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崛起量價齊升,運動鞋產業迎來黃金擴容期
作為服飾行業分支,與體育健身緊密相關的運動休閑鞋行業近年來進入了穩定增長期,即便是在疫情期間,也展現出強勁的行業韌性。數據顯示,2020-2022年期間,全球運動休閑鞋行業市場規模分別為629.7億、656.1億和727.2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上升勢頭強勁,自2015年至今,行業滲透率已從9.7%上升至16.2%。進入2023年,消費市場逐步回暖,不僅國內市場風生水起,中國運動鞋外貿出口產業同樣保持高增速。今年5月,我國對外出口運動鞋數量超1900萬雙,環比增長26.44%。依托龐大的運動消費群體,伴隨著國內外市場全面回溫,中國運動鞋服市場有望迎來新一輪擴容。
我國運動鞋產業景氣度穩定上升
從行業屬性來看,運動鞋同時具備運動、生活、休閑和時尚四大元素,這就讓其同時承載了消費者對功能性、時尚性、舒適性及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其潛在消費群體也橫跨體育運動圈與生活圈,有著與生俱來的產業環境優勢。
從全球運動服飾行業發展趨勢來看,進入21世紀以來,市場規模穩健增長,其增速更是普遍高于各細分服飾子行業。歐睿數據顯示,疫情前的2011-2019年,全球運動服飾市場CAGR為4.1%,而同樣市場體量巨大的男裝和女裝市場CAGR僅為0.6%和0.7%。作為運動服飾行業的核心板塊,運動鞋市場保持穩定發展態勢。按照知名數據統計機構Statista評估,從2020年至2022年,全球運動休閑鞋行業分別實現629.7億美元、656.1億美元、727.2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年度增長率依次為-9.81%,4.19%,10.84%。可見在疫情影響之后全球運動鞋行業逐步回溫。
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運動鞋服行業發展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本土企業以OEM代工為主,一批內資鞋服品牌迅速完成資本積累。進入上世紀90年度以來,越來越多的本土品牌進入初創期,尤其是“晉江系”品牌,包括安踏、特步、361度、匹克等開始全面崛起,也帶動了本土運動鞋市場的規模化、商業化發展。自2000年以來,經歷了迅猛發展階段,行業經過多輪洗牌,市場滲透率快速提升,再加上我國體育產業快速發展,以及一系列競技體育賽事的推動,運動鞋已經成為服裝行業中增長最為亮眼的品類。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運動鞋第一大技術來源國,運動鞋專利申請量占全球運動鞋專利總申請量的40.44%。與此同時,國內運動鞋市場也步入多品牌時代,隨著大量資本進入國內運動鞋賽道,眾多本土企業如華利集團、貴人鳥、安利股份等完成上市,海內外、多主體的聯合投資成為知名運動鞋投資的主流形式。
我國運動鞋市場競爭形成了多元化格局
從市場供需和競爭格局來看,自2022年以來運動鞋動銷良好,去庫存進程順利。尤其是進入2023年以來,隨著銷售景氣度持續恢復,眾多頭部品牌開始進一步擴充產能以滿足市場新增需求。阿里平臺數據顯示,延續了今年1季度的高增速,4-6月,國內運動鞋服銷售依然火爆,以線上端為例,4-6月線上銷售同比增長分別為26.35%、25.86%和41.21%。
再看品牌端,耐克和阿迪達斯依然是行業公認的兩大巨頭。以2022年行業數據為例,兩大品牌的大中華區市占率分別為17%和11.2%。近年來,消費者對相關產品的面料和科技要求越來越高,在選擇品牌方面也更青睞于大品牌,高粘性也讓頭部品牌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凸顯。以國內運動鞋市場為例,目前按照營收水平進行劃分,主要形成三大品牌梯隊。其中,阿迪達斯、耐克和安踏體育處于第一梯隊,其運動鞋板塊年均營收均在百億元以上,處于第二梯隊的有李寧、特步,其年營收在50-100億元之間,另有大量年營收在50億元以下的中小品牌。從競爭實力來看,頭部品牌在品牌、渠道、供應鏈、供應鏈、資金等方面的優勢都更為明顯。
從產業鏈來看,目前我國運動鞋行業已經形成了上游制造端、中游品牌端和下游零售端的完整產業鏈。銷售渠道則實現了線上和線下的融合發展。而在經營布局方面,耐克和阿迪達斯作為絕對龍頭,其運動鞋業務布局最廣,覆蓋了幾乎所有運動項目,相對來說,更多的上市公司則主打差異化經營模式,主攻單個或數個品類運動。
本土品牌勢頭強勁核心市場量價齊升
從市場規模來看,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雙奧”賽事的巨大成功讓全民運動熱情空前高漲。與此同時,隨著“健康中國”戰略向縱深推進,以及近年來國家政策對體育產業的大力支持,運動消費漸成社會剛需。而在政策層面,推進體育用品行業高速發展的一系列利好政策不斷落地,這讓運動鞋市場空前繁榮。特別是去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等部門印發的《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明確指出,到2025年,經常能夠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8.5%。這讓運動鞋市場擁有了龐大的受眾群體,本土品牌更是迎來了市場的量價齊升。
結合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數據顯示,中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從2015年的21966元/人上升至2022年的36883元/人,人均消費支出從15712元/人上升至24583元/人。隨著中國居民的消費能力、消費水平逐步提升,運動鞋市場也將有更大的發展潛能。行業評估顯示,預計到2025年,我國人口總規模將保持在14.1億人左右,其中經常鍛煉人口為5.4億人,以人均年度消費1098元作為參考標準,2025年運動鞋服總市場規模或達到5930億元。
從目前的市場格局來看,國產運動鞋品牌的單品銷售均價依然和國際大牌有不小的差距。數據顯示,過去5年耐克與阿迪達斯運動鞋類產品均價維持在500-600元水平,而國產龍頭安踏和李寧運動鞋均價在200-300元水平。在競爭格局方面,海外品牌目前依然主打高端溢價,而國產品牌在凸顯性價比優勢的基礎上,在產品力提升方面更勝一籌,再加上近年來國潮消費興起,國產品牌的加速增長已經呈現量價齊升的趨勢,與國際品牌的差距在顯著收窄。這個歷史性的黃金發展期,也為產業經營者和投資者帶來了千載難逢的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