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鞋靴設計專題:現代鞋靴設計(類) 專業知識與技術體系構建及探索(一)
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我國鞋靴產業又獲得了一次難得發展機遇,產業規模世界第一的位置愈加穩固。與此同時,我國鞋靴高等教育也步入發展快車道。2010年后,在鞋靴產業集聚的浙江、廣東、福建等省份,在較短的時間里,一些高校陸續開始設置鞋靴(鞋類、革制品、皮具等)設計(與工藝)專業或專業方向,其中多數為高等職業技術院校。
鞋靴專業人才,尤其是創新人才無疑是推動我國鞋靴產業發展壯大的根本保證。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我國鞋靴高等教育已走過近40年的歷程。在這不算很短的專業辦學過程中,從專科層次到本科層次再到研究生層次,從普通高等教育到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我國鞋靴高等教育層次和類型布局基本完成。
目前,我國鞋靴專業人才培養水平和數量雖然達到一定高度和規模,但與我國鞋靴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所需真正創新人才培養要求尚有著較大距離。突出表現為,目前我國絕大多數設置鞋靴專業的高校所培養的鞋靴(類)設計人才(創新人才)及鞋靴(類)設計師實為從事鞋靴結構設計方面的樣版師(簡稱“版師”,也叫“打版師、開版師、制版師、出格師”等),而非現代意義的真正鞋靴設計人才。
國內鞋靴教育界多數人尚沒有意識到這兩種人才的本質不同,錯誤認為,重點教授學生一些鞋靴結構設計及制版、制鞋工藝、鞋楦設計等技能與知識,再配合講授一些簡單的素描、色彩、圖案、視覺傳達設計(平面構成)等造型藝術(美術)基礎知識與技術,就是在培養鞋靴設計人才,或者說在培養鞋靴(類)設計師。很少有人去追究面對鞋靴消費升級后的“新需求”、鞋靴設計人才或者說創新人才所應具備的主體知識與核心能力究竟是什么。也少有人注意,為何我國鞋靴教育界對鞋靴設計人才或設計師的認知與國際服飾時尚界(包括我國服裝界)設計人才或設計師的主流認知存有巨大差異,這種與國際通行服飾設計人才觀相悖的認知,無論是理論層面,還是市場現實層面都缺乏堅實可信的支撐。由于國內鞋靴教育界對現代鞋靴設計及其專業和設計人才核心意涵認知普遍存在不足與偏頗,導致我國現代鞋靴設計(類)專業(“類”指與現代鞋靴設計有相同核心意涵但命名不同的本領域和方向設計類專業)教育及真正的設計人才培養長期缺位,進而造成國內眾多鞋靴企業產品設計研發及創新長期深陷困頓,并成為當下阻礙我國鞋靴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個突出戰略問題與最大瓶頸。
1我國鞋靴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與癥結
我國普通高等教育鞋靴(鞋類、革制品、皮具等)專業建設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鞋靴專業建設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經過近40年的建設與探索,我國鞋靴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數量都得到了明顯提高,為我國鞋靴產業和企業發展提供了較好支撐。然而,在我國鞋靴專業人才培養取得較大成績的同時,在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方面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
我國鞋靴高等教育開辦至今,開辦鞋靴類專業的絕大多數高校的人才培養定位及專業教學體系構建都是圍繞鞋靴生產技術人才來制定和開展的,這其中又多以培養鞋靴(類)結構設計及制版人才為主。
隨著鞋靴產品主要屬性發生重大轉變,愈來愈多的消費者不再將舒適、耐穿、價廉作為選擇和購買鞋靴產品時的主要考慮因素,而是將鞋靴造型(款式或鞋款)個性化、美感、時尚性、價值觀象征及認同是否契合自己的需求作為選擇和購買時的主要考慮因素。
