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武茍:爭做行業頭部企業
創業至今,鄧武茍的辦公室里始終放著兩張地圖,一張是中國地圖,一張是世界地圖。從江西老家出來后,鄧武茍先后到了福州、東莞,最后選擇在晉江創業并成立福建潤邦鞋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邦鞋業”)。
從打工者到工程師,從公司董事長到投資人,鄧武茍一路未雨綢繆,步步為贏。他說,全球市場變化莫測,潤邦將持續深耕拖鞋市場,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扎根晉江,放眼全球。
“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上”
1995年,高中畢業的鄧武茍懷揣著母親向親戚擔保借來的300元路費外出打工,只身來到福州,應聘進了當時世界排名第二大的運動鞋類代工企業——清祿集團。
先是當了三個月的密練機員工,而后在公司組織的一次儲備干部招聘中,鄧武茍順利通過考試成為一名EVA材料生產管理者,從此與制鞋行業結下不解之緣。
工作中的鄧武茍很喜歡琢磨事。他會主動去鉆研全球制鞋新材料的走向,會利用周末時間到專業材料市場尋找新材料;還會習慣性地收集各種制鞋供應鏈的最新數據,從中幫助企業找到生產提效的方向……
5年多,鄧武茍一次次被破格提升,從一線員工提拔到企業技術骨干,成為公司年輕的EVA材料工程師。在外人看來,彼時的他名利雙收,既有不斷向上的發展空間,也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只要做好本職工作就可以旱澇保收,走進人生舒適期。
然而,鄧武茍卻想“逆”著來,他洞察到了舒適圈外的“陷阱”。
“通過在全球知名代工廠上班,我驚訝地發現,整個行業在生產領域都是在給國外公司打工。當它們把最好的技術、材料和工藝給國外公司時,換取的卻是不對等的企業利潤!泵鎸@種畸形業態,鄧武茍思考的是,要想改變就必須打破原來的模式。代工的舒適圈就像雞蛋一樣,從內打出來是一片新的世界,而如果從外打進去,則永遠只能是一盤菜,甚至隨時可能被市場拋棄,要想走出那種低端的狀態,就要逼自己一把,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上。
除了情懷,鄧武茍更加理性。2000年左右,國內運動鞋行業開始興起,以晉江為代表的運動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中國制鞋行業呈現兩極現象,一邊持續為國外品牌代工,一邊自己創立品牌。
“那時候你可以清晰地洞察到,國內制鞋行業將迎來一個大發展,而制鞋所需的EVA材料,將是企業必需品!笨礈蕰r機的他,選擇走出舒適期,開始從事EVA造粒加工廠。
“一伙人才能走得更遠”
創業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在鄧武茍的商業認知里,牢牢把握行業發展趨勢是“天時”,選擇好的且適合自己創業的地方叫“地利”,與志同道合的一伙人一起干事叫“人和”。
從1995年離開家鄉后,鄧武茍先后到福州、東莞、晉江等地打工創業,在對不同市場的親身體驗后,2013年,最終選擇在晉江“扎根安寨”,創業開工廠。
之所以選擇晉江,鄧武茍發現晉江所處的地理位置符合海洋性經濟的源點,海陸空交通十分便利,外可對接全球各主要市場經濟體,內可銷往全國各主要城市,可以滿足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
“同時,晉江有刻在骨子里的愛拼會贏精神,這種精神促使我及團隊要有不斷拼搏向上的爭先意識,要有在殘酷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殺出血路的狼性斗志!痹卩囄淦埧磥,只有充分的競爭,才能倒逼企業快速成長。
這里的“倒逼”,不僅是企業業務層面的,還有來自人才與團隊。
2013至2016年,鞋業材料發展迎來小高峰,隨之而來的是激烈的市場競爭,鄧武茍深刻認識到,單純的鞋材貿易已缺乏市場競爭力,企業要想更好地活下來,就必須向制鞋全產業鏈發展。
