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鞋世界導刊】下沉,再下沉,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很多鞋企意圖在渠道下沉中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新一輪的跑馬圈地漸趨白熱化。但沉下去真能找到新的寶藏?小心!說不準遭遇到的會是一番難受的嗆水,甚至更嚴重的后果。
大家沉 我也沉
15年前,H鞋企在一陣喜慶響亮的鞭炮聲中掛牌,盡管與其他已隨著改革開放發展多年的企業相比資歷尚淺,但在賣方市場的大環境下,業績同樣一路高歌,2003年底其銷售額為5千萬元,2008年底接近1億。然而,瓶頸逐漸顯現——銷售同比增長,利潤明顯下滑。
首次遭遇天花板的H企業不得不加緊找原因,他們發現,市場大環境的惡化是發展遇阻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機使一部分出口型鞋企將眼光投向了國內市場,鞋企產能過度釋放,導致市場瞬間由賣方轉為買方,而習慣了在賣方市場生存的H似乎還沒有回過神來。另外,一些兄弟企業在某些市場的變動也引起了H的注意,這些企業不僅沒有在金融危機中發展放緩,似乎還有點兒趕超的意味。經打聽,原來他們大部分都在“下沉”,逐步推進精細化營銷。怎么辦?大環境無力回天,只能從自身入手,如此一來,H企業也緊急加入了通過“渠道下沉,深耕市場”來找尋出路的行列。
其實,在遭遇瓶頸之前,H企業也曾思考過有關渠道方面的問題。一直以來,H企業70%的銷售額掌握在8%的代理商手中,最初這8%的代理商與H企業合作甚歡,但近幾年,這些老伙伴們時不時會“耍耍性子”,甚至出現過集體抵制H企業政策的情況,這一度讓H企業甚為尷尬,不安全感由此而生。“渠道下沉能更好地控制終端”,H越想越覺得“渠道下沉”不失為一條好路。
2008年末,H企業渠道下沉策略迅速敲定:
1、重新劃分市場區域,基本上按省作為劃分區域標準,全國由12大區擴展為24區,原來12個業務員增加為24個,以便深耕市場。
2、逐步實施城市代理制,逐步分割大規模的代理商,深耕市場的同時,削弱該代理商要挾廠家的能力。
3、對部分小規模代理商采用按照首批提貨額度授信的方式,扶持其迅速成長。比如,打款10萬元,就可以發出20萬元的貨,剩余10萬元年底歸還。
以上渠道三招,招招見血。應該說,果真能夠推行,不僅會改變H企業目前的渠道結構,也勢必增強市場的穩定性。在以渠道導向為特征的鞋業市場上,H企業將化蛹成蝶。
扶不起的阿斗
2009年4月,H企業和原屬于湖北武漢代理商的鄂州王老板簽訂了經銷合同,同時提供15萬元信用額度,扶持其開拓市場。但是,截至2009年底,王除了把15萬元的信用額度用于提貨外,只有4次零星提貨,總貨款只有4.5萬元。業務人員年底盤倉,王老板倉庫底貨還有近8萬元。也就是說,王全年的銷售額只有11.5萬元。而以前他作為武漢分銷的年均銷售額是30萬元以上。仔細調查,問題的確不少:
1、提貨成本提升。王老板做分銷商時,倉庫在武漢(代理商),即使是單款產品,王老板也能一個電話馬上搞定。現在,王老板必須從廠家發運,還要自建倉庫,尾貨必須自己消化,而在沒有達到一定規模之前,王老板只能咬牙承擔這些成本。一年下來,王老板最后一算,廠家訂貨成本只比代理商訂貨成本降低0.5元/雙。按照出廠價70元/雙來計,這個0.5元實在太微不足道了。
2、產品組合難以把握。少量多品種進貨則尾貨難處理,少品種大量進貨則經營風險增大。由于自身門店面積有限,綜合考慮,王老板當季只進了4個系列的產品。但問題真如所擔心的那樣來了:熱銷的產品常常很快斷貨,補貨怎一個“難”字了得,即使最后補回來了,有的直接變成庫存。另外,由于系列較少,某些顏色、款式不齊全,許多在他處相中“非它不買”的顧客,只能搖頭而去。總之,王老板既失去了產品優勢這個基礎條件,又在銷售策略的制定上同樣難以縱深組合,無計可施的他只能不停地應付以下情況:顧客要買的需要訂貨,庫里的貨賣不掉,再或者是顧客只看不買。
3、市場踩踏式競爭。市場肯定有競爭,但王老板面對的主要競爭不是其他品牌的競爭,而是來自他原來的武漢代理商。很顯然,武漢總代理的“剿匪”行為都是經過精心策劃的:武漢經銷商在王老板店面附近以經銷價搞批發;而且,武漢經銷商選擇批發的產品系列,也就是王老板進貨的品類。在這種打壓之下,王老板庫存自然賣不動,資金無法周轉,只能偶爾向廠家以零擔的方式發運別的款式。而零擔發貨由于高成本和武漢方面的價格壓力,利潤連店租都不能維持。H企業曾經主持公道,對武漢代理商警告過幾次,但無關痛癢。武漢總代理清楚,廠家不敢鋌而走險撤其代理權,所以只當耳旁風。
4、市場支持“缺鈣”。王老板原有的專賣店完全由武漢總代理裝修,現在,H品牌為了統一形象,改由廠家統一設計。但是,原有專賣店拆除后,設計裝修到最后驗收一拖就是3個月。不僅如此,王老板也從來沒有得到物料、廣告宣傳、終端策略等方面的任何支持。而王老板以往做分銷時,武漢代理商具有非常健全的市場部和管理體系,在廠家沒有廣告宣傳及推廣的情況之下,能夠有條不紊地對各個分銷區域進行卓有成效的宣傳和推廣。
2009年12月,孝感經銷商確定不再和H公司續簽經銷合同,而是重新和武漢代理商簽訂了分銷合同。由于廠商關系僵化,武漢總代理和H廠家簽訂的合同任務也縮減近半至900萬元。事實上,H公司2009年在全國市場出現類似的例子至少有5例以上。
渠道下沉不成功,卻加大了大戶對H廠家的離心力;渠道下沉了,卻在終端形成毫無競爭能力的無效網點。新經銷商營銷能力的欠缺,不僅成了扶不起的阿斗,還造成渠道內部相互傾軋不斷惡化。總之,H公司在這次渠道下沉中狠狠地嗆了一口水,險些喪命。 (-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