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小伙非洲賣鞋年入數十億:非洲成最大紅利市場
最近,電視劇《幸福草》的熱播讓中國在非洲的扶貧故事受到了眾人的關注。
實際上,在過去幾年里,中非之間的合作已實現了飛躍性的進步。
到了2023年,中非的貿易總額達到了2821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同比增長了1.5%,中國連續第15年成為非洲的最大貿易伙伴。
中非的快速發展合作離不開眾多企業家的貢獻。
曾有一個小故事描述在非洲賣鞋的困難,但現在已有中國企業家不僅在非洲設立了鞋廠,還成功將產品出口到歐美市場,賺取了豐厚的利潤。
被譽為“非洲鞋王”的江西企業家張華榮,于2011年率領華堅集團進軍非洲最不發達的埃塞俄比亞,成為當時該領域的開拓者。
目前,華堅集團在非洲的員工超過7000人,累計出口額超過3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女鞋制造商之一。
張華榮出生于山西,退伍后開始創業,1984年他成立了第一家鞋廠——青春鞋帽廠。
初始階段,他既是老板也是銷售員,努力掙錢,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00萬。
1991年9月,他成立了江西華堅鞋業有限公司。但在剛開廠時,因輕信一個所謂的“貴人”,差點讓華堅面臨倒閉。
出乎意料的是,張華榮在最關鍵時刻實現了逆轉,不僅挽救了公司,還賺得了不少。
1996年,他帶著100萬資金到東莞發展女鞋業務,并建立了華堅鞋業。
剛到東莞時,依靠低價和高質量,華堅為多個知名女鞋品牌代工,從而積累了財富。
隨著行業內價格競爭加劇,華堅鞋業為了爭取訂單,一度虧本經營,外債累積達到500萬。
為尋找出路,張華榮回江西贛州建廠,那里的勞動力成本低于東莞,產量增加后,華堅終于扭虧為盈。
盡管公司運轉順利,張華榮仍保持著危機意識。
他考慮將工廠搬遷到國外,尋求更低的勞動力和成本。
關于選擇埃塞俄比亞的原因,張華榮提到了幾個重要因素:
首先,埃塞俄比亞不僅有豐富的牛皮和羊皮資源,原材料充足,無需擔心供應問題。
其次,當地的人力成本低廉,當時普通工人月薪僅100多元人民幣,現在也只有300元。
此外,從非洲向歐美出口鞋子可以享受零關稅。基于這些原因,張華榮的團隊決定在非洲設立工廠。
張華榮曾表示:“我們只用了100天就在埃塞俄比亞建立了一個幾千人的工廠,創造了‘華堅速度’”。
2011年11月,他在埃塞俄比亞站穩腳跟,并開始在兩地穿梭。
因為早期入駐,他享受了許多政策優惠,輕松獲得了2000畝工廠用地。
他不斷往來于當地,不僅運送原材料和機器,還招募了近1000名當地員工。
為了提高技能水平,他挑選了100名當地工人到中國進行培訓,通過一對一的方式提升技術,培訓結束后,這些培訓生與中國外派員工一同返回非洲。
2012年1月,華堅集團在埃塞俄比亞正式開始生產。
2015年,在埃塞俄比亞總理的邀請下,華堅在首都建立了中國華堅國際輕工業園。
現在,華堅集團為當地解決了7000多人的就業問題,出口量占當地鞋業總量的65%,采購出口的25%,每年有超過500萬雙鞋子銷往全球。
自2011年以來,華堅在非洲的發展一直穩定,張華榮認為這歸功于公司在海外建立了良好的企業文化。
將成熟的管理技術和先進的經驗技術帶到埃塞俄比亞,真正關心非洲員工,把他們當作人而不僅是工具,是至關重要的。
張華榮始終以真誠待人,贏得了他人的認可和信賴。
在華堅,埃塞俄比亞工廠的餐廳墻上貼著:“下班時,輕松活潑我開心。”
工廠里常能聽到員工集體唱歌,張華榮也經常組織他們做集體操,增強團隊榮譽感。
他經常說:“把當地人當成合作伙伴,而不僅是工人。”
有一個有趣的例子,費雷澤今年22歲,在華堅工作四年后因表現出色,被送往中國東莞總部接受培訓。
培訓結束后,他回到埃塞俄比亞成為一名管理者。
他在接受采訪時說:
“我中文名叫廣州,之前一無所知,連鞋子怎么做都不懂,中文也不會,但在中國有很多老師教我這些技能。”
現在,費雷澤的月薪足以供養全家,并有余力支持母親,他對此感到非常滿足。
當年張華榮決定在非洲建廠時,許多人都不理解他的選擇,如今華堅集團的成功案例廣為人知。
9月4日,張華榮和他的女兒張蕓琪做客央視《對話》節目,分享了華堅在非洲的投資經歷。
華堅集團的發展和國際化體現了中國企業近年來的成長和國際擴展。
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選擇在非洲尋求發展機會。
中國企業從最初的賺取貿易利潤到現在的大規模投資,顯示了企業的進步和成熟。
埃塞俄比亞、摩洛哥、坦桑尼亞,非洲大陸到處可見中國企業的身影。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已成為一種趨勢,這不僅有助于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還能推動技術和品牌的升級。
國際化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是必然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