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荔城區兩會觀察鞋業發展新動態
年終歲首,又是一年兩會時。1月3日、4日,荔城區政協五屆三次會議、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相繼召開。其間,荔城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齊聚一堂,共同審議、討論各項工作報告。
今年荔城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3年全區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其中集群優勢更加明顯,特別是在鞋業領域,荔城區運動休閑鞋產業獲評“福建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雙源鞋業獲評“福建省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標桿企業”,昭示著轉型升級再上新臺階、取得新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荔城區一大產業名片,運動休閑鞋已形成特色產業集群,現有規模以上企業129家,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7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1家。
鞋業是荔城區傳統優勢產業、支柱產業、民生產業,規模已達到莆田市的一半左右,成為莆田最重要的鞋服企業集聚區,構建起鞋材—模具—成品鞋—貿易—物流相對完備的產業鏈,并向紡織化纖、新材料等上游延伸,同時擁有龐大的電商群體,先后獲得“中國鞋類創新示范基地”“中國鞋業研發設計中心”等稱號。
站在全市的角度來看,莆田鞋業起步于上世紀50年代,迅速成長于80年代。據統計,目前莆田制鞋業擁有規模以上企業400家左右,從業人數達50多萬,產值突破1200億元,年產16億多雙鞋子,占全省1/3、全國1/10。說到莆田鞋業,總是繞不開自主品牌這個話題。幾十年間,莆田承接了全球產業鏈轉移,吸納了世界一流的制鞋技術,逐步成為國際國內知名運動鞋品牌生產基地,如今主要還是以代工和貼牌為主,雖有部分自主品牌企業嶄露頭角,但影響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在品牌打造方面任重道遠。
記者了解到,今年荔城區兩會期間,一些代表和委員又適時提出關于鞋業自主品牌發展的建議。綜觀這些議案和提案,大體可分為兩個層面,即企業和政府。一是企業應該加大品牌營銷和設計研發的投入力度,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同時注重供給側改革,不斷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二是政府應該精準發力,出臺若干實在有用的相關扶持政策,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投放向紡織鞋服產業傾斜,保障鞋服產業發展的融資需求,助推企業打造自主品牌,盡快搶占更多細分領域的市場高地。
前不久,我省發布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白皮書,其中對莆田市荔城區的產業定位就是鞋服和工藝美術。由此可見,鞋業仍然是荔城區的產業發展重點之一,但關鍵是如何實現綜合提升?參會人士告訴記者,一要加快實施技改進度,壯大龍頭企業,進一步做強存量;二要加大項目策劃和招商力度,做足補鏈延鏈強鏈這篇大文章,進一步做優增量。
在莆田市率先出臺專門針對鞋服行業的人才措施;率先策劃生成一批小微產業園;率先建設鞋材加工集中區……眼下,荔城區已經動作頻頻,有望在新的一年里再創鞋業輝煌!
記者 林劍波 通訊員 朱崇飛
- 上一篇:鞋王“智”變
- 下一篇:零售連鎖數智化啟程 指標平臺+智能分析重塑業務洞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