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鞋世界導刊】競爭品牌門庭若市,我們的店鋪卻人氣冷清,怎樣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呢?方法也許很多,但一定要對癥下藥。方法很重要,但分析店鋪業績的思路比方法更重要。我們認為,采取方法之前一定要進行店鋪診斷。
店鋪診斷:聞望問切
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望是看,聞是聽,問是了解詢問,切是把脈。這與店鋪診斷方法差不多,但是含義有所不同。診斷店鋪不是從“望”開始,而是先“聞”:數據分析。數據是較長時間內的客觀事實,反映實際情況,而“望”——只看到現在的情況,比較主觀。
聞——數據分析,找到店鋪現有問題的關鍵點
需要收集的數據有:店鋪銷售數據、貨品數據、VIP數據等。銷售數據包括不同周期銷售額、不同品類銷售額、不同商品屬性銷售額、聯單率、成交率、客單價、件數、成交筆數、平均折扣率;貨品數據——庫存量(包括庫存的貨品結構)、售罄率(進銷率、動銷率)(最重要)、存銷比、庫零、毛利率、SKU占比分析;VIP數據——VIP銷售占比、新增VIP數量、VIP回頭情況、VIP會員總數等。
數據分析中,最重要的分析售罄率:只看庫存,無法反映庫存是否危險;只看銷售,反映不出貨有沒有問題;售罄率將銷售和進貨關系起來,能真實反映店里哪些貨有問題。
售罄率=銷售件數/進貨件數
可以細分到某一時間段品類、單款具體數據和整個店鋪售罄率數據。
診斷時,先把數據先拎出來,仔細對比研究,那么現在店里有什么問題,基本就清楚了。但“聞”,能反映出問題,不能找到原因是什么,只能預計原因。此外,有些看不到的數據,比如進店數、試穿率等,需要特別搜集和了解。
望——既能發現新的問題,又能分析問題背后的原因
很多店長在分析問題時,很容易注意一些細節的東西,比如“這個陳列這里有問題!”“這個鞋擺歪了,這個標簽擺的不統一,這方有點灰。”這確實也是問題,但不是很重要,要先從大的方面開始。
看的時候不要先進店里面,要先到周邊看一看,“望”的方式用8個字概括: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由遠到近就是先看店鋪所在周邊的環境,有哪些競爭對手,他們店鋪的情況如何,你的店鋪情況如何;然后看自己店鋪的外部:門頭、外立面、櫥窗;進去再看貨品陳列、員工服務及銷售表現(最主要看的)。店長有個好處就是天天在店里面,天天看,但也容易麻木。因此,診斷的時候最好與其他人交叉起來看,這樣效果會更好一點。
通過“望”,也可以發現店鋪出現問題的原因。比如發現這個店的客單價比較低,賣的都是一些打折的貨,只要一有活動,打折貨基本占到了絕大部分銷售額,而正價部分所占比例小。可能的原因是貨品結構有問題,導購推銷有問題,陳列、活動太頻繁。看的時候就要注意主陳列區放的是不是全是打折款或低價款;員工賣貨的方式——是不是顧客一進來就推薦那些打折款等。
問——詢問,與員工或顧客聊一下,目的是為了分析原因
對店長而言,這一步也不需要太多時間,大概了解一下就可以。店長經過長期相處,對店員很了解,不用特別去問也知道。但如果不是這個店里的店長去做診斷,問就變得非常重要?梢愿陠T交流一下:店里面工作怎么樣啊?最近什么貨賣的比較好啊?客人一來咱們推得都是什么貨品啊?
我不建議片區督導或區域負責人去做店鋪診斷,因為店員發現公司來人檢查了,他們的狀態立馬改觀,也就看不出什么東西來了,甚至還得出不正確的結論,誤導日后工作。
切——提出改善方法
診斷店鋪時,搜集問題不會太困難,困難的是哪一個問題才是最需要解決的。
很多店長會有這樣的疑惑:這個店有問題,但是我用了很多改善的措施方法,為什么沒有看到明顯的效果呢?培訓、陳列調整、貨品優化、顧客維護都做了,為什么店里的業績還是沒有明顯改善呢?
原因可能就是,其一、你要解決的內容太多,導致注意力分散,每件工作都沒有做得特別到位;其二、執行過程中沒有堅持下去。你今天做某一方面改善的舉動,做幾次員工都知道要改善了,但是一段時間之后,你的注意力又轉移到另一方面去了,員工會覺得這件事情不重要了,就不繼續去做了,也轉移到另一方面去了;然后前面的問題又出現,你的注意力又轉移過去,如此循環。因此,一定要堅持下去,取得效果、使之變成一種習慣后,再去做另一方面的改善。
診斷店鋪要在現有店鋪的基礎之上。選擇改善方向時基于某一個標準:先從容易實現和改善的方面下手。容易實現的不需要投入太多,而且一做就能看到效果,也便于其他方面的改善。
|
1 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