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熱"里的鞋服新機遇
一輛好看的自行車,一套高顏值的騎行裝備,一條不錯的騎行路線,三五好友,相約騎行;一則騎行內容筆記,一段騎行風景視頻,在這個夏天很快就“占領”了一些戶外愛好者的社交媒體。騎行,儼然已經成為一種鍛煉身體的城市風尚。
一個新市場的興起總能吸引到一批嗅覺靈敏的企業。聚焦在騎行鞋服裝備領域,不少國產品牌正在探索這一垂直領域的新機遇。
熱度不斷
在晉江,如果留心,你會發現身邊騎行的人多了。
去年,在晉江經營一家舞蹈機構的顏小薇嘗試了騎行。讓她沒想到的是,一個星期2~3次騎行成為她當下主要的運動方式之一。“傍晚時分,一人一車出發便是一段舒心的騎行過程,有時候來個‘4+2’更是別樣體驗。”顏小薇告訴記者,自己口中的“4+2”即把2輪自行車放在4輪小汽車上,驅車前往晉江周邊甚至更遠的地方,再進行騎行,“其實騎行方面,我只是一個‘小白’,對車的性能要求并沒有那么高,更向往的是這種時尚的運動狀態。”
作為風行森地客騎行車隊的一員,已經有七八年騎行經驗的佘盛燦更能感受到騎行熱度的上升。“我們有一個騎行愛好者的群,大多數年齡都在20歲至40歲之間,這兩年群里成員增加很快,大家互相探討騎行相關的話題,也經常組織一起團練。”佘盛燦告訴記者,每周舉行的團練都會有二三十人一起,大家從晉江、石獅、泉州市區等地出發集合,之后便是一路的騎行樂趣。
“如今,自行車早已不只是單一的代步工具,騎自行車還被當作一種運動健身、健康生活的方式,其休閑與社交屬性也得到進一步彰顯。擁有相同運動愛好的人,既可以相約騎行鍛煉,也能交流騎行服、水壺支架、頭盔等配件設備的使用心得。”佘盛燦點出了“騎行熱”背后是人們出行和休閑理念的轉變。
現如今,騎行潮流熱度再起。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全國有1億多人經常性騎行或把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有近千萬人參與自行車運動。
值得注意的是,騎行市場迎來了更多年輕人。馬蜂窩數據顯示,端午假期前夕,各地“騎行”熱度飆升,平均漲幅超85%。“90后”是這一出行方式的主要組成部分,占比超過60%。小紅書上,可以看到愛好騎行的運動健將們,騎著各式各樣的自行車,穿梭在城市間、在郊區、在環山、在繞湖……他們同時在記錄,通過圖文、透過視頻,分享自己的體驗、心得、騎行路線,以及更快更好的騎行裝備和建議。
據悉,騎行在歐美起步早,作為被尊重、鼓勵、提倡的出行與運動方式,自行車在歐美風行。因此,國外的自行車品牌創立早,沉淀形成品牌的條件更充分。直到近幾年,中國隨著經濟文化發展、低碳意識逐步深入人心,自行車文化才得以沉淀、滲透和發展。
“在國內,騎行潮流熱度再起,騎行市場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相應的,與之相關的行業,如自行車制造、騎行鞋服、騎行配件等行業也有極為可觀的增長空間。”有業內人士分析,一個新市場的興起,總能吸引到一批嗅覺靈敏的企業。
競相入局
騎行熱潮也帶動了國產騎行鞋服裝備產業。因為騎行有安全性和舒適度要求,騎友們愿意為品牌買單。
佘盛燦告訴記者,因為酷愛騎行,他對騎行裝備專業度也有了要求。除了騎行車,他對騎行鞋服也極為講究。“夏天的騎行服我就有十幾套,專業騎行鞋也有三四雙,會根據不同的訓練情況選擇相應騎行鞋服。”他透露,他的騎行鞋服有不少是來自晉江本土品牌森地客。
對于騎行愛好者而言,森地客并不陌生。一直以來,森地客注重產品的研發和科技的提升,為全球車友提供“專業”“科技”“時尚”“適穿”的騎行裝備,是國內目前唯一一個既能生產騎行服,也能生產騎行鞋的騎行裝備品牌。此前,森地客已登陸世界最頂級的自行車賽場“環法”,是中國大陸首個登陸環法的騎行裝備品牌,在國際最頂尖賽場上捷報頻傳。此外,“神十三”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健身時穿著的自行車鎖鞋正是來自森地客的公路自行車鎖鞋“伯頓”。
2011年成立品牌,森地客便在騎行鞋服領域垂直發展,至今已經占據國內騎行鞋服市場頭把交椅,產品種類齊全,涵蓋了3歲以上的不同年齡層。“近年來我們業績穩步遞增,成人騎行鞋服仍是我們的主戰場。這項運動在國內仍處于普及期,對未來我們認為預期可觀。”森地客董事長助理魏國安表示。
