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發售新款“可拆卸”球鞋,但暫時做不到回收再利用
9月12日,Nike正式發售了旗下實驗創新團隊ISPA的鞋款ISPA Link Axis,售價為300美元。
早在2022年4月,ISPA團隊就已經發布了ISPA Link與ISPA Link Axis兩雙球鞋的設計圖,并在同年6月提前發售ISPA Link鞋款。ISPA Link由鞋帶、鞋面和鞋底三個主要部分構成,而新發售的Link Axis進一步升級為四個模塊,增加了鞋底保護套作為框架支撐。
這款鞋備受關注的地方在于,據耐克官方介紹,兩款球鞋均具備完全“可拆卸”、無需膠水粘合的特性。
一方面,可拆卸設計可以讓球鞋更輕易被拆解,并通過更換部件進行球鞋維護;另一方面,在沒有粘合劑的情況下,球鞋也可在快速拆分后,更好地進行分類回收,免除全流程中高溫加熱的耗能處理。
一位球鞋供應鏈從業者告訴懶熊體育,目前大多普通球鞋并不具備拆卸與回收屬性,基本都是直接進行粉碎處理。
循環球鞋(Circular Shoes),是指一雙球鞋必須先被回收,再被制作成全新產品。據Vogue Business報道,一雙運動鞋會由多種不同的足底保護與提升性能的材料構成。在現有的技術下,大多數鞋子只能進行降級循環,它們會被碾碎成可鋪設操場或田徑跑道的物料。
9月12日發售的Link Axis系列將完全采用可回收材料制作。據耐克官方介紹,球鞋鞋身采用100%回收Flyknit材料制作,TPU結構由Nike Air氣墊生產過程中的邊角料制成,同時由含20%回收成分TPU框架作支撐。
但實際上,據耐克官方說法,Link Axis系列由于鞋款的實驗理念等問題,官方或其他服務商暫時無法針對該產品制定回收服務,主要目的是為未來循環產品在設計上進行預先嘗試。換句話說,至少目前,“循環球鞋”的理想還遠無法實現。
根據球鞋電商平臺得物的數據顯示,截止9月12日,去年發售的Nike ISPA Link四款配色總銷售額仍不超1000雙。顯然,“可拆卸、無膠水”的概念并未獲得消費者認可,“顏值、輕便”成為評論區購買者的主流言論。
2018年末,Nike Sportswear就啟動了 ISPA 項目。該項目旨在用頂尖的創意表達貫穿Nike各個品類的設計,結合現有資源的同時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進行即興創作。其中,ISPA 是(Improvise)即興、(Scavenge)尋寶、(Protect)保護、(Adapt)適應這四個詞的概念集合。換句話說,嘗試從周邊環境或隨機物料,甚至廢料中提煉元素,重新整合出鞋服解決方案,并以此適應最終環境,是ISPA團隊一以貫之的設計理念。根本上講,團隊的球鞋設計并不需要達成某些銷量目標,而只為探索鞋服領域的更多可能。
Nike數量龐大的SKU,致使每當新舊產品交替的時刻,舊型號產品所用原材料和技術通常也要一并退場,ISPA團隊的設計得以讓淘汰的材料和技術“復刻”。最直接的例子是Overreact FK,其制作鞋面所需的原材料最大程度利用了VaporMax 2 Random生產完成后多余的紗線。
早在2003年,耐克就提出了"可拆解"理念,意圖從產品生產的源頭減少碳足跡。2004年Nike Zvezdochka正式發售,其外殼、組合式外底、內套以及內底四部分可拆分組合的球鞋概念成為了耐克可持續性設計的先驅產物。2005年,NIKE CONSIDERED企劃推出,其核心“可持續發展”的設計思路讓環保球鞋徹底進入大眾視野。
2005年耐克與工業設計師Marc Newson合作的“太空狗”——Zvezdochka
企劃中的一份宣言曾寫到:球鞋原材料應在銷售和制作地方圓200英里內進行采購,鞋身部件不應該超過五種材料,制作過程僅使用植物染料還有利用再生廢水鞣制的皮質,同時調整鞋面的剪裁模式以減少浪費等環保措施。
近些年來,環保理念當道,不少品牌開始大談“環保”、“可持續”,越發參與到企業實現社會責任中去。僅從球鞋領域來看,各式“環保”就已開始不斷涌現:阿迪達斯自2015年起就與海洋環保組織Parley for the Oceans合作,通過推出以海洋廢棄物為原材料再加工而成的聯名跑鞋;彪馬與First Mile聯名生產的系列球鞋,主要由回收塑料制成;亞瑟士于2019年推出“REBORN WEAR PROJECT”再生服裝項目,在全球多個地區回收二手運動鞋服。而在國內,國產品牌紛紛跟上腳步:發布環保球鞋、推出環保材料、合作公益組織、制定回收渠道,這些同樣也成為全世界體育品牌可行的“環保“措施。
盡管環保球鞋的理念火熱,但生意卻并不好做。據Vogue Business統計,在 2020 年,StockX 平臺上可持續類球鞋的發布僅占所有類型球鞋發布數量的2%到3%左右,總消費額超1000 萬美元。炒作概念、品牌營銷,是多數品牌應對環保球鞋的主要策略,另一方面,消費者同樣也無法為高額的環保鞋款價格慷慨解囊。
實現“環保”產品線的盈利,是各大品牌的最終利益訴求。但事實上,不少品牌為了盡可能避免虧損,同時兼顧營銷屬性,只選擇限量發布“環保”球鞋,這也讓“環保”理念難以深入人心。
此外,據懶熊體育此前的報道,近些年一批主打環保概念的鞋服企業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小李子”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領投的LØCI,聲稱7個塑料瓶做一雙鞋的Psudo,立志做全球首個足球鞋回收系統的Sokito,風光上市卻長期虧損的Allbirds等。據懶熊體育統計,近幾年不少公司靠大談“環保”理念拿到融資金額,盡管數額并不大,多為百萬美元規模,但這同樣說明了業內對“環保”的愈發重視。
“概念好炒,運營難做”,是環保品牌們面臨的最大難題。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據懶熊體育了解,近兩年拿到融資的很多創業公司或直接停止運營、或從轉變業務方向。在這當中,不乏連續獲得多輪融資的公司。(延展閱讀:大談環保的運動品牌,改變世界前得先活著)
對于小品牌來說,“環保”概念絕非包裝品牌故事或營銷,Veja就是值得學習的對象之一。據《時尚》雜志報道,這個從不進行營銷推廣的法國品牌在2020年就達到過億歐元營收,從創立以來也一直保持盈利。天然乳膠、有機棉花等環保材料的使用在提高產品售價的同時,也大幅提升產品力與產品屬性,Veja得以并不缺乏用戶買單。
現階段而言,大公司們不斷研發完全可回收材料,制定球鞋回收再利用流程,大力營銷“0碳0排放”概念固然重要,但把環保材料真正落實到球鞋上或許才是最為現實的“環保球鞋”生意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