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精英專訪】在鞋服行業迅速崛起的當下,許多品牌浮浮沉沉,策樂品牌經過近二十年的厚積薄發,憑借著其強大的市場核心競爭力正從中國市場逐步突圍。一直以來,策樂品牌引導人們用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快節奏的工作與生活,從容行走于繁忙喧囂的都市之中。經過多年探索與積淀,策樂已經在中國一線城市核心商圈與國際大牌分庭抗禮,成為享譽國內的領軍者。

策樂品牌總經理馬博毅
2010 年,通過近乎苛刻的篩選,更是一舉成為中國奧委會皮具產品的唯一指定供應商,緊握住了此次揚名國際的良好契機,但策樂品牌總經理馬博毅卻在這個大背景下,仍把“練好內功、強化三個競爭力”作為公司未來面臨的最大挑戰。“ 2012 年是非常有挑戰性的一年。挑戰是對企業最好的歷練,也是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在觀音山的運營中心 11 號樓上,我們見到了策樂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博毅,熟悉他的人都喜歡喊他老馬,而老馬偶爾自己也會調侃,這輩子經常走入“邪”(鞋)門。在片刻的采訪中,馬博毅侃侃而談,他時而豪爽笑談人生,時而嚴肅看待企業的發展與團隊的建設,其對市場的發展獨具見解,對企業的運作管理理念,充分展現了馬博毅遠見卓識的風范,也讓我們看到策樂( cele )品牌開拓進取、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借力奧運,成功躍級
策樂( cele )于 2010 年憑借卓越的品質和設計理念成功簽約中國奧委會,策樂開始從市場擴張轉向品牌擴張,能獲得中國奧委會的青睞,無疑是中國奧委會對策樂品牌及產品的最高贊譽。
記者:作為中國奧委會指定的皮具供應商,策樂與中國奧委會的合作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馬博毅:我們選擇與奧委會合作是一個很好的擴展更多銷售渠道的機會,同時也能讓我們的品牌和產品接觸到更廣泛并更具代表性的消費者,包括那些愛好體育的精英人士。例如今年的倫敦奧運會,策樂就為中國體育代表團提供了兩款鞋子,一款是供中國奧委會官員出席奧運會穿著的正裝皮鞋,另一款是供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運動員在開、閉幕式入場時穿著的 “ 帆船鞋 ” 。無論是從技術上看還是從品質上看,策樂奧運專用鞋都很超前,其含英倫時尚的國際化元素與產品的高質量保證將受消費者的推崇,其平易近人的發展理念,也愈加讓產品帶上了更多人情附加值。
記者:基于賽事營銷,策樂采取了哪些相應的營銷活動?未來還會繼續和中國奧委會合作嗎?
馬博毅:事實上,為了配合賽事營銷,我們采取了很多相應的營銷活動,比如最近正在火熱進行的就是 “2012 年科學行走指導活動 ” 。本次活動一共設八個站:長春、西安、沈陽、濟南、成都、北京、蘇州、廈門,由專家在現場普及科學的行走健身知識。要做到科學地行走,正確的姿勢、步態以及一雙合適的鞋子都是必不可少的,F場除了有奧運冠軍親臨外,還邀請到重量級的生物力學專家坐陣,貼合消費者生活的足部健康知識宣講與互動活動。此次活動,時間之長,參與人數之多,均標志著策樂( cele )回饋消費者的態度上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同時也預示著策樂( cele )一直倡導的自由輕松的生活方式又一次升級。
厚積薄發,領跑鞋業
所謂策樂,策乃策略人生,樂即樂享生活。它不僅僅代表著都市喧囂中悠閑的愜意,更是一種生活的智慧。用最智慧的姿態從容走過人生,快樂享受生活的每一刻。在穩健發展的態勢下,策樂( cele )也在積極尋求品牌突圍之道。
記者:策樂的銷售網絡已經輻射到全國各個地方,策樂品牌目前的一個定位是什么,未來在產品研究有什么樣的規劃?
馬博毅:目前策樂( cele )的核心消費者年齡在是 35 歲左右,未來策樂( cele )將把消費群年齡定位在是 25 歲— 35 歲,囊括年輕時尚群體,F在策樂( cele )的產品是以男鞋是主的單一品牌,未來策樂( cele )必然要走多品牌戰略;在經營上,減少粗放型的渠道擴張,調整成店效提升為重點的垂直增長;在整個供應鏈體系,將以保證‘時點上市’為核心;另外要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投入,為企業瘦身。
記者:從 1995 年到現在,策樂已經走過 17 個年頭,前進的步伐愈加穩健。為了做得更好,策樂現在在做什么努力?對于未來,又有什么規劃?
馬博毅:現在策樂正在做的事情,一個是對品牌 DNA 更準確的抓取,一個是擴張市場。目前國內符策樂定位的市場不超過 700 個,憑借獨到的市場洞察和穩健的運營積淀,策樂建立了完善的市場開拓和支持體系,并構建起覆蓋全國各區域的零售網絡,在中國一線城市的核心商圈,擁有 400 多家終端零售網點。
可以預見的是,策樂在未來一定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我們預計策樂在三至五年內成為休閑鞋業的領軍品牌。雖然策樂從 1995 年就開始了,但早先我們是貼牌生產,采取的是批發模式,而真正的積累和沉淀可以說是最近幾年才開始的。未來,策樂希望在企業文化上有更多的沉淀,同時,對市場的擴張也是我們的一個重點,也正在做一些相應的調整。
2012 年策樂將和意大利超級設計公司合作,將更精準地把握潮流前線。目前我們仍舊將重點放在國內一、二線城市的中高市場上,下一步將充分挖掘國內市場資源后,再健步走向國際市場,建立起民族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典范。”(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