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在工廠車間、田間地頭做好調查研究
東南網7月14日訊(本網記者 馮川葉)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我省高校學子積極深入基層一線,在工廠車間、田間地頭做好調查研究。
深入車間 感受企業數字化轉型
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經行考察團、“數‘智’再造強縣基,新‘工’賦能譜華章”重點實踐隊深入福建莆田,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通過實地調研莆田從“代工鞋城”到“中國鞋都”轉變的主要做法和經驗,聚焦探究當前莆田鞋服產業數字化轉型所處的階段、面臨困境及未來發展趨勢。
團隊參觀興澤鞋業數字化生產車間(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供圖)
團隊參觀凱豐鞋業(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供圖)
在福建省凱豐鞋業有限公司,實踐隊成員參觀了數字化生產車間,直觀感受到了數字化機器設備給生產線帶來的高效率。企業負責人介紹了數字化運用正給企業在節約生產成本、提高物料利用效率、增強產品品質保障等方面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在莆田市興洋鞋業有限公司,實踐隊成員參觀考察了制鞋全流程生產車間,全面了解興洋是如何通過領域細分、做精做細,形成智能化、數字化、柔性化、個性化的單件流生產作業模式。企業負責人表示興洋正加快推動產業向特色化、精細化、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標準化轉型升級,以追求新穎、大膽突破的創新精神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實踐隊前往中國聯通(福建)工業互聯網研究院莆田分院,參觀了研究院數字化展廳,聽取了負責人關于研究院如何為莆田鞋企數字化轉型提供數字化平臺和數字化基礎設施服務的介紹。隨后,在與研究院負責人以及莆田工業與信息化局工作人員的座談中,實踐隊詳細了解到當地政府在政策引導、人才引進、技術支持、財政補貼等方面,助力莆田鞋服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相關措施保障。研究院負責人表示聯通正以5G+工業互聯網專精特新核心優勢,攜手當地多家鞋企追“新”逐“質”,助力 “集群式”“規;鞭D型。
通過實踐調研,實踐隊成員深刻感受到了團結奮斗、開放創新的莆田企業精神在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中的作用,也充分認識到了實體經濟是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實踐隊成員也紛紛表示要學習莆企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為推動“數智”賦能,產業向“新”貢獻自身的智慧,奮力譜寫新時代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山海和鳴”為柚鄉振興豐富實踐方法
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山海和鳴”實踐隊前往平和縣,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結合當地特色與專業所學,為柚鄉振興豐富實踐方法,注入青春力量。
步入“名人柚園”,同學們在當地村支書的講解中了解科技興農對開拓綠色農業發展之路的重要價值,體會到政府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等對于琯溪蜜柚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在茶王谷創始人黃建軍先生的帶領下,同學們了解到茶葉的生產工序,領悟到秉持初心對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實踐隊成員前往平和縣積壘小學和瑞斯特幼兒園利用科技寓教、文化寓教的方式開展愛心助學活動。實踐隊員們為小學生帶來了AR技術體驗課堂,讓他們通過操作教學平板感受科技的魅力;在瑞斯特幼兒園的教學實踐中,實踐隊員為小朋友們帶來了融入平和當地特色的“茶文化”和“蜜柚”專題課堂,增強孩子們對家鄉特產的自豪感。
實踐隊成員前往平和縣積壘小學和瑞斯特幼兒園利用科技寓教、文化寓教的方式開展愛心助學活動(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供圖)
實踐隊與平和團縣委開展座談交流會并舉行授牌儀式。團縣委副書記吳錦林向實踐隊員介紹了平和縣的振興之路,鼓勵青年大學生創新發展路徑,助力平和縣的發展;實踐隊成員們表示在此次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收獲滿滿,平和縣的風土人情和創新發展將會吸引更多青年大學生回鄉扎根,平和縣將朝著更富有生機與活力的方向發展。
感受“科特派”實干精神 助力特色產業發展
日前,福建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隊深入閩侯、馬尾、平潭、福清等地,開展了一系列科技助農和生態調研主題社會實踐活動,為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和特色產業發展貢獻了青年力量。
在福清靈石山森林公園,實踐隊沿著森林公園的景觀道一路往上,實地考察地形地貌、植被類型、水體分布等生態系統基本狀況,記錄當地特色植物生長習性和植物種類,了解重點保護動物,并向當地群眾普及生物多樣性以及生物保護等知識。隨后,隊員們前往東張水庫參觀學習,了解水庫凈化水質的生物技術和水庫運作的設備、工程和具體流程等。據實踐隊了解,東張水庫集防洪、發電、灌溉等多種功能于一身,將林業涵養水源、污水治理、魚類養殖等多方面綜合起來。近年來,東張鎮正是依托當地獨特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打造生態旅游古鎮,將文旅產業發展作為新經濟增長點,進一步拓寬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
在“中國金魚之鄉”的閩侯縣。近年來,科技特派員們在病蟲害防治、良種選育等方面為金魚養殖提供技術扶持,幫助金魚養殖者們從標準化金魚設施、金魚品牌創建、金魚品牌宣傳、金魚產業宣傳、金魚種質資源保護等多角度推動金魚產業發展,將“福州金魚看閩侯”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黃鎮就是一名主動上門送技術的“科特派”。在他的帶領下,實踐隊還先后前往了馬尾瑯岐紅蟳公社、平潭鮑魚養殖基地和紫菜良種場等地,了解科技特派員們如何為鄉村水產養殖業送上科技良方,讓這一藍色經濟的發展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新路徑。
時間隊員們了解科技特派員們如何為鄉村水產養殖業送上科技良方(福建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供圖)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讓實踐隊員們在實地調研中了解農情,切身體悟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和廣闊前景。隊員們紛紛表示,今后,將更加堅定理想信念,繼續深入田間地頭,深刻領悟科技特派員們的實干精神,努力將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讓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