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領跑的安踏,要帶領3億消費者踐行可持續
安踏業績領跑,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工作也收獲豐碩成果。
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巨頭在中國市場仍未擺脫寒潮,本土運動鞋服公司安踏則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安踏營收同比增長8.8%達536.5億元,這一規模超過了國際巨頭耐克中國71.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14.22億元),并且是阿迪達斯中國的兩倍有余。
業績發布同時,安踏公布集團自2016年來第8份ESG可持續發展報告。
“未來高碳的產品,將越來越失去國際一線市場競爭力。”2021年,安踏集團曾提出公司“創造共生價值”的新主張。與消費者共生、與伙伴共生、與員工共生、與環境和社會共生,成為支撐安踏未來可持續增長與發展的重要核心價值觀。2022年的兩會上,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也進一步提出要強化推動可持續消費與生產的戰略意義。
在全球零售市場可持續發展大浪潮下,安踏集團作為中國本土企業,同時也是面向國際市場的先鋒梯隊成員,在2022年是如何用一雙鞋、一件衣服、一種面料的創新帶動3億消費者參與其中?又是如何讓外部環境、社會問題“內生化”為品牌價值的一部分?
10年累計研發投入60億元,帶動3億消費者踐行可持續消費
根據安踏集團2022年提出的“1+3+5”環境共生戰略目標,要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2030年前實現自有生產廢棄物零填埋,自有營運設施原生塑料零使用及零碳排放,把營運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2030年前將可持續產品的比例提高到50%;戰略合作伙伴能耗的50%采用可再生能源替代;50%的產品使用可持續包裝;自有運輸設備能耗的50%采用清潔能源替代;產品中使用50%可持續原材料。
一位時尚可持續行業資深人士對時代財經透露,相比國外零售企業更關注人權和多樣性,中國企業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則更關注碳排放目標與技術創新的關系,“對于鞋服企業來說,可持續發展的底層邏輯是通過研發創新,生產更安全和更優質的產品,為消費者賦能。”
安踏集團最新的ESG報告顯示,在陸續推出Sorona®環保纖維面料服裝、無氟防水面料服裝、有機棉面料服裝等環保面料服裝的基礎上,2022年環保面料應用占比進一步提升。
例如,安踏國家隊系列冰絲短袖上衣就使用了Sorona®纖維。相較于尼龍6(一種價格更低、在服飾類產品應用更廣的尼龍纖維),等量生產過程中能耗最多可降低30%,溫室氣體排放量則可降低63%。
另一款國家隊系列榮耀夾克則采用了環保再生尼龍材料REPREVE®再生錦綸絲。該材料在制造過程中能源節省約44%,且生產一噸REPREVE®再生錦綸排放的二氧化碳當量僅約為普通錦綸的50%。
時代財經了解到,相較服裝品類,鞋類的可持續利用與回收一直是行業痛點。早在2020年,安踏就推出“霸道環保鞋”;2022年,安踏小千禧運動鞋的鞋面也開始應用全球回收標準(GRS)的太空革料,該材料由再生PET塑料制成,其生產過程比生產等量原生PET塑料減少了59%的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安踏集團旗下FILA ORIGINALE還發布了“世界公民”再生環保系列,采用廢棄塑料瓶回收再利用制成面料;DESCENTE則推出由舊衣服制成的服裝系列;KOLON SPORT POLARTEC長袖上衣運用了再生滌綸面料。
值得一提的是,可持續產品創新應用背后,是集團對于研發投入的持續加碼。此前有管理層指出,到2030年安踏將累計投入超200億元強化科技自主研發,這其中就包括可持續產品的研發。
以Sorona®材料的開發應用為例。早在2012年,安踏就與紡織原材料巨頭杜邦公司展開合作;2020年安踏被杜邦授予全球創新合作伙伴,持續在運動領域探索Sorona®材料的廣泛應用。
根據報告,2018年-2022年安踏集團的研發活動成本從5.99億元增至12.79億元,近10年累計投入研發費用超60億元。
安踏在產品生產與供應鏈可持續方面的努力,為消費端的增長提供了長足動能。貝恩咨詢《亞太區可持續消費趨勢洞察》顯示,亞太地區消費者對ESG領域的關注度持續上漲,“環保”已成為三大最重要的購買標準之一。福布斯中國認為,安踏在產品上的可持續動作,則成為該集團在市場上贏得更多消費者的關鍵。
安踏集團在綠色產品及供應鏈的可持續目標遠不止于此。根據安踏此前發布的新十年戰略,到2030年,安踏集團不僅要戰略合作伙伴能耗的50%采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影響上下游3000家企業提升可持續發展水平,還要帶動3億消費者踐行可持續性消費。
全資建國家級三甲公立醫院,安踏與社會共生
安踏認為,“一個真正全球領先的企業,要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為此,創始人家族2021年底宣布成立和敏基金會,將捐贈100億元現金和股票,用于社會發展及公益慈善事業,為促進社會進步及共同富裕貢獻力量。
然而,早在和敏基金會成立之前,2005年左右,安踏就開始關注社會弱勢群體,關注欠發達地區青少年的體育興趣發展。2017年,安踏集團進一步發起“茁壯成長公益計劃”。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該計劃累計捐建166家“安踏夢想中心”,培訓了4468名一線鄉村體育教師,捐贈裝備價值(以吊牌價值計)超過6.5億元,11711間學校超過490萬名學生受惠。
目前,隨著和敏基金會的正式成立,安踏集團已搭建出獨有的 “五個一”公益體系。
這“五個一”分別為一項全資興建國家級三甲公立醫院的醫療救助計劃;一項籌劃捐贈助力國家專業運動員發展的助力中國體育計劃:一項助力青少年體育公益,推動體教融合鄉村振興的體育教育公益計劃;一項與國際環保組織合作,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環境保護計劃:以及一項圍繞和敏助學、健康援助計劃、社區關愛等慈善項目開展的扶危助困計劃。
隨著各項計劃的有序推進,2022年度安踏集團向不同慈善機構現金捐贈合計2300萬元,以吊牌價計算,捐贈運動產品價值超2億元。
在2022年胡潤慈善榜中,創始人家族也以101億元的捐贈額位于慈善榜第四位,而前三名均來自互聯網企業,分別是京東的劉強東,美團的王興和小米的雷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由和敏基金會全資捐贈20億元建設的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福建醫院(福建和敏醫院)在泉州晉江正式開工。公開資料顯示,該項目建筑面積約24萬平方米,計劃總床位1000張,預計2025年底竣工,2026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不難看出,這家誕生于中國晉江的傳統民營企業,正轉型為具有現代化治理結構和國際競爭能力的全球化公司。為此,集團董事及董事會重要成員還共同組成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為各部門、各環節的考核制定詳細KPI,助力ESG戰略實際落地與實施。
值得欣喜的是,安踏的ESG戰略也正受到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根據標準普爾全球企業可持續發展評估結果,安踏集團評分在約160家全球紡織品、服飾和奢侈品品牌公司中,排名超過87%的全球同業。安踏集團還榮獲Global ESG Monitor 2022全球最具透明度ESG報告第八位,在香港藍籌上市公司中居首。











