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橋鎮,隸屬江蘇省江陰市,占地面積19.3平方公里,戶籍人口僅2.4萬人,然而,作為一個中國最小的鎮之一,卻是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工業基地。9月2日,凱諾科技復牌,海瀾之家借殼上市,在這個平靜的小鎮掀起了滔天波瀾,A股市值最大的服裝業上市公司已在這個鎮上“胎動”。
對于50多名機構投資者集體造訪,凱諾科技董秘許慶華表示,自2000年上市以來,凱諾科技從來沒有一次性接待過這么多投資者。而在海瀾之家借殼之前,凱諾科技一直都是一只鮮有機構投資者問津的股票。
截至9月6日開盤,凱諾科技已經連續五個漲停。這也是該股上市以來,第一次破天荒的五連漲停。
借殼彎路
凱諾科技與海瀾之家本是同屬于海瀾集團的“兄弟”,后來兄弟分家,凱諾科技的控股股東由海瀾集團變更為江陰第三精毛紡有限公司。此后,盡管海瀾集團與上市公司之間在法律上不再有隸屬關系,但兩家公司一直在業務與資金往來上“藕斷絲連”。
2012年,海瀾之家IPO首發申請失敗,究其原因,也是與凱諾科技之間的關聯關系。據證監會披露,IPO申報材料與海瀾之家公司代表、保薦代表人的現場陳述未就相關事項做出充分、合理解釋。IPO失敗后,海瀾集團一位高管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曾表示,海瀾之家IPO的計劃未變,擇機重新來過。
2013年,新橋鎮的黨委書記趙強仔細研究了凱諾科技的現狀,認為該公司僅憑自己的發展能力,繼續做大做強的“錢景”有限,于是開始游說海瀾集團的周建平和凱諾科技的大股東,提出一種可能性:海瀾之家能不能放棄IPO,轉而借殼凱諾科技上市?
趙強的設想得到了周建平等的支持。說做就做,7月12日,凱諾科技停牌了。9月2日,凱諾科技復牌漲停,至9月6日開盤,已經連續斬獲了5個一字封停榜。凱諾科技董秘許慶華對此回憶道,“7月12日停牌后,陶總組織我們一起開了一個會,我才知道海瀾之家要借殼凱諾科技了。”從盤面上,凱諾科技停牌前沒有資金提前進場的明顯跡象,停牌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該股微跌1.27%。
據凱諾科技9月2日披露的重組預案,凱諾科技擬向海瀾之家全體股東以3.38元/股的價格發行38.46億股股份購買海瀾之家100%股權,合計達130億元;凱諾科技控股股東江陰第三精毛紡將其持有的公司23.29%股權,以每股作價3.38元、總價約5.09億元協議轉讓給海瀾之家控股股東海瀾集團,而公司中報顯示每股凈資產為3.29元,與轉讓價相當接近。
上述交易完成后,海瀾集團將持有凱諾科技39.31%的股份;一致行動人榮基國際將直接持有凱諾科技29.96%的股份。海瀾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將成為凱諾科技的控股股東,海瀾集團董事長周建平則將成為凱諾科技的實際控制人。
根據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有限公司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截至2013年6月30日,海瀾之家總資產94.8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合計26.55億元,其收購價格按評估值計為134.89億元,增值率408%。
若上述重組得以實現,凱諾科技將成為接近300億元市值的服裝業A股龍頭。一位參與9月3日調研的基金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且不論海瀾之家的業績如何,這樣的行業龍頭股,基金肯定是要配置的。”
周建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選擇借殼,而不是繼續謀劃IPO,是因為公司“不差錢”,“我們的賬面現金還有30億元,不必靠IPO圈錢,海瀾之家借殼上市3至5年內,我們也沒有定向增發再融資的計劃。我們要的只是資產證券化和市值管理。對于我個人而言,上市的好處無非也就是鎖定期滿后,可以減持部分股票,拿一點‘養老金’。”
