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精英人物】作為連接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一大紐帶,電子商務在人們生活中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局內人眼中五年后的電商市場是什么模樣?阿里巴巴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還能一家獨大嗎?是平臺模式一家獨大還是買賣模式顛覆舊格局?創業者進入電商行業還有那些機會?來看看當當網前COO黃若是怎么說的吧!
百度新聞:老黃,過去十年中國電商的復合增長率超過100%,去年市場規模已經超過1.2萬億元,你認為五年后,這個規模能有多大?
黃若:我個人的判斷是電商高速增長的時代已基本臨近尾聲,未來將過渡到每年增長40%左右。
過去十年100%的增長率是不可持續的。首先,中國宏觀經濟的增速在逐步放緩,對電商行業會有直接影響;其次是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中國目前在網上購物的人群大概有4億(CNNIC最新數據是2.71億),未來很難有爆發式的增長。淘寶近兩三年里來自C2C的收入增速已在放緩,主要是靠天貓(B2C)的增長拉動整體增長。
百度新聞:具備渠道優勢的傳統零售賣場進軍電商還沒有很好的案例,這些傳統企業為什么打不過京東等新興互聯網公司?
黃若: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傳統企業對于互聯網太不了解,原有的優勢根本無法發揮出來。
傳統企業對于用戶網上購物習慣不了解,靠收購聚攏的人才又沒有得到很好的任用。比如國美收購了庫巴,但原有的電商人才得不到重用,基本都流失掉了,很可惜。
很多電商創業公司已經有先發優勢,傳統企業如果利用資金優勢收購,再加以整合,可以達到1加1大于2的效果。現在很多傳統企業利用收購快速進入電商領域,這是覺醒的開始。
百度新聞:你此前多次談到看好傳統企業進軍電商,并認為這部分企業將成為未來電商的重要一極。那么,這些企業的線下業務將會受到猛烈沖擊嗎?
黃若:現在的局面是用戶已經在往線上轉移,這是扭轉不了的大勢。
傳統企業不是該不該進入電商行業的問題,而是怎么進的問題,因為你不進就很難留住用戶。至于企業的內部競爭,倒是其次。
百度新聞:你上周談到在B2C電商里看好買賣模式,而目前中國的現狀是平臺模式大行其道,未來五年B2C市場還會是平臺模式的天下嗎?
黃若:過去十年,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是平臺模式獨霸天下。但我個人認為這個趨勢不會持久,今后買賣模式的市場份額將會增長。
平臺模式的快速發展主要是得益于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但平臺模式有致命缺點。首先,平臺模式是反規模效應的,依靠的是螞蟻雄兵模式,但100個賣家每人采購100條褲子的平均成本肯定遠遠高于沃爾瑪一次性采購1萬件。其次,平臺模式無法提供持續的購物體驗,你每一次購物都可能面對不同的賣家。
買賣模式更關注供應鏈優化,賺效率的錢,平臺模式將逐漸讓位于買賣模式,越是發達國家,平臺模式越沒有發展空間。
以京東為代表的買賣模式近十年來持續虧損的主要原因是過度依賴市場營銷、一味的價格戰、運營效率低下。
百度新聞:在美國,資本市場更看好亞馬遜這樣的B2C市場,eBay明顯被甩開。但在中國,淘寶所代表的C2C一直占據主導地位,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大的反差?
黃若:首要原因還是宏觀經濟的影響,淘寶這種模式按我的觀點就是一種“網上商業房地產”。
過去十年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中國最賺錢的就是商業房地產,換到網上就是誰掌握流量入口誰賺錢。淘寶就是電商行業最大的入口。
第二個原因,中國的線下連鎖非常不完善,很多二三線城市并沒有完整的連鎖業態,管理水平不高,更不用說做線上零售。而在美國,連鎖業態非常完善,給沃爾瑪等大超市清洗工裝就能催生一個連鎖公司。
第三個原因,稅收體系的不同。中國的絕大多數C店店主不需要交稅,而美國實行的是收入申報制度,稅收監管很嚴。這決定了B店經營成本會高于C店。 但需要強調的是,淘寶與eBay模式區別很大,淘寶二手的銷售收入還不到1%,很多店家穿的是C店的衣服,做的卻是B店的生意。
未來淘寶也不會成為eBay那樣主要做二手物品交易和拍賣,因為買賣二手的生意在中國很難做,人與人的信任度太低,中國人的購物觀念也不大可能接受二手。
百度新聞:淘寶這個典型的C2C平臺未來五年會徹底淪為天貓的導流渠道嗎?
黃若:從商業角度來說,實現利益最大化無可厚非,阿里巴巴如何安排流量是公司行為,只要他們明確搜索排名規則,C店賣家認可就可以。
整個阿里巴巴體系除了支付寶,天貓的價值最大,把流量導到天貓做大交易額符合阿里巴巴的整體利益,對上市有好處。
目前淘寶最大的威脅有兩個。一個是在移動端,用戶往移動端遷移的趨勢很明顯,如何留住原有店家和用戶,是個大難題。其次是傳統零售企業,很多人都說傳統企業看不懂電商,但不代表他們一直看不懂,傳統企業遲早有一天會看懂電商,他們有一群懂得中國商業規則的人,后發力量是很驚人的。
百度新聞:你怎么看聚劃算和中國的團購行業?
黃若:聚劃算是一個成功的團購平臺。
但團購是一個沒有內在商業邏輯的產業,目標用戶不明確,獲取用戶成本極高,而且沒有一個聚焦點,你推薦給朋友的特惠商品等他去看的時候很可能已經下線了。而聚劃算依托淘寶,做淘寶系統內賣家的產品展銷,是不同于其他團購網站的思路。
團購網站都在花大價錢獲取流量,價格戰一直不休,用戶粘性極差,這個行業現在只有做入口的公司賺錢。相比團購,我個人更看好垂直電商,因為垂直電商目標用戶更明確。
百度新聞:你預計未來五年移動電商的市場規模能有多大?在整體電商市場中能占多大比例?
黃若:我個人非常看好移動電商。
因為用戶就在移動端,而且未來會越來越多。這要求電商企業必須從移動端角度考慮未來的產品。PC端是search主導,到了移動端就是push。現在很多電商企業做移動端產品還是用PC端的思維在開發,很多工程師都是做PC產品的,難以擺脫思維定勢。
在移動端,淘寶不可能繼續維持統治地位,就像谷歌顛覆微軟統治地位,Facebook顛覆谷歌統治地位一樣,這是歷史大勢。我個人很看好微信在移動電商的發展,因為這是一款完全適應移動互聯網的產品,與電商結合會爆發很大的生命力。PC端購買轉化率很低(1%-1.5%),如果微信做得好,很有可能提高轉化率。 至于五年后移動電商能發展到多大規模,我覺得至少是五五開,能占到整個電商市場份額的一半。
百度新聞:對于有志于在電商領域創業的年輕人,你有什么建議?
黃若:過去幾年我遇到過很多在電商創業的年輕人,也很有感觸。
如果要提到建議,我覺得有兩點。首先就是一開始不要貪大,不要一開始就想著要做馬云第二。在一個已知范圍內做到更好就已經很好。即使改變世界,一開始也只需要一個支點。
另外,從投資人角度來看,光有創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找到創意與現實的連接點。現在比過去有更多的機會,資本與市場結合更快,監管環境也變得輕松。這些都為年輕人提供了很多創業機會。
電商領域,特別是移動電商領域,還有很多機會,這是個新的市場,充滿underserved(服務水平低下的),比如移動端安全支付問題,就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這是因為現在很多公司還是以PC端的思維在做,需要新進入者利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