騎行市場也吸引了安踏兒童的注意。就在今年5月底,安踏兒童在蘇州發起了首個騎行節——527兒童平衡車騎行節,現場不少專業小騎士穿著的就是安踏兒童最新發布的飛騎士PRO競速騎行裝備。安踏兒童方面表示,騎行節是專為熱愛騎行的孩子打造的一個融合趣味性和專業性的體驗活動,希望引領更多孩子愛上兒童平衡車這一啟蒙運動。
其實,這背后更為主要的原因是安踏兒童看重了在國內影響力不斷擴大的兒童平衡車市場。作為孩子的一項啟蒙運動,兒童平衡車能讓孩子的平衡力、專注力得到全面提升,在2017年進入中國市場后,就迅速風靡小童圈。
如今,安踏兒童飛騎士專業平衡車裝備已成為小車神世界車王賽、KTC世界錦標賽、諾威沖刺王等多個平衡車頭部賽事的官方指定騎行裝備。
追求專業度的同時,品牌自然也注意到絕大部分用戶是年輕消費者,頭盔、騎行服、騎行包等裝備設計也越來越個性時尚,甚至聯名款式層出不窮。去年8月,捷安特與奧特曼“迪迦”推出聯名限定款騎行裝備;于2016年才成立的騎行服品牌GRC,創建了和IP、藝術家聯名的產品專線,打造高端專業運動品牌。
或許,隨著騎行潮流熱度再起,更多品牌也將加入到騎行鞋服這一市場的角逐。
后勁可期
自行車運動消費大,裝備要求高,在國際上已有百年歷史,中國開展這項騎行運動則相對較晚,因此中國的騎行裝備目前依舊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差距,尤其是在高端騎行服產品這一塊,意大利Castelli、瑞士Assos、英國Rapha等品牌仍占據著騎行鞋服市場的主要份額。
加入騎行鞋服市場的角逐,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并非易事。就如一開始的跑鞋市場一般,一開始無法攻克的跑鞋技術成為企業擴展跑步市場的壁壘,在經過十余年持續不斷的攻克創新,才有了現如今跑鞋市場激烈角逐。
“騎行鞋服專業性要求更高,尤其是騎行鎖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業的入門門檻,能夠立馬進入賽道的企業也就少了一些。”魏國安指出,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森地客的騎行鞋服專業度、科技性能有了明顯提升,不少產品已經可以和國際品牌同向比較。
記者了解到,除了森地客,國內也涌現出了一些騎行服品牌如MBO、GRC、蘭帕達等,在騎行鞋服占據了一定的市場。“十年前,國內騎行者在服飾產品上選擇面較窄,現在隨著騎行人群的擴大,對于騎行服各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促使騎行服行業在設計、品質、功能性方面有了不小的提升。國內騎行服品牌表現尤為明顯,注重設計、講究產品創新、性價比高,越來越多用戶轉而購買國產品牌。”一位騎行服裝品牌從業者這樣表示。
該騎行服裝品牌從業者進一步指出,如果國內騎行品牌想與國際品牌一較高低,還需要加強品牌塑造,提高品牌情感價值,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更深層次的認同感和情感共鳴,“現在的消費者,在選擇產品品牌方面,除了產品本身外,也看重品牌附加價值,如身份的一種象征等。”
原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科技開發中心主任龐曉忠認為,盡管目前仍然存在差距,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的自行車裝備水平進步很快,無論是專項運動員,還是群眾運動都已是今非昔比,“中國人口紅利是企業天然的優勢,騎行在國內有著很好的群眾基礎,國內市場空間還很大,企業能占據多大市場份額最終還是取決于企業能在這個行業扎根多深、多久,企業的專業度、企業產品科技含量多高。”
在龐曉忠看來,打鐵還需自身硬,只要精耕細作,企業一定能夠抓住騎行行業風口帶來的紅利。
(記者 柯雅雅)
來源:晉江經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