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精英專訪】劉強東解讀京東的競爭戰略:我們很少關注所謂的競爭對手,競爭對手說了什么、做了什么、他想做什么,我們一點都不關注,我們只關注我們客戶想要什么。
在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看來,電子商務看似復雜,核心其實很簡單——就是把客戶伺候舒服了。競爭才剛剛開始,5年后才能看出誰是真正的贏家,但目前視野所及之處,京東還沒有真正的競爭對手。
記者:你怎么看待傳統企業做電子商務,怎么看電子商務企業做線下店?
劉強東:傳統企業做電子商務是不可避免的,他們做電子商務對維護整個銷售群體、特別是老用戶會起到很好的作用,我認為他們會得到比較好的發展空間和機會。但這個市場很大,并不是說A公司做好,就沒有B公司了,國美、蘇寧去做電子商務,并不意味著會對京東構成沖擊,全社會零售總額非常大,誰都不可能壟斷。
我覺得所有的品牌廠商(比如李寧、LG),未來都會有自己的電子商務部門,但是任何一個公司都不可能只靠自己的電子商務部門,更多還是要靠渠道上的合作伙伴。京東恰恰就是這個渠道,對我們來說這是非常大的機會。
線下店,京東絕對不會做。網上發展得很好、成本又低,我們為什么要做線下?線下跟我網上相比沒有任何優勢。鉆石小鳥、Vancl想做線下店,是因為他們是自有品牌,只買自己的品牌,我們做的是零售平臺,賣無數品牌。模式不同,發展路徑也不同。
記者:京東現在最頭疼的地方是什么?
劉強東:國家配套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中國電子商務目前已經有幾千億的市場規模,但缺乏相應的配套法規指導,導致市場魚龍混雜,水貨假貨橫行,極大地抬升了客戶相信你的成本。現在亟待建設一個誠信體系,否則一定會影響中國電子商務未來的發展,這需要政府來主導推動。
除了市場監管,政府還應該在稅收上有所優惠,在物流建設、研發上對企業加以支持。
記者:京東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劉強東:物流處理能力。京東連續六年在以300%的速度高速發展,但物流能力的增長并不能滿足訂單增長的需要,從而形成了銷售額增長的瓶頸。
未來三年是京東物流投入的高發期。我們正在著手自建物流體系,未來三年我們會在這上面投入20億元。現在京東的客戶分布跟中國網民分布幾乎一致,連西藏農村的消費者都在京東上買東西。沒有投資、沒有物流系統支撐,你怎么處理訂單,怎么給客戶送東西?物流配送體系是電子商務企業的一個基礎,我們必須自己做。
另外一塊是在IT系統方面,投入僅次于物流,京東現在已經有一只200多人的研發隊伍。
記者:現在電子商務領域也是群雄逐鹿,誰是京東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
劉強東:我們很少關注所謂的競爭對手,競爭對手說了什么、做了什么、他想做什么,我們一點都不關注,我們只關注我們客戶想要什么,我們怎么滿足我們客戶的要求,因為我們是為用戶工作的,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自己。
我們不會去做支付之類的東西,不會像阿里巴巴那樣什么東西都自己從頭做一遍。電子商務本身既簡單又復雜,我認為一家公司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一家公司覺得什么都能做成,那這家公司不是神仙就是瘋子。我們也從沒覺得淘寶是我們的競爭對手,我們的增長速度是它的兩三倍。
在行業發展初期,成功和失敗都還早著呢。五年之后再來看這個行業,才能知道誰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記者:京東怎么激勵員工?有沒有感受到新生代員工的挑戰?
劉強東:一是物質層面,一是精神層面。精神層面第一位的是企業文化,讓他們理解工作的目標是讓客戶滿意,讓他們主動的做事;物質層面一方面要有很好的薪酬待遇,另一方面要有培訓,提供一個職業發展路徑和平臺。
2010年,我們招了近千名大學畢業生。我們的收入是“股票+現金”,現金收入在行業里是中上水平,算上股票的話待遇在行業里是最好的。
80、90后的新生代員工,已經對傳統管理思想和手段形成顛覆性的挑戰。這是好事,中國必須進入這個階段,50、60、70三代人沒有享受,只有付出,他們常常把這種經歷美化為一種追求,事實上是被迫。如果80后、90后還是像前三代人那樣,那么中國就根本沒有希望和未來。人一方面要努力奮斗,另一方面要享受奮斗的過程、奮斗的果實。80后、90后也必須要付出,但他們追求享受、追求公平是完全合理的。
這一點,我們看得很清楚,因此我們對員工(包括基層員工),做了連續五年的加薪計劃。京東的平均工資三年翻了一番,3年前平均2000元,現在平均4000元,我們還會繼續增長,員工收入也會水漲船高。
沒有物質基礎,員工就沒有尊嚴。當然尊嚴里也分兩方面,一個是精神層面,一個是物質層面。如果員工感覺自己是被鞭子逼著做事,那么再好的管理制度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更不要說做到真正替用戶著想了。(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