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戰略管理】 當今世界正面臨一系列前所未有、錯綜復雜的全球性挑戰。在經濟發展之外,大量的社會需求迫切需要得到滿足。越來越多大型企業,它們的業務遍布世界各地,已經突破了某一個國家的界限,它們不僅是各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參與者,在環境及社區方面的投入也可以推動當地社會的全面發展。應對全球挑戰,企業應該承擔更重要的角色,這也是企業的下一個增長點。社會創新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是人類為滿足自身生存和發展的社會性需求而從事的創造性活動。社會創新的活動領域主要是社會領域,如教育、醫療、養老、扶貧、助殘、環保等領域。
對于企業來說,社會創新將傳統的CSR轉變為SCR,讓S成為前提條件,也就是說企業用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及社會需求的應對開展產品服務創新、組織創新、流程創新、營銷創新等一切與業務發展相關的創新活動,最終推動企業經濟價值與社會發展的共贏。
將社會關注融入可持續發展
越來越多領先企業在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中明確提出了對環境及社會發展的關注。
2010年11月,聯合利華在全球范圍內公布了可持續行動計劃,承諾未來10年的可持續發展。該計劃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其適用于全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包含約60個具體目標,其中包括改善健康與衛生狀況(健康與衛生、改善營養)、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溫室氣體、水、廢棄物)以及提高大眾的生活水平(可持續采購、提高生活水平)三個主要的方面。通過這一計劃,聯合利華實現了與各利益相關方的價值共享,并實現了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洋河股份則以“中國夢”的品牌主張為載體,不僅助力一方發展,同時關注慈善事業,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公益活動,與社會大眾一起用創新的公益來分享企業發展成果。洋河股份董事長張雨柏將其核心理念歸結為,“領先領頭領一行,報國報民報一方”。除了“尋找最美鄉村醫生”的慈善圓夢活動,洋河還牽手浙江衛視演繹“中國夢想秀”,并成為本季中國夢想秀“夢想助力基金”的捐助者之一。塑造奮發圖強、不斷進取的品牌精神,激發國人追逐“中國夢”,積極倡導正確的價值觀。
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開展社會創新,還可以幫助企業贏得更好的政策支持,這一點在中國尤為突出。有效地應對政策方向,企業將獲得理想的業務發展環境,同樣也能規避一些潛在的政策風險。
產品創新中的社會關注
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為生產、物流等環節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點領域。實際上,原始創新才是推動企業環境、社會績效提升的起點,因為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材料的選擇,產品的生產方式,物流過程的排放,產品的消費方式及回收方式等,這些問題也關系到整個產品生命周期是否是環境友好的并真正可持續的。為環境及社會創新,不是以犧牲產品性能為代價的。而是從客戶需求出發,兼顧產品的效能及環境表現。
金佰利的紙制品所使用的原漿均獲得了包括SFI (美國可持續林業倡議)、FSC(森林管理委員會)等在內的世界五大森林體系的認證,通過保證原料的可持續性直接推動了產品的環境友好性。
彪馬(PUMA)推出了非常創新的產品包裝Clever Little Bag,簡約到僅用一張紙和一個環保袋即可完成鞋盒與購物袋的所有工作,提高鞋盒循環利用率,同時也減少一次性袋子的使用。此外,這個包裝因為減重,還有效地降低了物流中的能源使用和排放。
而在金融領域,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銀行在采納“赤道原則”!俺嗟涝瓌t”是2002年10月世界銀行下屬的國際金融公司和荷蘭銀行,提出的一項企業貸款準則。這項準則要求金融機構在向一個項目投資時,要對該項目可能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進行綜合評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桿促進該項目在環境保護以及社會和諧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目前“赤道原則”已經成為國際項目融資的一個新標準,適用于全球各行業總成本超過1000萬美元的新項目融資。包括花旗、渣打、匯豐在內的60余家大型跨國銀行已明確實行“赤道原則”,在貸款和項目資助中強調企業的環境和社會責任,項目融資額約占全球融資總額的85%!俺嗟涝瓌t”是金融機構通過產品與服務創新與融資企業共同履行社會責任的典型案例,最終的收效是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獲得貸款,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促使社會獲得了更大的效益。
推動產品的社會創新為企業帶來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建立了產品的差異化,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價值,提高了消費者購買預期并定義了市場新的游戲規則,從而成就了企業更加優異的市場表現,推動了企業與環境、社會共贏的可持續發展。
價值鏈的社會創新
企業在實現價值的過程中通過職能部門及生產運營的各個環節,總會與這樣或那樣的社會需求相聯系。企業若能從共享價值的角度,應用創新的運營方式來應對社會議題,自身的競爭力也會隨之提升。
以企業的采購和供應鏈管理為例,社會創新的價值在于如何通過采購的杠桿來與供應商實現共同的可持續發展愿景。
沃爾瑪在這一領域做出了表率,創新性地提出了“農超對接”項目,通過對農產品進行直接采購,幫助農民提高市場適應能力,鼓勵和引導標準化和規模化生產,并指導其在生產中推進環境保護。這些舉措不僅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保證消費者能夠買到更加新鮮、健康、環境友好的農產品,最終實現環境、顧客、農民及地方經濟的多贏局面。
星巴克在咖啡豆的采購政策中也有非常創新的舉措,除了在產品品質和商業表現的要求之外,還對供應商在環境保護及社會責任方面的表現有特別的要求,通過這些舉措,星巴克篩選了最優質的供應商,也確保了自身咖啡的品質。實際上越來越多的企業還通過采購的政策來支持弱勢群體,比如從社會企業或殘疾人經營的企業中采購等等,而其中的社會效應也是顯而易見的,在獲得同等質量的產品供應的同時,企業也獲得了良好的聲譽。
社會創新還表現在價值鏈的各個方面,比如通過生產環節中的技術創新,關注節能減排,從長遠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比如投入員工的職業安全與健康,并鼓勵員工參與公司的責任倡導,而最終員工的忠誠度也隨之提升;此外還有應用創新的政策或技術來實現物流過程中的碳排放并長遠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等等。
綜上看來,企業的盈利與非盈利的界限似乎正在打破,用創新的方式應對社會需求,并創造企業價值將成為企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點。(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