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F.Drucker)的鐵桿粉絲,丁世家幾乎研讀過他的所有著作。“組織的目的是使一群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業,所以組織必須著眼于人的長處。”丁世家對這句話非常贊同。
“我常對丁世忠說重要的不是找人,而是留下人。”丁世家說。他對弟弟所倡導龐大的組織架構心生畏懼。“我反對龐大,越大越慢,你說是九個中心溝通快,還是六個中心快?”他說。
“高壓鍋、榨汁機與絞肉機”,榨干每一分錢
在贊助場上,丁希望榨干所花的每一分錢。看球時,他會抱怨現場的安踏滾動廣告不夠,并要求安踏杜絕在比賽現場暫停時插播廣告。安踏總裁助理徐陽不得不認真的研究廣告時間,最終將廣告滾動時間由40秒改為兩個20秒,由此增加廣告頻率。丁曾發現在CBA球員合影中,安踏標志露出太少,他隨之要求每個球員座椅后背都要貼上安踏LOGO,隨后它又發現標志露出太多,再要求下屬更合適的呈現比例。有時候,他會突然布置下列棘手難題—在球員精彩扣籃時攝像機如何最大限度掃到安踏的廣告牌?某支CBA球隊值得多少錢?
為了確保執行效果,一些人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壓力。徐陽即自嘲稱自己在CBA是“出了名的名聲很臭的人”。“你能想象出席全明星賽,全場只有我拿著秒表掐算廣告版滾動時間嗎?即使這樣,丁老板還覺得做的不夠。”徐說。
為了確保執行力,丁世忠尤其強調總監負責制。“如果丁詢問其某個細枝末節的問題,你如果含糊其辭肯定會被罵死。”徐陽解釋說。例如丁會在看CBA比賽時突然詢問上場球員中,耐克、李寧、安踏的簽約球員分別是多少。這些數據徐陽都必須爛熟于心。
“對于一些人來說,丁老板很像高壓鍋、榨汁機與絞肉機。你永遠不要指望他直接承認錯誤。他認錯的方式通常是將對方的意見轉換為個人意見,并以此教育對方。”一名下屬說。丁幾乎無法容忍任何缺陷。在三月末的一天,丁突然出現在北京首都體育館旁的安踏旗艦店旁,在店內整整呆上三十分鐘,不停對商品及陳列品頭論足。
他發現店內缺乏團隊款的籃球服,之后丁又要求購買加內特限量款籃球鞋,店員答復稱缺碼。這顯然不能令其滿意。丁于是大為光火。
丁將上述癥結歸咎于“大企業病”。“依照我的性格和正常情況,以前十天應該全部做好的事,現在變成兩個月。”他抱怨說。丁世忠最推崇的零售店鋪有二,其一為香港九龍尖沙咀漢口道的阿迪達斯旗艦店,其二則是英國倫敦牛津街歐洲最大的耐克斯旗艦店。“我有時候會在門店前整整站了半個小時。我回鄉如果那個店換成安踏能不能生存?”丁說。
在丁看來,企業競爭的實質可概況為效率與速度。這正如他打高爾夫—姿勢非常難看,但出手卻很精準,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縮短桿數。眼下他正為一個細節憂心忡忡。“全公司的機票安踏都是統一定,如果我想周末讓人捎帶東西到北京,很多時候行政總監都告訴我說周末人都不愿意出差。這怎么行啊。”丁說。
很多時候,丁會習慣性挑戰下屬極限。“為了更全面了解情況,他有時會刻意將反面意見放大,從不愿意會議上出現一面倒的情況。”張濤說。丁曾置給下屬這樣一道難題—安踏的品牌精神永不止步能否繼續使用5年,如果不能是否需要新的詮釋。不過,在正式會議前,丁卻自己想通了。“他對熟悉的人很兇,很少夸人,若他認可一件事情,不批評就算不錯。”徐陽說。丁亦熱衷于爭論問題,有時會爭論的非常激烈,但過后就當什么沒發生一樣。
“他很反感下屬的邀功行為。即使你做的不錯,也要盡力找不足,也要想改善。如果你承認錯了,他也很包容。”張濤說。
細節控,遙望王永慶
丁亦從不相信數據——只要這些數據不是其親自所得。“在潛意識中,他都會認為所謂的第三方數據都是假的。”徐陽說。在倫敦奧運會結束后,一些下屬會拿出第三方媒體監測投放、分析、總收視點、千人成本等簡報數據向丁匯報,丁對此都大加反駁。
這或許源于丁本人對數字過于敏感。在倫敦奧運會期間,他甚至會親自計算安踏的廣告投放次數,并會因某場關鍵比賽的廣告投放次數少于競爭對手而大發雷霆。準確的說丁只在一種情況下相信數據,即數據難看時。在奧運會后期,回到中國的丁曾在凌晨四點發微信給下屬,要求其解釋為什么某一天安踏的廣告投放次數少于李寧。而在日常經營中,丁最關心的數據是同店增長、庫存與及時回款。
“丁世忠會盡其所能從其周圍的一切人和事中汲取信息。他就像是一塊精明的海綿。”張濤說。丁本人即是安踏產品體驗者,他曾戶外郊游,發現安踏鞋子打滑,事后追究發現其鞋底橡膠不適于戶外產品。有一次,丁身穿籃球褲爬山,發現安踏籃球褲腿比一般的褲子要長,經詢問得知籃球褲的設計行規即如此。不過,丁對比并不滿意,他要求設計研究消費者籃球褲的日常穿著習慣,以便弄清是否真的需要長一些。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一次,楊紫明去丁的辦公室,發現丁若有所思,他脫下鞋子拿起來聞一聞,他甚至也讓楊也聞一聞。楊倍感詫異。尷尬之下,丁解釋稱其所穿鞋子的制作工藝中裝有抑制腳氣的芳香劑,他想了解一下這種物質是否真起作用。
這種投入或許源于父親的身教。“我最常對他說的就是,做事情要全身心投入。你不拼命去賺錢,錢不會自動跑過來找你。”丁世忠的父親丁和木對《環球企業家》說。
但在丁世忠看來,他的錢已足夠多了。在金錢之外,丁的終極目標是成為臺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式的人物。2007年,丁與偶像王永慶有過一次貼身偶遇,地點是在香港維多利亞港邊的怡東酒店。令丁世忠倍感驚奇的是陪同這位九十歲老人的僅有兩名助理,老態龍鐘的王仍親自辦理入住手續,完畢之后,王一個人坐在大堂沙發上閉目養神。丁世忠遙望良久,未敢驚擾。(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 |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