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供不應求、訂單爆發式增長……晉江機械企業高速增長背后的驅動力
晉江機械外拓成果顯產品供不應求、訂單爆發式增長、出貨接連不斷……近來,晉江機械企業展現強勁發展勢頭。
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和市場需求的不斷升級,晉江機械行業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一方面,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對機械裝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動了機械行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國內外市場的不斷擴大也為晉江機械行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晉江機械行業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和市場潛力。眾多企業紛紛加大投入,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欣欣向榮
國內外市場訂單穩步增長
日前,走進晉江市凱嘉機器制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忙碌地操作著各種機械,一臺臺大型鞋機設備陳列有序,場面蔚為壯觀。
“近段時間以來,我們一直在積極參與國內外鞋機專業展會,如晉江鞋(體)博會、德國漢諾威工業展等。通過這些平臺,凱嘉機器逐漸為更多人所知,并收獲了大量的市場訂單。”晉江市凱嘉機器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禮桑告訴記者,近五年來,該公司整體訂單穩步增長,特別是國外訂單的比例顯著上升。目前,凱嘉機器的產品已經遠銷至意大利、葡萄牙、墨西哥、巴西、俄羅斯、土耳其等數十個國家,展現了強大的國際競爭力。
無獨有偶。泉州市川亞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也展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該公司生產線運轉迅速,產品供不應求,市場反響熱烈。
“我們團隊剛剛參加完中國(溫嶺)智能鞋博會暨鞋機、鞋材及針車展覽會,并成功結識了一些新客戶。”川亞機械總經理袁建華表示。今年以來,該公司產品已遠銷東南亞、南美洲等地區,國內訂單更是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截至目前同比增長近100%,充分顯示了公司在市場中的強勁實力。
談及晉江鞋機產業的活力,袁建華認為,這與戶外運動的興起及晉江完整的鞋服產業鏈密不可分。晉江鞋機產業能夠快速掌握前沿趨勢,上下游企業協同作戰,因此在全國范圍內具有顯著優勢。他還提到,一些地區如溫州出臺政策,為赴當地參展的晉江鞋機企業提供補貼,進一步凸顯了晉江鞋機在市場上的重要地位。
鞋機市場的恢復,還得益于一些中大型鞋企開始升級智能化生產設備,推動了智能化鞋機及生產線需求的增長。這一點在泉州鵬太機械得到了驗證。該公司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公司接到的訂單增長明顯,這主要得益于國內品牌企業對高效、穩定、智能化機器的需求增加,以及國外新興市場對先進鞋機的需求增長。
“晉江機械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都是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的。其中,晉江鞋機在國內外市場都有很大的競爭力,在很多發展中國家,晉江鞋機就是中國高端設備的代名詞。”許禮桑說。
燁明鞋機總經理羅志堅對此深表認同,“東南亞等地區的工廠正面臨設備換代的需求,這為鞋機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會。”
不只鞋機企業,晉江市智能裝備協會秘書長黃文彬向記者透露,多數機械企業相比去年對市場有更多信心。他指出,隨著新能源、無人化、智能化等技術的發展,工程機械行業對智能化工程機械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長,這為晉江機械裝備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在外貿方面,晉江機械裝備產品在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具有質價比優勢。”黃文彬表示,在國內同行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晉江的企業和產品在新興國家市場中反而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新興國家市場的增長成為多數裝備企業業績增長的亮點,為晉江機械裝備產業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智造升級
創新技術引領行業新風尚
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晉江機械設備企業正迎來智造升級的歷史性機遇。生產線上的工人數量逐漸減少,智能設備的身影則愈發普遍,數字化升級的步伐正在全面提速。其中,不少企業憑借業界首創的智能制造技術,正引領行業邁向更高的發展水平。
在川亞機械,一款自主研發的智能視覺數碼打印畫線機近期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這款設備是全球首款采用四個高分辨率工業相機的智能視覺打印畫線機,通過先進的視覺運算系統,能夠精準識別各種材料,并實現快速、精準的畫線操作。與傳統單相機畫線機相比,該設備在速度和精度上均實現了顯著提升,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目前,我們已經推出了該設備的迭代產品,在原基礎上可增長50%產能。”袁建華透露,他計劃每年推動公司設備產品實現3~5次迭代升級,以更高標準滿足客戶需求,助力制鞋行業實現智能轉型升級。
