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門“洋弟子”學做手工布鞋 一針一線感受布衣天下
中新網紹興8月9日電(項菁 徐菥謠)一手拿鞋底、一手持針,來回穿針引線……近日在浙江省紹興市殘疾人創業就業孵化基地,在千層底布鞋手藝人張奇奇手把手指導下,來自也門的“00后”小伙阿布杜拉身穿圍裙,有模有樣地學做布鞋。
“第一次了解到,布原來還可以用來做鞋子。”阿布杜拉擅長一口流利的中文,他受訪時直言,平時自己接觸的布料主要用于制作服裝,而布鞋很特別,“腳感非常好”。
在張奇奇的指導下,阿布杜拉嘗試納鞋底。項菁 攝
阿布杜拉是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國際商務專業的一名大學生,其小爺爺和父親都在紹興從事紡織外貿生意。耳濡目染之下,他計劃畢業后也投身紡織行業,成就家族三代人的創業夢。
千層底布鞋制作工藝距今數千年歷史,小小的布鞋冬季保暖、夏季透氣,是不少中國人的囊中之物。張奇奇出身于紹興布鞋世家,祖輩傳承這門老手藝已有數百年。得知下肢殘疾的張奇奇靠自主創業實現了“布鞋夢”,阿布杜拉深受鼓舞,專門向她拜師學藝。
切料、包邊、納底、上楦……60多平方米的創業工作室內,展示著布鞋制作的十多道工藝流程。穿上圍裙后,阿布杜拉開始學做布鞋,他表示,“我們準備了漿糊、錐子、麻線、鷹嘴鉗、剪刀等工具,看似一雙普通的千層底布鞋,實際上蘊藏著很精巧的制作技藝。”
布鞋之所以讓人愛不釋手,源于它是千層底。張奇奇介紹說,千層底的原材料是純棉白布,將一層層棉布用自制的漿糊粘起來,幾十層棉布的疊加,被形象地稱為“千層底”。
納底是鞋底制作的關鍵。因為鞋底厚,用針不容易扎透,需要先用錐子在鞋底鉆出均勻分布的小孔。隨后,阿布杜拉將麻線順著針頭拉緊,從針孔穿過,將麻線一針一針地納入鞋底。
在上楦環節,阿布杜拉將兩個楦頭放入布鞋前后端,再在鞋中間擠入最后一塊鞋楦,并用錘子輕輕敲打,使楦頭和布鞋內部“無縫銜接”,最后用鷹嘴鉗扯平鞋幫,以達成鞋面光滑平整的理想效果。
“納底和上楦看似簡單,實際上需要用巧勁,精神也要高度集中。”制作體驗結束后,阿布杜拉收獲了一雙獨一無二的布鞋,他迫不及待地上腳試穿,“布鞋非常柔軟,一針一線都凝聚了手藝人的心血。”
阿布杜拉逛中國輕紡城市場,了解馬面裙等服飾面料情況。項菁 攝
眼下,隨著新中式、新國風持續走紅,傳統手工藝也迎來新機遇。包括張奇奇在內的非遺傳承人、創業者,不斷探索經典技藝與現代設計融合的新路徑,吸引消費者眼球。
京劇臉譜、現代簡約花朵……張奇奇創業工作室的另一側展示架上,千層底布鞋圖案各具特色。張奇奇從貨架上取下一雙改良后的翹頭履,純白的布鞋身上繡著白玉蘭紋樣,典雅清新,她告訴阿布杜拉,“這是今年上半年的爆款,共賣出3000多雙,特別適合搭配馬面裙、漢服,起到遮擋裙擺的效果。”
老手藝玩出新花樣,讓阿布杜拉驚喜萬分。“創新要符合市場趨勢,老手藝也有新的春天。”阿布杜拉欣喜道,只有經過創新設計,一塊塊布才會變成衣服、褲子、窗簾、布鞋等產品,并走向海內外市場。
30多年來,阿布杜拉的小爺爺、父親相繼到紹興創業,“海淘”中國輕紡城市場,將中國布料銷往世界各地。阿布杜拉表示,以前,他們主要以傳統水運的方式賣布,“現在,我希望通過電商平臺建立自己的品牌,利用網店、直播推廣紡織品。”
阿布杜拉在直播鏡頭前,向網友介紹手工布鞋。項菁 攝
打開補光燈、調整支架角度、架設直播設備、展示布鞋細節……鏡頭前,經張奇奇點撥,阿布杜拉拿著多款布鞋,開啟了人生第一次直播“帶貨”。從最初鏡頭前的緊張拘謹到進入狀態后的游刃有余,阿布杜拉收獲良多,“鏡頭里一定要真誠,抓取網友的興奮點,同時多展示細節,甚至可以穿給網友看。”
一針一線納出布鞋人生,一塊面料架設溝通橋梁。阿布杜拉表示,從一雙手工千層底布鞋,他看到了傳統與現代融合的可能性,見證了一塊塊布的旺盛生命力,“以后,我也希望沿著長輩們的足跡,用新想法、新創意融入紡織行業,讓世界上更多人感受中國布的魅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