逆市增長
2011年、2012年,伴隨著經濟復蘇未見明顯好轉,服裝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出現虧損,或僅僅實現微利。海瀾之家卻逆市猛漲,據IPO時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2011年實現凈利7億元,至2012年已實現凈利8.5億元,據預測,2013年全年,或將實現12億元以上的凈利。
何以逆市高增長,也是機構投資者在調研時詢問較多的一個問題。對此,周建平表示,大環境不好,對于海瀾之家而言,恰恰是優勢。“以拿店而言,經濟環境好時,房東和租客之間的合同往往只有3至5年,環境不好時,房東處于穩定的考慮,租房協議可以一簽就是8年,而且租金會大幅下降。別的店生意不好了,店面無法經營了,我們恰好可以趁機拿下旺鋪。”迄今為止,海瀾之家在全國有2600家加盟店,且有200家新的準加盟商正在“排隊拿號”。
一位基金投研人士認為,服裝作為剛性需求,在經濟環境不算景氣的背景下,海瀾之家的“平價優勢”便得以凸顯。“當然,這也是和海瀾之家品牌近年來知名度不斷提升不無關系。”
周建平表示,平價只是海瀾之家的第一個“秘密”,“規模”這一“基因”才變得無法克隆。“對同一家供應商而言,別的品牌的牛仔褲需求量只有3000條,一條凈利潤是10元,最終總的凈利潤只有3萬元,但海瀾之家的需求量是10萬條,哪怕一條的凈利潤只有2元,最終的總凈利也有20萬元了。”目前,海瀾之家的供應商約300家。
周建平表示,完成資產證券化后,對于海瀾之家而言,首當其沖的好處就是“活廣告”,“如果海瀾之家借殼上市成功,其價值本身就是每年可以節約兩三億元的廣告費。”而上市成功后,周建平將繼續推進規模擴張。
周建平還勾勒出了一個海瀾之家的全國擴張路線圖,“目前,我們還是二三線城市為主,這和海瀾之家品牌幾年前知名度有限也有關系,只做到了基本保證一城一店。上市后我們第一步就是擴大在省會城市如南京等的門店數量,要提升20%-30%的省會城市門店數;第二步,海瀾集團還要和優衣庫、ZARA一樣進駐shoppingmall;第三步,我們考慮的是,遴選出全國約2000家人口有五六萬人的鄉鎮,做到一鎮一店。”
再往后,海瀾之家還將從江蘇走向全球,現今港澳東南亞,再進軍歐美市場。
對于海瀾之家規模性擴張的如意算盤,也有參與調研的機構持有冷靜的態度。一位基金代表認為,海瀾之家從華東起家,想圖霸全國市場,真正的較量還得看在省會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的競爭力。“一線城市的居民購買力更強,對品牌品質的要求更高,可選擇的品牌也更多,海瀾之家的市場容量夠不夠?在北京、上海,海瀾之家能拿到多少家門店,地理位置如何,都很關鍵。如果不能在一線城市以量取勝,海瀾之家對優衣庫的叫板或許也只能是一種理想了。”
叫板優衣庫
尚未上市成功,周建平便已開始“目中無人”,在他看來,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的服裝企業,都不是海瀾之家的競爭對手。只有日本的優衣庫模式和海瀾之家商業模式接近,“他們是全球市場,所以在采購上更具有規模優勢。”
“優衣庫是男裝女裝都有,海瀾之家只做男裝。優衣庫是居家服為主,海瀾之家則是商務裝為主,競爭品類不同。”但周建平想與優衣庫一比高下的底氣十足。
在被問及海瀾之家的網購前景時,周建平坦言,海瀾之家也做網購,但不做重點考慮,周建平認為,對網購而言,女裝市場較大,而男人對網購男裝的興趣并不大。“如果有一天,我做網購了,那一定不是做海瀾之家的品牌,而是會新創一個品牌。”
周建平還認為,不要過分迷信電子商務,“網購的確有一定的優勢,但主要還是走低價路線,基本屬于廣告有生意有,廣告停生意停的模式。”最終,創業者會發現,自己白忙活了。
9月16日,凱諾科技將召開股東大會,審議海瀾之家借殼的議案,之后,還有證監會的審批;除此之外,由于海瀾之家的股東含有外資背景,商務部的批準也不可或缺。周建平向優衣庫下達的戰書,會引發一場硝煙,還是淪為一紙“大話”,目前仍是未知數。(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