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鞋它雖然老派,但一針一線載滿了老奉賢人的時代記憶
近日,莊行傳統布鞋制作技藝成功入選第八批奉賢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布鞋制作技藝在中國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著踐行與規范。有著腳踏實地、穩步開拓的美好意義。腳穿千層底,跨越百重山。許多人的時代記憶里一定都有一雙帶著溫度的千層底布鞋。但隨著現代科技和工業的進步,這項曾經在莊行古鎮上的傳統手工藝,現在正面臨著產量低、人工貴、成本高的困難,瀕臨失傳。
莊行古鎮地處奉賢西部,由于明代禁止老百姓穿靴,因此千層底布鞋成了老百姓的必需品。在莊行古鎮街道的青石板路的兩邊,民間涌現了眾多的制鞋高手。在鼎盛時期有15—16家的鞋鋪。五十年代幾乎每個家庭,小到十五六歲的少女,大到六十開外的老嫗人人都會納制千層底。農耕休閑之余剪制底樣、填制千層底、納鞋底、剪裁鞋幫、縫制鞋幫、绱鞋、楦鞋、修整抹邊。納制出一雙又一雙款式新穎、花色不一、用料不同、鞋底花紋精致的千層底布鞋。
1958年至1983年是整個莊行千層底布鞋納制技藝的鼎盛時期,由于當初私人無法經營,公司合營在現在莊行東街的26號由楊慎喜作為負責人帶頭,成立了莊行古鎮鞋鋪。把零散在外的所有鞋匠聚集在一起。教會他們統一鞋樣、統一工藝,結合那個時代的百姓需求,給奉賢和莊行的周邊居民帶來一雙又一雙的千層底布鞋。
一雙布鞋需要10道工序:第一道、剪制底樣。第二道、填制千層底。第三道,納鞋底。第四道,切底邊。第五道,剪裁鞋幫。第六道,熬制漿糊。第七道,縫制鞋幫。第八道,绱鞋。第九道,楦鞋。第十道,修正、抹邊。
顧名思義,千層底是由許許多多層棉布,層層疊疊納制而成,因為這樣可以增加鞋底的耐磨性,人們為了表達布鞋的制作技藝納制層次多,而又耐穿,因此寓意它為“千層底”。
每一雙千層底布鞋實際需要兩百多米棉索,三千多個一針一線,純手工72小時,納底行數62行,不得有誤差,納底針數650針,誤差不超過3針,绱鞋針數96針,誤差不超過2針。
如今,傳承了一百多年的莊行千層底布鞋納制技藝,在國家弘揚老字號文化傳承和發揚中國匠人匠心精神的大背景下,這門技藝又迎來了新的春天。2016年,應邀參加中國義烏旅游商品博覽會;2017年,應邀參加第八屆中國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2018年,應邀參加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
莊行千層底布鞋納制技藝傳承至今,在莊行古鎮上還留存,是和我們的匠心精神以及熱愛中國傳統手工制作技藝的文化熏陶分不開的。從以前每個人的必需品到今天老百姓的健康產品,人們對手工布鞋的舒適度、透氣性、吸汗性、環保性以及對健康的幫助越來越喜愛,越來越了解,市場也會越來越大,相信未來一定會讓這傳統制作技藝煥發活力。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