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戰略管理】品牌故事不僅僅是故事,而是人性和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自吹自擂和編造夸張的品牌故事,已經讓人麻木和生厭。
好的品牌,必須有好的故事——一位品牌創業者如是說。
和大部分朋友一樣,筆者曾對“品牌故事”這個提法有很多片面誤讀,最常見的通常有:品牌故事就是講述一個品牌創始人的故事和品牌的成長史;品牌故事就是講述和品牌相關的感人故事,可能是真實的,也可能是虛構的。
而現實是,并不是每個品牌或者創始人在成長歷史上都有有意思的故事可以講,也不是每個品牌本身的特質都適合拿來講故事。所以在實操當中,很多品牌要么生編一個可能被戳穿的假傳奇故事,要么搞出很多消費者根本不感興趣的創始人辛酸史,要么干脆寫更無聊的企業發展史。
前段時間看了一本書,作者Hancock曾在GAP、The Limited Brand(Victoria’s Secret的母公司)和Target工作過20年,書中,他對“Storytelling”(品牌故事)的理解就和我們不太一樣。
實際上,品牌故事并不是很多品牌一開始就有,或者看重的東西。諸多著名時尚品牌,比如BURBERRY(巴寶莉),在30年代,其廣告中宣揚的不是時尚,而是品質和功能,和我們現在看到的手機廣告幾乎沒有本質差別。但是到了戰后,隨著消費者對時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訴求代替性能訴求成為主要購買需求,時尚品牌的廣告才逐漸演變成了目前的樣子。
然而,如此會引發實操上的困難:因為設計本身往往是藝術的、抽象的和難以理解的,所以需要將產品、設計和一種場景結合起來,用來傳達一種容易被消費者感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殊不知,這種產品和場景結合,便于讓消費者體驗的方式就叫“Storytelling”。品牌故事通過“場景帶入”,才能建立起與消費者更緊密的情感連接。
這樣說來,我們之前的理解不是不對,而是太望文生義和太過片面,甚至扭曲了“Storytelling”的原本目標。講品牌故事的目標,一定是為了表達一種能夠觸動消費者的態度,而不是自我標榜、附庸風雅、虛偽造作、東施效顰或者自作多情。
做品牌如做人,有影響的品牌和有魅力的人格具有極大的共通性。我們見過很多品牌宣傳,其目標是從消費者身上榨取更多的價值,所以他們會采用哄騙、標榜、引誘等手段,而這些手段因其較為拙劣,有時反而被消費者鄙視或嘲笑。好的品牌是消費者的朋友,他們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幫助消費者提升自信、表達自我、感受生活的品質。品牌故事,是一種誠意、態度或感受的表達,是和消費者溝通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犀利吐槽馮小剛、張藝謀和陳凱歌和李安的差別。天朝三大導并不欠缺才華,打敗他們的,恰恰是他們的功利和欲望。而李安的成功,源自于對人性的敬畏和尊重。所以,品牌故事不僅僅是故事,而是人性和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來源:/紀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