助,您當時做出這個決定有什么考慮?有想過外界會有什么反應嗎?
李寧:其實有很多公司對中國體操隊感興趣,這樣對中國體操的發展也好。而“李寧”放棄贊助中國體操隊其實是公司的戰略考慮。處在中國體育社會化市場化加速發展的今天,消費者對體育的熱衷和理解已經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我們已經不能只依賴過往簡單的贊助策略了。但是,李寧公司會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國體操事業,我們可能在各省隊或者更基層的體操層面接觸多一點。
記者:未來您打算以什么方式再參與到體操發展呢,就是贊助基層嗎?
李寧:其實我一直沒有離開過體操,包括我建了幾所李寧體操學校。除了國家隊的這個合作之外,我們也支持一些基礎的活動賽事,比如像西南地區、華東地區、華北地區。我退下來以后就開始做這個事,所以跟他們有很緊密的合作,幫助更多的教練之間的交流。比如在鄒凱還沒有成為世界冠軍之前,我們就給了四川隊很大的支持。當然希望在未來我們還會繼續支持這些基層的體操發展。
記者:在企業戰略轉型這方面的調整,具體的一些舉措您幫我們介紹一下。
李寧:其實我們更集中在剛才我所講的那些核心品類,因為我們認為這些品類在中國市場有更多的商機和發展,能產生更多的消費需求,像我剛才講的籃球、跑步、羽毛球、乒乓球,包括這個綜合訓練、運動生活,把更多的資源放下去,包括研發、推廣渠道等方面的,包括跟這些運動,跟這些參與者之間的交流,跟運動更緊密的結合。所以我們更加大核心品類的投入,像籃球我們贊助CBA,在學生籃球方面,我們贊助全國學生,大學生、高中生、初中生的籃球聯賽,通過這樣的體育營銷,我們可以深入參與到這些運動中,讓產品和運動更緊密地結合,包括銷售渠道的重新分布,這都是我們調整的。當然除此之外,像體操服,足球、網球的一些產品我們還會去做。
談從商心得:
“做企業、練體操
都需要體力”
記者:作為一名運動員和一名企業的決策者,您覺得最大的相同點和最大的不同點在哪?
李寧:其實人生也是不斷變化的,四十幾歲到五十幾歲到六十幾歲,不同的階段面對的東西也不一樣。所以年輕的時候作為運動員我更多的是自己做決定,我可以從外部獲得更多的支持幫助,然后決定自己。今天做企業你要考慮很多,不是說我要決定自己,你要考慮到整個團隊,商業要符合商業的規律,同時你要組織這個團隊,這個團隊的能力、這個團隊的方向你要想方法找到,要在團隊運行的過程中進行協調,這是不太一樣的。唯一相同的是從精神層面上來講需要有斗志、需要有目的,也需要有激勵。
不僅如此,從人本身來講兩者都需要能力,做生意也需要體力、需要好的精力,沒有好的體力、好的精力、好的能量,一泄氣這機會就過去了。
記者:您在商業上取得這么大的成功,跟您運動員的強健體魄有直接的關系嗎?
李寧:我覺得有很大的關系,而且我也看過一些研究報告,比如說像哈佛商學院出來很多的商業管理者,很多有商業成就和管理更大平臺的那些人,他們過去在學校的時候都是運動隊的,甚至是隊長。
記者:這幾年李寧公司的發展情況也不太穩定,但是您還是堅持建設體育園(公益性的市民健身鍛煉場所)。在這個方面您是如何考慮的?
李寧:體育園一直是我的一個夢想。在過去幾年我嘗試做了兩個體育園,現在有第三個正在建。我相信體育園的建設形式會給中國的城鎮大眾家庭提供很好的一個體育活動的平臺。每天居住在城市的人下班之后,或在周末的時候、放假的時候,他們都需要有運動的場所,同學之間、同事之間、家庭之間、好友之間、小區跟小區之間等可以舉行各種基礎賽事,而且會建立一個更開放、更健康的交流環境,這是現在城市最需要的。
記者:據我了解李寧公司最近一年的一個戰略任務就是去掉一些庫存,可能庫存比較多,現在這方面進行得怎么樣?
李寧:我想這個不單是李寧公司在做,是所有的消費品(公司)都在做,包括我們這個行業。我們李寧公司和這個行業的其他公司過去兩年都在消化庫存,我想這不是一個問題,F在李寧公司的庫存也差不多消化完了。
記者:從李寧品牌創立至今20多年,作為民營企業有什么經驗可以分享的嗎?
李寧:我們生意也不是很大,還談不上更多的分享,我們還在探索的過程中。
談體操生涯:
“誰說練體操苦,
小時候我練得很快樂”
記者:在現在很多家長的印象中,體操對于孩子來說還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有些時候跟傷病聯系在一起。很多家庭可能不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去練習體操,您覺得中國體操未來發展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李寧:我覺得這個問題不光在體操上存在,中國人對現在體育的認知也需要不斷進步。體育是從小孩到老人都可以參與的,今天輸了明天可以再贏。體育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有可能受傷,你的手腳可能會斷、肌肉會拉傷,但是在受傷的過程中,人會變得堅強。這是一些其他的傳統項目很難達到的,但是體育可以給所有人帶來一種教育或者激勵。
說到體操,有些家庭富有,不愿意孩子來練,其實不是這樣,美國跟日本就有更多的孩子訓練體操。他們也是中國隊在本次賽事中最大的競爭對手,他們家庭的經濟條件可能要比很多中國家庭都好,那為什么他們會去練體操?所以我剛才講是對現代體育的一個認知。20多年前我們推廣快樂體操,推廣對體操真正的認同,其實很多孩子很小就開始接觸體操開始訓練,也沒有覺得太苦。
記者:美國和日本他們孩子每周大約練習兩天,或者每天練習兩個小時,我們運動員一旦轉入專業省隊或者是國家隊,基本上主要是在練體操。您覺得中國的機制需要做出調整嗎,是不是要學習美國?
李寧:首先我覺得體育是生活的一部分。當然你要是有機會成為世界頂級選手,你可以把它作為職業。其實更多人也是把它作為生活一部分。我現在不是教練,也不敢保證說的百分之百正確,但事實上只要訓練方法得當,我們也未必需要每天練8到12個小時。我們佛山的體操學校每天只需要孩子訓練兩個小時,周末可能多一些,每天練四個小時。
記者:您覺得以前練體操的時候苦,還是現在的生活更復雜?
李寧:很多人都說練體操吃了很多苦,我沒有這樣認為,我覺得練體操給我帶來很多快樂。但成年之后可能倒覺得有點累,因為大了有傷。小的時候太快樂,沒有累的感覺。你摔一跤爬起來,小孩不怕摔的,睡一覺就復原了,更多的是快樂。當你學到了新動作,當你在比賽中戰勝對手,這些快樂都能給人激勵。加上我也經常會偷懶,所以我感覺沒有那么苦。
近日,體操世錦賽在廣西南寧進行,“體操王子”李寧也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談起李寧公司與體操時,他表示公司將會更多接觸體操基層面。(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