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精英人物】一位中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中國夢”,對匹克集團董事長許景南來說,他的“中國夢”就是:致力于把匹克打造成享譽國際的民族品牌。
許景南辦公室座位正中央掛著一幅畫有梅花的水墨國畫。“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的堅韌不拔、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正是許景南二十多年創業歷程中,頑強的奮斗精神與堅定的民族氣節的最佳寫照。
“要實現中國夢,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民族自信心。我們缺失這個自信心已經很久了。”在自己辦公室的茶桌邊,許景南與早報記者談起自己的創牌夢、中國夢。
“民族復興這個夢,我們國人做了幾百年。”許景南說,鴉片戰爭以前,歐美工業革命腳步加快,中國由于封建王朝統治者的故步自封而落伍了;一場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門戶,從此中國經歷了百多年的落后與挨打;改革開放開啟了中國新時代,今天全球經濟一體化已成趨勢,我們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時代。
二十五年前立志自創民族品牌
盡管當今國內不少鞋服品牌還在因為商標權問題而官司糾紛不斷,但早在25年前,許景南就有了創自主品牌與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1988年,一次為國際名牌貼牌加工的投資項目因故半途中斷,讓許景南一夜之間陷入困境。沒有自己的品牌,永遠只能做別人的代工廠,為了不讓多年努力的心血付諸東流,許景南痛定思痛,立下了打造自主品牌的決心。
“當時就想,為什么我們就只能為別人貼牌加工?中國企業應該有信心、有志氣創造自己的品牌。”許景南說。
“品牌說到底就是一種精神。”許景南覺得很多同行和他一樣,“在國際市場上,有著屬于自己的、值得驕傲的民族品牌,我想這都是幾代中國人的夢,這也是民族品牌的中國夢吧”,許景南說。
為了實現品牌國際化,許景南把原公司名“豐登”改為“匹克”,“這個名字在英文中是‘山峰’的意思,有攀登高峰的含義,能讓人聯想到奧林匹克的競技精神。”許景南說。
許景南很早就有了品牌國際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從1996年起,但凡人口達到30萬人的國家,匹克就會申請商標注冊,如今已在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申請注冊,并拿到160多本證書。“國際化的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情,我們在美國注冊整整用了15年的時間,1993年開始注冊,2008年才拿到證,其間我們費了很多周折。”
“創國際品牌是一個光榮偉大的事業,也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匹克在創業初期就定下了品牌國際化的目標。當時內部也不是都認可的,很多人認為我們沒有經驗和資源,是不是過早提出了國際化。然而,現在看來,并不存在過早的問題。”許景南說,如今,匹克的外銷是增長的,以前匹克跟外商都是談價格,現在談的是代理的條件,這個是質的變化。
“我們要實現中國夢,就一定要堅定自己的民族自信心。”許景南說,“我們民族品牌要走出國門跟外國人競爭,一定要有自信。信心是股內在的力量,我們要強大,首先要在內心里強大,匹克國際化之路的這些年,我們更深切地感悟到自信心的重要性。”
如今在美國開辦全球訂貨會
在接受采訪時,許景南向記者透露,又一場在美國舉辦的全球訂貨會正在籌備中,這是國內首家體育品牌在海外舉行的針對海外采購商的全球訂貨會。
自2010年在美國設立分公司以來,匹克在美國已開設兩家旗艦專賣店,加上已經投入使用的匹克美國研發設計中心,跨國設點將為匹克進軍國際市場提供契合當地市場需求的設計和產品。匹克的戰略目標就是通過美國市場影響全球市場。
“目前我們在全球有30多個代理商、200多個專賣店,近兩年來,海外銷售額超過了總銷售收入的10%,漲幅喜人。”許景南說,有的海外經銷商一人開20多個店,而且不斷在增加,這就是經銷商對匹克產品的信心,此時,再通過美國市場帶動國際市場,有著非一般的意義。