為適應和滿足以上鞋靴消費升級“新需求”,我國應加快設置和開辦現代鞋靴設計(類)專業,著力培養我國鞋靴產業高質量發展急需的真正鞋靴(類)設計人才及設計師,以推動我國鞋靴產業可持續與高質量發展。
較長時期以來,我國鞋靴高等教育以培養鞋靴結構設計、制鞋工藝等生產技術人才為主,然而隨著時代發展,僅重點培養以上生產技術人才已明顯無法適應我國鞋靴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急需補齊現代真正意義的鞋靴設計人才或曰創新人才培養的短板,這種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數量決定了中國鞋靴產業的未來發展。此外,對學生應用性和實戰性專業能力培養重視不夠、不同相關技術領域科研與資源配置不平衡、主要專業技術領域原創研究成果少、專業教師實踐動手能力弱、專業教材體系和課程體系構建不夠完善、部分專業知識與技術教學內容與市場和企業實際脫節、人才培養方式和手段無法適應培養目標要求等問題也都亟需改進、提高、變革,有些方面甚至需要重塑。尤其是在現代鞋靴設計(類)專業內涵與定位、現代鞋靴設計(類)專業教育教學基本特點與模式、現代鞋靴設計人才培養方式與成長路徑、現代鞋靴設計(類)專業知識與技術體系構建等方面,亟待進一步深入研究與探索。惟其如此,我國現代鞋靴設計及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才能更好地對接我國鞋靴行業高質量發展戰略需求。
當今鞋靴市場與消費需求條件下,將鞋靴結構設計及制版視為鞋靴設計研發或創新既沒有理論支撐,更沒有市場依據,同時也不符合設計的底層邏輯,即設計手段(技術類型)與設計目標脫節。持有這種鞋靴設計思維和認知的人,還停留在傳統鞋靴設計思維的窠臼中,他們在面對“新需求”時,多數人并不知目前鞋靴企業設計工作面臨的真正問題和主要問題所在。因此,這些人常常不是基于“問題”解決去進行設計,其結果自然是無法實現設計工作目標,這也就導致我國鞋靴產業始終難以從貼牌加工或抄襲模仿的低端發展模式向設計研發或創新突破的高端發展模式轉型,鞋靴企業始終難以從高資源消耗、低附加值產品生產發展模式向質量效益型、高附加值產品(在造型與時尚、新功能、新材料等方面有所創新)生產發展模式轉變。
當傳統鞋靴設計技術或手段(鞋靴結構設計及制版)根本無法滿足鞋靴消費升級后的“新需求”時,而我們仍將其視作鞋靴企業設計研發的主要技術或手段無疑是誤人誤己和自欺欺人。在國內外鞋靴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和企業經營壓力不斷增大以及尋求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今天,我國鞋靴產業和企業發展迫切需要探尋和建立新的與企業產品設計研發工作目標相適應的新設計技術類型。
鞋靴設計新技術類型創建首先要明確鞋靴企業產品設計研發工作的主要目標是什么,這對創建新的鞋靴設計技術類型非常關鍵,如果“主要目標”設定的不對,后面所做一切事情皆將枉然。這個“主要目標”其實也就是要解決目前鞋靴企業所用設計技術或手段推出的產品無法滿足消費者主要需求所導致的主要問題。如此,我們才知需要創建何種新的鞋靴設計技術類型來解決這一主要問題。消費者對鞋靴產品的主要需求一般包括以下內容:造型(款式)個性并有美感和時尚感、良好舒適性、新實用功能、企業和品牌較高知名度、結實耐用、較高性價比、精湛工藝等。針對消費者以上不同主要需求,企業需用不同或綜合的技術與方法來解決和滿足。
雖然不同的消費者購買鞋靴時會有不同的主要需求和首要關注因素,但各種相關市場調研數據顯示,國內主體消費人群多將鞋靴造型(款式)個性及新穎性、美感、時尚感等作為自己購買鞋靴的主要需求和首要關注因素。盡管鞋靴實用功能提升或突破也可成為消費者的主要需求,但從實際情況看,這方面取得突破難具有經常性和普遍性。另外,還有一部分消費者會將鞋靴良好舒適性或企業和品牌較高知名度等列為自己的主要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