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戰略管理】在全球產業分工的大背景下,很多最有價值的品牌,其產業鏈上的多個環節都通過外包解決。耐克、蘋果、豐田等這些商業上成功的品牌都是將大多數生產經營環節外包。其中涉及零部件制造、整機組裝、物流、呼叫中心、售后維修等環節。新經濟下新興的企業模式——輕資產公司,例如我國的凡客誠品等更是外包的天生踐行者。他們拋棄了廠房、設備、原材料等需要占用大量資金重資產,因為重資產往往使得企業尾大難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喪失獲利機會。
然而,企業垂直一體化的步伐也從未停止,傳統產業有煤電一體化,新興產業有京東商城融巨資自建物流。很多大中型商業銀行的計算機系統開發最早都是外包給軟件公司,云計算的概念更是鼓勵企業的IT外包,但是目前自建軟件中心,自主開發系統成了銀行業不謀而合的選擇。
企業的邊界如何劃定,如何面對外包和垂直一體化的決策,是企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一、利用企業邊界理論解讀外包現象
每家企業都是產業鏈中的一環,同時也是市場中的供給方。在運營中,企業必須決定產業鏈中的哪些活動在企業內部完成、哪些交由市場完成,同時決定供給的規模,這就是企業的邊界。
外包作為企業一種經營策略最早起源于企業管理實踐。哈佛商業評論證實,外包模式是過去幾十年來企業最重要的管理概念和經營手法。在外包環節的選擇上,主導企業都保留了自己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較難掌控的環節。比如蘋果和豐田都主要專注于核心部件、軟件的研發設計和品牌的塑造維護。從交易成本角度來看,核心企業之所以保留某些環節,是因為其組織成本與外包的交易成本之間存在明顯差異:
(1)一般而言,這些保留環節投資風險較大(比如技術研發),一般沒有承包商愿意承擔這種風險,換言之,如果有承包商愿意承擔風險,那么交易價格必定很高。
(2)保留環節一般專業性較強,可供選擇的承包商較少,核心企業在與之討價還價時沒有優勢地位,所以交易成本必然較高。
所以,在現實情況下,承包商承擔的價值鏈上的高端環節不多, 高技能的人力資本在企業中所占比例很少,廠商大都采用了大規模、專業化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成本會大幅下降。
企業的能力邊界將企業置身于外包生產網絡中,關注的是企業對網絡中其他成員的影響力。不同企業的能力邊界是不同的,實質上是因為不同企業在外包網絡中與其他企業的關系不同。核心企業在外包網絡中與其他企業建立的大都是一種正關系(石建中,2009),正關系是指企業能夠在外包生產網絡中獲得一定的權威,并借此對其他企業進行原本在科層內部才存在的協調、指揮與干預,對企業能力邊界擴展有正面影響的關系。正關系的強度越強,企業對與其有關系的企業的影響力和控制力越大,越有利于企業擴張能力邊界。而許多層次較低的承包商在外包網絡中建立的關系則大多是一種負關系,負關系是指企業被其他企業所俘獲與控制,對能力邊界擴展有負面影響(金家宇,2011)。當然對于長期處于被動的負關系下的承包商來說,其違約的可能性較大,相對應的核心企業對其的監督和管理成本有上升的可能。
企業的能力邊界始于企業內知識、資源和能力等因素形成的競爭優勢,企業如果能夠借助這種競爭優勢占據外包網絡的核心位置,并通過與其他網絡成員或松散或緊密的合作關系對網絡資源進行整合,那么企業的能力邊界就能夠得到不斷擴張。本文認為,企業邊界是由企業自身的核心能力決定的,企業邊界主要體現為一種能力邊界。也有學者提出無邊界企業的概念:由于核心能力可以在不同的領域進行延伸,乃至在不同的價值網中無限次地重復使用,因此,企業的能力邊界是無窮的(李海艦,原磊,2005)。
二、利用企業邊界理論解讀垂直一體化現象
在某種意義上,垂直一體化是外包的反向操作。企業的交易成本會因為機會主義和信息不對稱的存在而增加。機會主義和信息不對稱的影響主要發生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選擇交易對手企業階段,一方面為了爭取承包,承包商經常故意隱瞞對自己不利的信息,這大大增加了核心企業選擇優質承包商的難度。特別是承包商如果成立的時間不長,不是上市公司,又缺乏能夠提供相關信息的第三方機構,那么核心企業的逆向選擇可能性就會大增。如果為了避免風險,只選擇熟悉的公司,有可能錯過價格較低的機會。如此,增加了搜尋和選擇成本。
第二,外包實施過程中,如果外包雙方缺乏一套完備的信息追蹤和溝通機制,承包商準確理解發包企業對外包業務的具體要求和持續改進建議,以及發包企業對發包任務實行精確控制的難度就將大大增加。如今,隨著分工全球化的發展,不同文化、不同制度和發展模式的企業之間的合作比比皆是,磨合成本之高,有時會出乎企業家的預料。如此,增加了管理成本。
第三,由于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異和距離遙遠,核心企業對承包商的監督缺乏力度。除了利益的約束,核心企業很難找到其他方法約束合作企業,使其在理念、風格、文化上與自己保持一致。特別是當承包商處于較低地位時,它缺乏保護核心企業品牌形象的動力。比如蘋果公司在中國的代工工廠屢屢出現勞資糾紛、污染環境的事件,給蘋果公司提出了如何監督承包商的難題。
垂直一體化公司采用的內置生產組織方式有助于防止上下游企業之間機會主義行為, 但又會產生將機會主義從市場帶入企業的可能。于是垂直一體化公司采取內包的生產組織方式,通過將需要一體化的法人企業吸收為成員,或出資設立新的法人企業,一方面讓其保持獨立法人地位,以解決激勵問題;另一方面,以產權為依據,實現對子公司的代理人的選擇和企業的監督,以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內包這種生產組織方式使企業在不改變價值鏈的整體產出的情況下,將價值鏈投入環節放在企業內部完成(林航,2009)。
三、企業的選擇
根據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的原理,企業家本身的商業敏感性顯然高于理論研究者,他們對成本的計算是他們決策的前提。分包方式從普遍意義上來說有利于生產成本降低,也會擴大企業的能力邊界,甚至導致虛擬企業的出現。分包似乎給企業邊界的無限拓展提供了可能。但垂直一體化的操作也是時有發生的——建立了新的生產實體或通過并購實現。
如果社會誠信體系無法建立,承包商的利益被跨國公司或其他核心企業無限壓縮,承包商有很強的違約動機,那么阻礙分包的機會主義和信息不對稱問題就無法解決。如果承包商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或者核心企業也不愿盡到輔導、培訓的義務,那么監督成本也會居高不下。當然,如果大企業都轉而采取垂直一體化的方式組織生產,其邊界又是極其有限的,同時會使小企業喪失機會,經濟失去活力。所以解決交易成本過高的問題,才能使企業的邊界不至于扭曲。(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