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雙鞋到千億級產業集群 “中國鞋都”是怎樣“鏈”成的
新華財經福州5月6日電(記者鄭璐、王釗、衛韋華)鞋企和上下游配套企業近7000家、年產運動鞋超10億雙、產業鏈規模逾千億元……位于晉江入海口的福建省晉江市陳埭鎮,鎮域面積不足40平方公里,卻是我國制鞋重鎮,有著“中國鞋都”之美譽。從“一根絲”到“一雙鞋”的全產業鏈創新,從散落街巷的鞋材小店到如今全球最大的國際鞋紡城,晉江是如何做到的?
“一鎮一品”,聚企成鏈、集鏈成群
到晉江采訪,問及鞋服產業發展起源,當地干部和企業家都會從“第一個吃螃蟹”的民營企業家林土秋講起。
“1979年年初的某一天,陳埭農民林土秋,農閑在家,閑翻報刊,無意間看到了國家頒布的一條新政:凡是私人辦企業,國家將予以免稅3年。他頓時眼前一亮,透過那一行簡短的文字,仿佛看到了一種寬敞、明亮的未來。”
于是,林土秋聯絡幾個和他一樣懷揣夢想的親戚和朋友,每人湊上2000元,并拉上南洋的姐姐投資8萬元,組建了晉江第一家以皮鞋制造為主的工廠——洋埭服裝鞋貿廠……
眼見林土秋做鞋做出了名堂,陳埭鎮的人為之心動。短短幾年之內,晉江的大街小巷出現了各種牌子的制鞋小作坊。一戶帶一村,一村帶一鎮,開展“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配套和補償貿易”的發展模式,簡稱“三來一補”。至1984年,陳埭鎮工農業總產值迅速增長,產值達11027萬元,成為福建省首個“億元鎮”。
記者了解到,晉江幾乎所有的企業、個體戶、家庭作坊,最初都是從做“市場”開始的,面向的就是市場和消費者,以銷定產,銷往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而晉江的陳埭鎮,則通過“一鎮一品”,專注發展制鞋行業,生產各種各樣的鞋,并形成了與制鞋有關的輔料市場、鞋批發銷售市場等。
從“一根絲”到“一雙鞋”,從聚酯切片、紗線、網布、染整到面料、鞋材、鞋底、配飾等產業鏈各個環節,晉江打造了鞋類化工、鞋材、鞋成品、鞋機、專業化市場等要素為一體的產業配套鏈條,實現了一雙鞋從原料采購到生產銷售的全過程。目前,晉江紡織鞋服涉及上下游企業數以萬計,擁有產值超10億元企業57家、超50億元企業2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7家,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鏈配套和產業體系。
向“新”而行,從“制造”到“創造”
作為陳埭鎮制鞋產業的核心要素,陳埭鎮鞋材市場也歷經多輪變遷。從散落街巷的鞋材小店到中國鞋都批發市場,再到如今的國際鞋紡城,其在全國制鞋行業的地位舉足輕重。
晉江國際鞋紡城董事長陳建輝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發展,該鞋紡城已發展為全球規模最大、品類最全、產品最新的運動鞋原輔材料交易集散中心,成就了如安踏、喬丹、鴻星爾克等一批具有品牌、營銷、技術和資本優勢的行業龍頭企業。
“整個鞋紡城市場建設體量約五十萬平方米,共有2113間店面,進駐了954戶商戶。政府重金打造鞋紡城,正是為了做好原材料市場,讓整個制鞋產業的根基留在晉江。”陳建輝說:“大量的行業上下游企業聚集在這里,不管客戶需要什么樣的產品,一有需求就能馬上響應,往往只需要半天,甚至兩個小時就可以配齊。”
記者了解到,晉江在我國百強縣中排名第4位,經濟發展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最關鍵的因素是將傳統產業視為傳家寶,并且立足實體經濟不斷進行創新。
在晉江,不少紡織鞋服產業建立起自己的創新實驗室,加大研發投入。“鞋服不僅僅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更是技術特別是高新技術密集型產業。”特步集團相關負責人說,一雙運動鞋從絲線、布料、鞋底到成品,有100多道工序,產業鏈各個環節都需要不斷創新。
近年來,信泰集團高新技術產品收入占營收比重達70%以上。“只有技術的進步,我們的產品才能構建更高的壁壘,才能打造出更難于模仿、更有附加值的產品,企業的競爭力才會更有優勢。”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說,通過工業創新驅動技術創新,帶動企業向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全球化發展,開放是始終不變的本色
近年來,國內部分紡織、鞋服工廠轉移東南亞引發廣泛關注。受訪者認為,東南亞是擁有數億人口的市場,可為晉江民營企業新一輪的投資、經營、貿易打開更大空間。
記者了解到,晉江一些紡織、鞋服企業已在東南亞國家設廠。信泰集團是一家紡織面料、紡織機械生產企業,海外訂單占集團營收的60%左右。為配合海外客戶需求,該公司于2016年在越南設立工廠。
“目前整個制鞋產業向東南亞轉移,只要有鞋面、鞋墊、鞋底,組合起來很簡單,所以這類組合型制鞋企業轉移很快。”陳建輝說,但其同時強調,真正生產研發原材料端的企業轉不走。
“以一雙運動鞋為例,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鞋墊可能需要很多種原材料,一個鞋扣可能有很多種選擇,東南亞當地不可能有這么齊全的原材料,更沒辦法在短期內形成有規模的一站式原料采購專業市場,只能在我們這里配齊了運過去組合。”陳建輝說,正因如此,如今的晉江,形成了很多整鞋材料出口外貿企業,在晉江采購完整鞋所需全部原材料,再發往東南亞等地進行后續的組合加工。
開放是晉江始終不變的本色。記者從晉江市商務局了解到,目前晉江已有多家鞋服企業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并購國際品牌。其中,安踏先后收購了FILA(斐樂)在中國地區的專營權及商標使用權、英國的斯潘迪、亞瑪芬體育以及其旗下的始祖鳥等品牌,通過對國際高端品牌的收購,安踏近5年營收實現年均20%以上增長。
此外,特步收購了蓋世威、帕拉丁等國際大品牌,形成了大眾運動、專業運動、時尚運動三大領域的品牌矩陣,這些海外并購都進一步提升了晉江產品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參與調研:王曉林、崔璐、李志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