許景南大致介紹了目前匹克已經進行的全球布局規劃:“海外‘作戰’計劃中我們提出了‘三百目標’,一個‘百’是匹克商標完成100個國家的注冊,另一個‘百’是在100個國家和地區銷售匹克的產品,最后一個‘百’是匹克產品在海外銷售達到100億元人民幣,這個目標,我們期望能在10年后實現。”
“過去有一句話:誰先接受市場經濟,誰先贏得未來。如今是,誰先接受全球經濟,誰就贏得未來。”許景南說,經濟全球化是泉州民營企業的又一個機會,我們的出路是積極走向全球,改革開放的平臺證明了泉州人的勤勞與拼搏精神是可以創造未來的。而放眼全球市場,泉州企業依然有信心和能力應對,不怕任何挑戰。
贊助國際賽事爭奪頂級球星
曾經,面對著美國人質疑中國企業贊助NBA能力的時候,許景南向他們證明了中國企業匹克有這個實力。“我們每簽約一支球隊,每贊助一個國際賽事,每跨入一個海外新市場,都是在創國際品牌的道路上前進一大步,這也是民族品牌在國際市場上實現中國夢的一大步。”許景南說。
如今匹克已是NBA第三大籃球贊助商和FIBA(國際籃聯)最大的籃球產品贊助商。同時,還與新西蘭、澳大利亞、塞爾維亞等國家隊的籃球隊都展開深度的合作。
德國不僅是世界籃球強國,體育用品產業也十分發達,阿迪達斯就誕生于此。可就在前不久,德國籃協居然“舍近求遠”來到泉州,與匹克合作。按照雙方約定,今后,匹克將為德國籃協旗下男籃、女籃、青年隊等提供贊助,包括比賽、訓練服裝及其他配套裝備。作為回報,德國也將利用自己在歐洲的影響力,積極推廣匹克品牌,努力將匹克打造成歐洲知名的運動品牌之一。
“目前,匹克簽約的籃球隊已遍布五大洲。”許景南說,以前,中國的企業簽約球員都比不上耐克、阿迪的高端,現在匹克開始與他們競爭頂級球星。“2010年籃球世錦賽,進入決賽的4支球隊穿了3個品牌服裝:耐克、阿迪、匹克。我觀看比賽時非常自豪。”許景南說,以前只能挑一些耐克、阿迪看不上的球員合作,現在匹克也開始與他們競爭頂級球星了,“無論是全明星球員帕克、麥基,還是年輕的新秀,我們都有足夠的實力和品牌號召力去與對手競爭。如今匹克NBA代言人增至17名。而且,我們一直在尋找下一個姚明,下一個科比,在起跑線上與他們展開爭奪”。
除籃球項目的合作外,奧運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綜合賽事資源也正在成為匹克的新戰場。去年結束的倫敦奧運會上,匹克贊助的七個國家奧運代表團總共拿了七塊金牌。去年,匹克還與美國大學生體育代表團簽約,該團體是美國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官方團體。此舉表明匹克新一輪的市場國際化擴張計劃正在美國悄然展開。
20多年來,在許景南的帶領下,匹克實現了從貼牌加工到自主創牌、從本土化品牌到國際化品牌、年銷售額從數百萬元到幾十億元的大飛躍,成為中國體育用品市場五大領先品牌之一。
感悟成功的背后是國家強大
對于許景南來說,匹克品牌國際化的實現,除了自身的努力外,還離不開強大的祖國在背后支撐。研究一下當前知名的跨國公司不難發現,這些公司是市場的拓荒者和領先者,他們今日的成功恰恰證明一點:一個強大的品牌的背后,必定有一個強大的國家,而不僅僅是抓住了市場空白期的歷史機遇那么簡單。比如蘋果電腦來自美國,索尼來自日本,大眾汽車出自德國等等。他們都來自經濟、科技等領域全球名列前茅的發達國家,強大的國家實力,讓他們有資本去抓住市場先機。
“匹克能夠成功走出去,不僅因為匹克自身實力的增強,更在于國家綜合國力的躍升。”許景南堅信,弱國無品牌。中華民族的復興與國家整體實力的加強,讓中華文化再次廣為傳播并被廣泛接受,讓企業創建自主的國際品牌成為可能。
許景南談到,提出創國際品牌的構想時,他就認同兩個觀點。一個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性,今天,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上升至全球第二位了,總量要繼續發展必然需要更大的海外市場來支撐。另一個觀點是,改革開放必然會帶來中國的強大,強大的中國必然會出強大的企業、強大的品牌。
許景南相信,中國企業的發展將隨著國家的發展而逐步強大起來。隨著國家實力的逐漸增強及國際地位的日益提升,中國的企業必將在國際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