同樣,在其他機械設備企業,創新也在持續上演。“技術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我們企業從創業開始就非常注重技術更新,并通過參加各類國際高端展會接觸行業前沿科技,鉆研新型機器。”許禮桑舉例,凱嘉機器一款國內首創的全自動橡膠注射機,實現了雙色一次注射成型,將原本需要多個工藝流程才能完成的工作簡化為一次性成型,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客戶哪里有需求,我們就往哪里投入研發。”中泰德瑪總經理赫赤道出了晉江機械設備企業的共同心聲。該公司最新研發的智能化自動流水線,通過引入機械手和3D視覺技術,實現了多工作站自動化生產協作,大幅提升了生產效能。此外,這條自動化生產線不僅大幅減少了人工依賴,還針對環保需求進行了優化,有效改善了車間環境質量,助力鞋產業可持續發展。
技術創新正成為晉江機械設備企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創新“出圈”,不少企業聚焦細分市場進行技術創新,打造差異化產品。其中,盛達機器在石材機械上,進一步對智能化石材切割機和配套產品進行升級;晉工機械將輪式挖掘機、輪式裝載機的產品優勢拓展到新能源產品線;地坪機生產企業興翼機械,新能源產品超過全球同行相關性能指標,受到國內外市場的認可……
“當前,以興翼為代表的國內品牌在技術上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地坪分會副秘書長、首席專家劉小欣告訴記者,未來,地坪行業發展空間巨大,包括工業廠房等在內的場景對地面要求逐漸提升,也帶動了地坪行業成為藍海,有望催生出更大的市場。像興翼這樣的晉江企業,以愛拼敢贏的精神開拓出了市場,也將在未來競爭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記者走訪相關機械裝備企業發現,今年,更多的企業正著手推動企業數字化、精益化管理,進一步通過修煉內功,降低內部成本、提高運營效率、提升產品利潤率。
“機械裝備行業整體的精益生產、數字化管理水平相比鞋服等行業比較滯后。”晉江市數產互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以來,公司派員走訪機械行業時發現,不少企業在細分領域的產品具有非常大的優勢,但在供應鏈數字化方面推進緩慢,應對未來競爭風險壓力較大。
仍有挑戰
人才需求與培養成焦點
如今,晉江機械行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內提質量、外拓產量,全球化發展步伐加快,并積極向智能化發展軌道邁進。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不斷擴大,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將不斷增長。
在晉江機械裝備行業的龍頭企業中,一線研發人員的占比已超過20%,這凸顯了技術創新在行業中的核心地位。與此同時,人才需求結構也在發生深刻變化,由過去以傳統領域為主,轉向以智能化、無人化、綠色化技術導向型人才為主。以晉工新能源為例,該企業在新能源工程機械研發領域已吸引眾多國內優秀三電系統研發人才加入,共同推動技術突破與創新。
“人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許禮桑表示,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必須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而人才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該公司一直在努力建設技術團隊,并與高校團隊合作,共同攻克技術難題;同時,還設立了獎勵和激勵機制,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優秀人才。
然而,在人才培養方面,晉江機械行業仍面臨諸多挑戰。
“不管是工程師還是研發設計師,我們都要求他們從一線崗位開始做起。只有這樣,才能積累足夠的經驗,才能對整個生產流程、行業需求等更了解,幫助后續研發。”海納機械人事韓曉青指出,當前,高學歷的年輕人在制造業基層崗位上的工作意愿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業人才儲備和培養的連續性。
“行業人才緊缺已成為制約行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之一。”袁建華表示,培養一名人才不僅需要投入資金,更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成本。因此,企業和院校應該加強合作,共同推動人才培養工作。
為彌補人才和技術方面的不足,晉江的許多企業已經開始行動。它們通過與在地“國字號”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工作。例如,興翼機械與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中心合作研發新能源地坪機產品,成功突破了相關技術難點。此外,海納機器、晉工機械等代表性企業也積極與泉州裝備制造研究中心開展合作,共同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人才培養。
“從在地裝備企業的共性需求出發,結合單個企業的特殊需求進一步開發,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院校應該關注和實踐的重要領域。”近日,清華大學教授鄧志東在走訪永佳智能裝備產業園相關企業后表示,目前,晉江在地院校機構已經和企業結合,落地了不少技術、成果,也帶來了很好的效益,“未來,在人才培養、儲備等方面,應該還要有更多的本科、研究生的資源加入進來,才能夠持續地向產業輸送人才,幫助產業發展。”
記者:吳曉艷 柯國笠 董嚴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