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渠道管理】近兩年,各大“關店潮”兇猛,一些經營不善、業績不佳的店鋪更是成為首選對象。如何才能保證自己不被淘汰,同時實現新一年的“遠大”目標呢?改變!而改變中,最關注的是核心競爭力,只有擁有“核”武器,店鋪才能走得更安全穩健。
鏡頭一:
安徽L老板,做鞋服生意已有八年,八年改變的,不過是店鋪比以前大點兒,裝修比以前好點兒,賣貨檔次比以前高點兒,說到底其實還是夫妻店。這不,前兩年,L老板所在的同一條街上又開出了好幾家競爭店面,其中所屬W老板的店面頗引人注意,但L老板自認為W老板的生意雖不錯,但店面形象沒有自己的好,面積也較自家店小,一時半會兒難以對自己構成威脅。然而,一次無心的交談讓L老板有些意外,熟人透露,W老板家的營業額竟然比自己苦苦經營了多年的店面還高,這就難辦了。另外,W老板在其他地方也開了好幾家店面,而且也相當成功。
W老板,半路出家,但對零售頗感興趣,自下海后,一直刻苦鉆研,四處取經,在員工管理上也通過逐漸摸索,形成了自家特色,短短2年之內快速成長,目前已經有了4家鞋店。
對于W老板的“異軍突起”,L老板一時難以猜透,這到底是為什么?
鏡頭二:
HY,江蘇省下一個不通火車,下飛機還要坐四五個小時的長途大巴才能到的小縣城。縣城中有一賣場,無論是從店面裝修還是內部陳列來看,都不亞于上海最繁華街道的店面。該店為某品牌一加盟商S老板所有,在當地經營得紅紅火火。就是這樣一個小地方,您認為其年營業額會有多少?300萬?200萬?去年是1200萬!
為何能創造出如此驚人業績?S老板有自己的殺手锏。原來每次訂貨前,S老板都會親自開會定目標,會上對目標進行一一分解,落實到店以至個人,會后大家將按照目標去努力,如果提前完成目標,中途還會對目標進行重新更改,不斷促進高業績產生。當然,這其中的激勵措施也是相當誘人、頗具特色的。
以上我們提到的更多是一個結果,沒有談及真正導致結果的原因——過程,也即達成目標的核心和關鍵。在當今社會,新增了多少競爭對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外部環境變了,自己還在自我感覺良好。那么,該如何打造核心競爭力呢?借鑒他人經驗十分必要。
一、學習學習再學習
世界五百強研究出的應變的最好的措施是什么?——學習。于是世界五百強企業都在建立一個概念,要建立學習型組織。
有朋友說,這太深奧了,離我們太遙遠,實際上,精髓的東西放之四海而皆準,五百強適用,我們一樣也適用,無論你是開一家店還是十家店。有些老板會說自己很忙,沒時間學,但實際上正如圣經里所說“快好的未必能蠃”。有時候,靜下心來聽一聽、看一看,看看未來的走向,看看別的加盟商做到怎樣一個層面了,然后對照自己,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
4年前,筆者的一位朋友和他太太一起開了一家女裝小店,利用4年時間,現在年營業額達到4000多萬元。聊天中得知,這4年來,他拼命地學,從不懂到慢慢開始注意,把別人好的東西買回來拆解研究,到日本學習裁剪,花錢請翻譯,到如今,其展廳中有三分之一的產品都是自己設計而得,如此學習,怎能不發展良好呢?
要知道,鞋服行業是時尚產業,變化迅速,所以一定要學習學習再學習,加盟商們的第一個投資對象就應該是腦瓜,想得比別人快,思路比別人多,觀念比別人新,你一定會走在別人的前面。
二、“群架”勝過“單挑”
有的老板也很好學,但一肚子文化,店鋪經營卻始終難見起色。問題在哪里?還是以筆者的那位朋友為例。
發展4年,年營業額達到4000多萬,問題隨之而來,其近期營業額不斷沒有上升,反而有些東西還搖搖欲墜。他說,他都不敢向外人提起,害怕動搖軍心。筆者與其探討中聊到了店鋪的人力資源問題、中層管理干部問題,發現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員工跟不上他的腳步,而他也未曾意識到,認為“有些東西我自己學就行了,員工聽了也是浪費,而且也不會用心學。”這就是關鍵。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店鋪老板很樂意學習,也舍得投資其中,但一個人學沒有用,只有團隊觀念和行動力與老板一起共同提升了,店鋪業績才能持久。所以如果你感覺自己的創意越來越多、想法越來越多,但創意和想法提出來之后沒有人和你產生共鳴,并且,當你分配一個任務給員工做,他們答應得很好,待到結果檢查時,讓你只想罵人,你就得注意了。你必須重新規劃,帶領員工跟上腳步,才能脫困。比如,當你學習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整理筆記和員工分享交流。在當今商界,“群架”比“單挑”更管用。
三、超乎想象的“有福同享”
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我家的店長,我每個月給她1800塊的薪水,在我們那個小地方,店長的平均工資是1200到1500塊左右。我已經給他高出了300-500塊的工資了,但為什么她還是沒有責任感,總是不跟我交心呢?”而每當問及“您是如何看待你的店長”時,答曰“我給她多少錢,她就應該給我干多少活,這不很簡單的道理嗎?她為什么做不到使我相匹配的表現呢?”
于是,從以上對話我們非常清楚,在諸多加盟商和經銷商的眼中,他們經常只看到兩個問題,第一,永遠考慮的是自己想要什么;第二,員工、店長、導購永遠是個麻袋。
美國鞋服零售界有個品牌,在美國遍地開花,營業額達到一千七百億人民幣。如何做到的?其創始人JACKSON出身農家,年輕時農活做得不好,只得到城里一家服裝店打工,從導購,一步步做到了店長、經理、總經理、合伙人,四十二歲時,他把總經理的位置讓給了他的合伙人(這個合伙人以前是他公司的一名導購),隨后,他在16個月內干了同樣一件事情,不停地面試,一共面試了5000人,成功錄用了100人,他錄用的標準是:凡進入公司的人不單單是導購,也不單單是店長,而是一定具備未來成為其品牌合伙人的潛力,有可成長的空間。面試合格的員工從導購做起,做到一定標準之后,就享有所在店鋪35%的股份。創始人JACKSON說,其引以為豪的不是從導購做到合伙人,成為億萬富翁,而是成為了一千名合伙人的老板。
當今社會,經營環境不斷改變,勢必要求加盟商和品牌商們的經營思路、經營手法適時而變,晚上千條路,早上起來走老路,抱著老習慣不肯放,肯定沒有太大發展。不斷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成為優秀的管理者,才能使店鋪抵抗住更多風雨。(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