要繼續擴大公司規模,人才是首要任務。這次鄧武茍沒有選擇“單打獨斗”,而是盛邀前同事王能杰一起合伙創業,成立如今的潤邦鞋業。鄧武茍說,一伙人才能走得更遠。
“我擅長企業戰略規劃與材料創新,王能杰擅長工廠管理與業務拓展,我們兩個剛好強強聯合,才能把公司從原有的單一鞋材向全產業鏈發展。”擅長做企業戰略規劃的鄧武茍深知,在充分競爭的行業里,擁有一個好的合伙人的意義。
事實證明,這樣的人才策略是對的。從2016年創立潤邦鞋業至今,潤邦鞋業國內外業務雙線齊增,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工廠,成長為擁有8萬平方米,專注生產各種EVA射出鞋,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綜合型工廠,其客戶涵蓋斐樂、斯凱奇、GAP、冠軍等國際知名品牌。
這種用人的思維也被寫入“潤邦鞋業”的員工手冊里:一群人、一件事、一條心、一定行。
“往頭部發展”
今年是潤邦鞋業發展的第8個年頭,在即將到來的第三個五年,鄧武茍說,行業競爭要求潤邦鞋業要往頭部發展。
要如何成為對同行業的其他企業具有很深影響、號召力和一定示范、引導作用的企業,鄧武茍的內心是篤定的,那就是專業與專注。
聚焦拖鞋賽道,潤邦鞋業對外進行雙渠道布局,對內進行拖鞋全產業鏈整合與數字化提升。
2019年,瞄準國內拖鞋市場的發展潛力,鄧武茍投資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晉江諾一鞋業有限公司,核心聚焦國內拖鞋市場的業務開發與自主品牌的培育。
這家新成立的公司,除了鄧武茍和王能杰,還引入了兩個在設計、銷售領域的專業人才!耙患移髽I要發展成為頭部企業,優秀的人才始終排在第一位。”在他的戰略規劃中,潤邦鞋業未來要成為一家集團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每一個專業模塊都由專業人才引領。
與激進的市場相比,鄧武茍顯然很謹慎。新成立的諾一鞋業一邊拓展國內代工業務,一邊進行自主品牌打造。只是鄧武茍摒棄了“品牌等于LOGO”的造牌方式,反而通過不斷與全球知名IP聯名來提升品牌認知度。
穩步推進國內市場的同時,潤邦鞋業也在積極謀劃全球市場。
潤邦鞋業2023年全年的出口量相比2022年翻了一番,其核心訂單主要來自美國、英國、日本、德國等國家和地區。在行業普遍訂單下滑的當下,潤邦鞋業逆勢上揚的背后,鄧武茍總結為品質與創新。為了迎合不同客戶的選品需求,潤邦鞋業每月為客戶打樣100多款鞋子,除了拖鞋之外,潤邦鞋業還持續拓展沙灘鞋、棉鞋、家居鞋等。
不僅限于產品創新,鄧武茍還十分注重新材料的運用與研發。
鄧武茍認為,企業的核心在于是否有生產力與創造力,能否壯大必然是取決于企業“內功”的深度和厚度。拖鞋的產業受EVA材料、成本、科技含量、產能、審美等多方因素制約,上下產業鏈如果把握在自己手上,就不會出現被市場“掐脖子”的情況。
提前謀劃,不打無準備的仗。對于未來,鄧武茍給潤邦鞋業發展做了一個清晰的規劃。
當前,潤邦鞋業已經實現了集原材、設計、生產、加工、貿易等閉環建設,并于2022年完成前面廠房建設并已投產。2024年潤邦鞋業計劃新增20%的產能,同時推進第四期廠房建設,同步加大國內品牌的造牌力度。
當前,潤邦鞋業在鄧武茍的帶領下,正一步步朝著拖鞋頭部企業前進。
記者手記
“晉江讓我們安心創業”
“當初選擇晉江,有鞋服供應鏈齊全的考量,也有晉江整體營商環境的考慮!闭劶斑x擇晉江,來晉江創業的原因,鄧武茍了然于心。
在他的認知里,企業是在政府這片土壤里成長的,以前政府是一種放養式的模式,任企業在市場中隨意折騰“野蠻生長”,折騰好了企業就做起來了,折騰不好,企業就倒閉甚至可能違法。
反之,晉江給予企業更多的幫助與支持。鄧武茍給記者打了一個比方,晉江在幫扶企業方面,有像巡航導彈一樣的“精準管服”,企業的合理訴求總能第一時間得到反饋。就比如,他們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擴充產能與置業買地,政府相關部門積極介入,從旁協助潤邦鞋業從出讓的企業中購買舊廠房,并在短時間內進行相應的手續處理,讓外來創業者也可以在晉江安心置業創業。
(記者 蔡明宣 陳巧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