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中石化 挑戰中底緩震物理極限 安踏發布全新中底科技平臺PG7
晉江新聞網6月12日訊 日前,安踏發布了專為慢跑人群打造的全新中底科技平臺PG7。該中底平臺采用安踏和中石化鞋材料創新實驗室聯合研發的全新緩震材料——融合熱塑性彈性體。
記者了解到,PG7平臺中的PG代表Peak Gravity(減震G值),是衡量材料對人體的緩震性能的國家指標,PG值越小,意味著材料吸收沖擊力的能力越大,對人體運動時緩震保護效果越好。安踏推出的PG7平臺,代表著其中底的緩震性能值處于7~8之間。橫向比較來看,目前,國內外主流運動品牌推出的中底材料的PG值多集中在8以上,只有高價位的頂級跑鞋的PG值在7左右。
作為搭載PG7中底科技的首款產品,安踏“旅步”專業緩震慢跑鞋也同期上市,以低于400元的價格,掀起高緩震材料跑鞋市場的新一輪內卷。
據悉,安踏全新中底科技平臺PG7的核心材料之一——融合熱塑性彈性體,主要由安踏與中石化牽頭負責研發,研發周期歷時485天。同時,安踏還聯合上海科技大學與寧波大學對材料進行35輪調校,來自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45位尖端專家投身鉆研,經過超1000小時的運算,最終打造了兼顧輕、緩、彈的中底科技平臺,將PG值降至7.8。
中石化專家梁紅文在發布會上表示,“安踏向中石化提出了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難題,逼近全行業材料的物理學極限。”
這是安踏與上下游科技創新供應鏈伙伴合作的又一關鍵科技。
數據顯示,中國的4億跑者里有3.9億大眾跑者。跑步是國內消費者的“第一運動項目”。消費者對跑鞋緩震性能的需求讓彈性體材料成為包括安踏、李寧、特步、361°等國產運動品牌關注的重要基礎原材料。
“緩震性能對于普通跑者、大體重跑者來說意義重大,對于膝蓋、關節的保護更好。”長跑愛好者許女士告訴記者,頂級跑鞋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緩震,而對于大眾跑者來說,頂級跑鞋因為結構、鞋楦等設計較為特殊,對于普通跑步愛好者來說并不好駕馭,“一雙高緩震性能的跑鞋,對于普通跑者來說還是很有市場的。”
向上游原材料求創新,向基礎科技再探索。早在2017年,湖南石化原巴陵石化與安踏(中國)有限公司就新型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熱塑橡膠)在鞋材中的應用展開合作。2023年5月17日,“巴陵-安踏鞋材創新聯合實驗室”正式揭牌成立,聚焦鞋用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進行前沿探索。PG7成為雙方合作的最新成果平臺。
安踏集團專業運動群CEO徐陽表示,市面上大部分的緩震跑鞋,是從精英跑者的競技跑鞋上“減配”而來的,出發點多不在普通跑步愛好者。安踏想從基礎跑步愛好者的需求出發,“從下至上”地做一雙鞋。“創新,并不僅代表那些高、精、尖的事情,我們打造PG7的意義,就是把一雙合適的鞋,帶進每一個人的生活里。”徐陽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