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戰略管理】造成當下國產運動品牌如此慘淡的根源是,經銷壓貨模式的難以續持,以及庫存管理和品牌管理的雙重不力。
眼看著起高樓,眼看著樓塌了,曾經風生水起的國產運動品牌,當下卻已進入蕭瑟之季。據報道,在過去的兩年中,國產運動品牌的關店潮一直在持續,而與之相伴隨的,不僅是營收和利潤的大幅下滑,其股價更是普遍狂跌,李寧和361°僅兩年多時間,股價跌幅就分別高達71.60%和60.32%。
如果單純尋找外部因素,則既可以歸之于,在2008年奧運會的東風將國產運動品牌拉至峰頂之后,自然會進入滑落階段,又可以歸之于,作為運動品牌的主要消費群體,在我國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之下,五年來6-14歲的學齡人口減少已高達近2000萬。
但是,外部因素或可解釋國產運動品牌為何緩步不前,卻難以從根本解釋為何慘淡如此。造成當下國產運動品牌如此慘淡的根源是,經銷壓貨模式的難以續持,以及庫存管理和品牌管理的雙重不力。
先論經銷壓貨模式的難以持續,在國產運動品牌的起步階段,因為需要加快資金流動速度、以及刺激經銷商銷售熱情,經銷壓貨模式曾經為國產運動品牌的高速擴張立下汗馬功勞。但是,成為蕭何,敗也蕭何,在國產運動品牌已具規模且經銷網點倍增之后,持續不斷的經銷壓貨模式,必然會造成經銷商的消化不良,從而系統導致國產運動品牌對經銷網點管控的失控以及持續堆砌的高庫存壓力。
再論庫存管理和品牌管理的雙重不力,眾所周知,在快銷時代的今天,尤其對于快時尚的運動品牌,其商品的高庫存,不僅會影響企業的資金周轉效率,而且會造成創新不力的品牌負面影響,以此看國產運動品牌,必須承認其嚴重落后于國際運動品牌,與阿迪達斯和耐克這樣的國際運動品牌50-70天的存貨周轉期相比,國產運動品牌的存貨周轉期普遍高達80-100天。
此外,國產運動品牌的管理不力,亦是造成其當下經營日漸慘淡的根源之一,國產運動品牌的管理不力,除與其自身成長歷史較短、暫無余力全面角逐全球主要賽事外,更與其缺乏系統的品牌塑造有關,而在我國消費人群的品牌分辨力日漸提升之下,缺乏品牌的系統管理能力,必然會導致國內運動品牌的市場空間進一步弱化。
就當下而言,國產運動品牌顯然有必要痛定思痛,深刻反思其經營日漸慘淡的內在根源,并全面提升其庫存管理和品牌管理能力,而不能將其完全歸之于外部因素。只有如此,國產運動品牌才有可能實現末路扭轉,在經過2-3年的穩定修復之后再塑輝煌。 (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